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一季度我国生猪价格及后期走势分析

2013-08-27虞华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猪价猪肉母猪

文┃虞华(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虞丽娜(江苏省盐城邮政局)

进入2013年,全国生猪市场迎来开门红,蛇年春节前多地生猪价格直逼每千克18元。不过,春节需求旺季过后,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萎缩,供求关系的变化,猪价肉价均呈下行趋势。3月初大型养猪户仅有稍许盈利,而散户则处于保本边缘。3月底已创2010年9月以来的新低,猪粮比价亦跌至5.45∶1,生猪养殖步入中度亏损,养猪户期盼国家能早日发布收储政策以提振低迷猪市。而此次拐点出现后的目标位可能将是跌破成本线、跌入亏损区,二季度探底,三季度起价格有望反弹。

一、2013年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情况

元月上半月,全国生猪市场表现格外抢眼。猪价在元旦后突然发力,半个月内,猪价上涨幅度高达每千克2元多,全国猪价至1月中旬时每千克高达17.7元,其中,广东、河北、山东、四川等地毛猪均价突破18元/千克的大关,而福建和广东局部地区猪价一度飙升至18.8元/千克。猪价涨幅明显超出预期,部分养殖户惜售心理增强,养殖户普遍压栏,这也为下半月猪价的快速下跌埋下伏笔。全国猪价在元月第三周达顶点后,于第四周开始跌潮席卷全国,猪价下跌之快令养殖户措手不及。到元月底,全国生猪均价已回落至16.47元/千克,两周内跌幅高达7.35%。其中,东北三省及山西等地再次重回16元/千克以下。进入2月以后,生猪行情震荡下跌,至3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地区猪价已经跌破13元/千克。而饲料价格继续小幅上涨,从而导致猪粮比价跌至5.45∶1,养猪亏损程度进一步扩大,每头亏损已突破100元。

1.猪价跌两成肉价仍坚挺。价格监测资料显示,和2012年一样,直接影响CPI的猪肉零售价与生猪出栏价的联动性并不一致。肉价随着猪价下调的同时,猪肉零售价格依然坚挺。2013年以来,全国生猪出栏价已由高峰时的每千克17.42元跌至3月30日的12.69元,跌幅已经超过了27%,猪价已基本跌回到2010年9月底的水平。与此同时,全国猪肉零售价格由高峰时的每千克25.32元下降至3月30日的21.23元,降幅约为16%。和生猪价格相比,猪肉零售价格反应明显滞后(图1)。

◎图1 2010年以来全国生猪、猪肉价格走势

2.猪粮比价跌破调控生猪市场预案中的盈亏平衡点,进入“黄色区域”。猪价的大幅下跌,加上饲料价格的高企,使得养殖盈利急剧缩减,猪粮比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线6∶1,步入介于“5∶1~5.5∶1”之间的中度亏损时代。3月30日猪粮比价已跌至5.45∶1,同比下跌0.91个点,已低于调控生猪市场预案中的盈亏平衡点。当猪粮比价在6∶1~5.5∶1之间,表明生猪价格出现轻度下跌,处于“蓝色区域”,生猪生产效益下降,政府要适度采取措施。根据发改委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当猪粮比持续一段时间处于6∶1~5.5∶1的蓝色预警区域时,政府将适时增加一定数量的冻猪肉储备;如果跌破5.5∶1进入黄色区域,将进一步加大收储力度;如果进入5∶1以下的深度亏损区域,养殖户将获得母猪补贴。据了解,本轮冻猪肉收储一旦展开,将对支撑猪肉价格、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图2)。

◎图2 2010年以来全国猪粮比走势

3.生猪存栏虽略有减少,但能繁母猪仍居历史较高水平。201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增长较快,养猪户大都赚了一笔钱,这也吸引了不少养殖户从2011年11~12月开始大规模养殖,加之猪病形势较为平稳,成活率较高,造成2012年生猪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生猪存栏47492万头,同比增长1.6%。2013年3月18日,农业部公布了2013年2月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2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减少1.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2% 。能繁母猪存栏水平较高的现状仍将令国内生猪价格上行受压(图3、图4)。

◎图3 2011年以来各月全国生猪存栏数比较

◎图4 2011年以来各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比较

二、猪价急剧下跌原因分析

春节临近,消费高峰将至,猪价缘何不涨反跌?生猪集中出栏应该说是主要原因。

1.春节期间储备肉大面积投放引发连锁效应。春节期间,部分地区为了稳定物价,相继投放储备肉,加之新闻媒体宣传储备肉投放导致肉价企稳回调,市场悲观情绪渐重,引发连锁效应,养猪户恐慌出栏,猪价想涨也难。

2.养殖户卖跌不卖涨,生猪集中出栏。全国猪价在元月第三周达顶点后,于第四周开始跌潮并席卷全国,节前猪价快速下跌令养殖户始料不及,养殖户惜售心理减弱,生猪集中出栏;春节长假后,猪肉同其他消费品一样,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出现集中抛售。

