APP下载

牧场规模越大越是要完善管理

2013-08-27毛文星苏效良山西省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乳业

文│毛文星 苏效良(山西省畜牧兽医局)

2009年9月,笔者曾撰写了《乳业龙头自办牧场成风潮》一文,发表在相关的专业杂志上,从那时起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乳业龙头自办牧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养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的提升。

伊利集团建有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场、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场、新疆天山牧场,2011年又在湖北黄冈投资4亿元建设两个5000头规模的示范牧场。蒙牛集团在呼和浩特建有澳亚国际万头牧场。蒙牛集团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集团,截至2010年6月,建有11个超大型牧场,占地面积3892万平方米,有10个牧场的设计存栏量为1万头奶牛。2011年又与湖北省通山县政府合作,投资4亿元,建设湖北最大的万头奶牛牧场。还投资18亿元在河北衡水市武强县的北大洼建3个万头奶牛牧场。北京三元乳业拥有堪称世界最大的自有奶源基地—绿荷奶牛养殖中心,拥有27个规模化奶牛场,分布在京郊的6个县区,总存栏4.5万头,其中成母牛2.2万头,单产超过1万千克。上海牛奶集团、光明乳业的自有奶源基地,拥有19个牧场,总存栏3.3万头,成母牛1.81万头,单产8200千克。2011年,投资1.3亿元在武汉东西湖区的辛安渡农场建生态示范奶牛场,存栏奶牛3000头。天津农垦集团2011年在宝坻区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生态型奶牛示范场,目前存栏2万头,最终达到5万头。飞鹤乳业集团,2010年投资20亿元建4个万头生态牧场,现在已建成3个,包括克东的2个牧场和甘南的1个牧场,在建的有吉林镇的1个牧场,未来还要再建6个万头牧场。

业内人士指出,乳业龙头自建牧场的发展和运营,把原料奶的生产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乳品业上游投资严重不足的亏欠,使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有了绝对的保障。乳业龙头自建牧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建设一个规模化的生态牧场,不仅需要大面积草场、水源和放养环境,还需要高技术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得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因此说,自建牧场的发展,是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完善和升级,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乳品市场未来的洗牌中,已经赢得了先机。同时,自建牧场的发展,还为提高成母牛的单产,提高原料奶营养含量,降低体细胞数和总细菌数,节省饲养成本,增加养牛效益,缩小与发达养牛国家的差距提供了条件。

尽管自建牧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品企业的奶源困局,但自建牧场并非使奶源安全高枕无忧了。一个现代化牧场,从牛群引进、养殖方式、饲料构成、挤奶管理乃至废弃物净化等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消费者入口的牛奶是否纯净健康,任何环节出了纰漏,造成的损害,将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作业和快速物流放大1000倍,甚至1万倍,往往无法挽回。

2011年在乳品行业的重大新闻中,也披露了乳品企业,包括自建牧场出现的一些问题。11月中旬,黑龙江飞鹤乳业牧场被曝员工感染布鲁氏杆菌病,进而被业界专家爆料,其实在许多养殖场都有布鲁氏杆菌病。紧接着,蒙牛的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集团牧场被曝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在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镇丹东村,牧场倾倒的牛粪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致当地居民饱受污染之苦。随后,蒙牛在四川眉山的工厂被检出致癌物的消息被传得甚嚣尘上。蒙牛方面的解释是,因为饲料受污染致原奶含毒。这一解释则激起更大的浪花。

这一连串的事件,再一次挑战公众对奶源安全的承受底线,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行业产品的信任度,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巨大阻碍,其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挽回。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乳品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不仅外资品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在经历了一连串的丑闻后,也急于恢复消费者的信任,都在2011年使出最大的能量寻求发展,使得奶源的需求不断蹿升,牧场的建设高速运行。正因为如此,高速扩张的弊端开始呈现,而2011年又成为集中暴发期。该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原本急于恢复消费者信心的中国乳品的名誉更受损害,奶源无疑还是考验中国乳业的最大难题。

针对现代牧业集团牧场的污染,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与现代牧业不同的是,国外几乎没有一个牧场的存栏量达到万头规模。“北美一般在1000~2000头,西欧大多在80~100头,不会超过200头。新西兰有名的恒天然牧场一般也只有二、三百头的规模”。“国内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旗下的20个牧场,平均每个牧场的存栏量都控制在1000头左右。恒天然在华投资的第三个牧场,设计奶牛存栏量也就3200头。”