3.猪市行情呈现弱势,大猪上量多,收购方压价。猪价急跌大大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养殖户压栏心理减弱,部分地区浮现抛售现象,加之节后上市肉猪体重较大,大多体重在120千克以上,且出栏时猪都吃饱喂足,出肉率下降,屠宰场或收购方实行压价策略。

4.比价变动影响。近期蛋、鱼、菜上市量增加,价格普遍下跌,猪价跟跌。

三、扶持力度增强 短期内政策效应难现

春节期间,财政部及国税总局相继发布公告,分别从保险及增值税方面增强了对生猪业的扶持力度,为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带来利好消息。

1.降低养猪风险,提高育肥猪保险补贴比例。自2013年起,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由10%提高至中西部地区50%、东部地区40%。这意味着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只需承担20%~30%的保费即能保障养猪带来的风险。

2.“公司+农户”模式销售畜禽免增值税。

自2013年4月1日起,“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将免去增值税。该政策的影响虽不及外界想象得那么大,但明确了国家对养殖业的支持。

3.国家加强对美国猪肉进口的监测,或将减少猪肉的进口量。中国要求自2013年3月1日起由第三方确认进口美国猪肉不含瘦肉精。美国是我国猪肉的进口大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美国猪肉量占总进口量的57.58%,高达22.13万吨。加强对美国猪肉进口的监测,或将减少猪肉的进口量,这对国内猪市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

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生猪养殖业扶持力度增强,长远来看,对猪市形成利好支撑,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猪市供应远远超出需求,即使是利好政策频繁出台,也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对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的猪市而言支撑力度有限。生猪市场的不景气,使得饲养户补栏意愿受阻,目前大部分饲养户持观望态度。每一时期的猪价都是其构成因素各方博弈的结果,而其供求关系、生猪数量又起决定性的作用。今年的下跌主要动力却是来自于供应水平的增加。政府调控猪市的原则不是改变市场周期,其关键点是掌握好调控时机和力度,减少进口这一措施已经开始,启动收储和发放母猪补贴的措施也会随猪粮比价的进一步下跌而实施。

四、猪价震荡向上的总体态势或难改变

近期局部地区生猪出栏体重较前期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养殖户对后期猪价不乐观,养殖积极性在下降,宰杀母猪情况可能再次上演。不过,目前过度淘汰母猪的迹象没有真正显现。如果出现过度淘汰母猪和存栏量的大幅下滑,后期猪肉价格将面临暴涨风险。

根据历史周期推算,预计2013年的二季度猪价将震荡回落探底,但估计不会出现2010年上半年深度下跌局面,波动幅度也将远小于2011年。2013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均价为15.17元/千克,从各个层面分析,悲观预测2013年生猪全年均价在14.5元/千克以上,不会低于2012年,生猪养殖行业总体仍处微利状态。考虑到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当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期,未来2~3年将保持50%以上的扩张速度,预计2013年四个季度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增速将是逐季上升的走势,2013年猪价走势究竟如何还是要看供求关系和生猪疫病防治,但生猪价格总体走势为震荡向上的态势或难改变。

目前国内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养殖户养殖信心受到打压。这不仅表现在对后市信心不足,主要行为有补栏数量减少或者终止。而且对当下的猪市比较困惑或担忧,主要行为有抛售生猪、淘汰母猪。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目前生猪市场,对育肥猪可以进行适当压栏和减少补栏,对能繁母猪要淘汰低产母猪,优化猪群结构,实现产能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生猪产销平稳发展长效机制

尽管供求因素影响到猪肉价格,归根结底,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是造成近几年猪肉价格大涨后又大跌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养猪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居民有消费猪肉的习惯,决定了其是一个不可消失的行业;同时,它不像其他产业一样说停产就停产,养猪是赔钱也得养下去;养猪业的分散性决定了不能形成垄断效应;养猪业的主体仍是农民,农民是弱势群体。因此,生猪养殖过程不能完全市场化。生猪养殖政策应从生产、市场两方面建立和完善产销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避免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一是构建稳定持续的财政保障支持体系。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功能调节余缺,补贴和扶持政策应保持连续性,明确各方投资主体对生猪养殖的预期。二是建立和完善稳定生猪生产和流通的长效机制,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三是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实行透明市场化,化解价格“非理性”波动。生猪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是实现农户和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办法,能帮助养殖户、屠宰厂、加工企业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预期利润;还可以吸引更多各层次的投资者积极入市参与交易,活跃期货市场。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甚至能为形成全球生猪定价中心提供推动力。期货市场可以确保价格透明,最终保护养殖者的利益,使养殖户“先卖后养”锁定收益,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渠道,避免“猪贱伤农”、“肉贵伤民”、“贵贱扰国”的猪周期出现。

猜你喜欢

猪价猪肉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