在陈连芳看来,现代牧业集团牧场给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症结就在其引以为傲的万头规模养殖。“养殖的规模越大,奶牛高度集中产生的甲烷废气就越多,对空气的污染也就越大。”陈连芳说,国外牧场之所以把规模控制在千头以内,还有一个考虑就是防疫,一旦出现疫病,规模大的牧场损失就更加惨重。万头牧场养殖密度很高,这么多牛集中饲养,疫病控制令外界担心。

分析人士表示,国内乳品企业出现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牧场在污染治理、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和卫生防疫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程度不够造成的后果。

万头规模的牧场世界少有,亦无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管理上出现一些难题和风险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一定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创新、不懈探索,“牧场的规模越大越是要完善管理”,用建设现代乳品产业的理念和行动来应对面临的挑战。

1.自建牧场发展养牛数量,增加原料奶产量,是以保障原料奶的质量安全为前提的。牧场应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诚信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原料奶都能达到质量安全的要求。

要保障原料奶的质量安全,首先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安全。自建牧场普遍都采用TMR(全混合日粮)饲喂工艺,对所用的青贮饲料,要研究采用科学的取料方法,要严格防止因取料方法不当造成的青贮饲料霉变和二次发酵;对需要的玉米、饼粕等精饲料、主要是要防潮防霉,杜绝使用霉变饲料;第三是要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饲料添加剂和化学微量成分。做到了这三条,饲料的质量安全就有了保障。

2.自建牧场既要依赖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又不能忽视生产管理的本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是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测仪器,制度条款的累加,人员学历高低的要求,而是对于企业整个生产链涉及的设备、人员、生产环节等的全面掌握和监管。同时,需要企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执行能力,将企业的制度要求落实到生产实际当中。

自建牧场要特别重视对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口蹄疫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不能有丝毫马虎。严格定期检疫和疫苗注射,对检出的病牛一律扑杀,对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理,受污染严重的,甚至不惜迁场,以根绝后患。

3.乳品企业要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建立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社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变化,“安全、优质、新鲜、营养”的乳制品成为首选。企业应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融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符合消费理念的产品。当前要积极扩大巴氏杀菌奶(即鲜奶)的生产和销售,推广北京三元鲜奶进万家的经验和山东、山西等地在居民区建立奶吧的做法,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喝当天生产的新鲜奶、压缩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的销售比重,如此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

4.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积累更多的财富,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无可厚非,但在现代社会,乳品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治理污染就是自建牧场要承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一头牛一天要产生约50千克的排泄物,一年就是18.25吨,一个万头牧场一年要排泄182500吨,排泄量非常大。环保部门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直接将废渣倾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牧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像蒙牛澳亚国际牧场已经做的那样,用粪污生产沼气,用沼气发电,把牧场变成生物能源基地,沼渣沼液肥田。再一个办法是,用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对粪污进行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施入农田。但《排放标准》规定,“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的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和磷计算,每亩地一茬作物需10千克的氮和磷,如果种牧草和蔬菜,多次刈割,消纳的粪污量可成倍增加。以猪来说牛,一个万头猪场,一年至少排泄粪污3万吨(粪约1.26万吨,尿约1.7千万吨),需300公顷(4500亩)年种两茬作物的农田进行消纳。奶牛的粪污产生量是猪的6倍,万头牛的粪污量需有几万亩农田才能消纳。在万头牧场的周边匹配三、四万亩农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究竟采用那种办法,得由自建牧场因地制宜确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粪污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用作他途。

5.办好自建牧场最关键的是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执行力好的员工队伍。在国际上,千头奶牛以上属于大型牧场,万头以上则属于超大型牧场。大型牧场管理人才就已经极其稀奇,更别说超大型牧场了。目前,全球数据库在册的大型牧场管理人才不过数百人。这就是说,人才引进都十分困难,看来只能靠自己培养。应办学习研究型的牧场,只有不间断的培训,不同时期各有重点的培训,外出的参观交流,无处不有的数据收集和试验研究,不拘一格的选拔,奖罚严明的激励制度,人才才能成长起来,员工的素质才能尽快提高,办好自建牧场才有希望。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乳业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稿启事
《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征订启事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