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科技创新 做大做实地方特色产业—安徽省五华鸡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2013-08-27谢俊龙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发展

文│谢俊龙(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五华鸡原名平铺麻黄鸡,2009年经国家家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并更名为“五华鸡”,是安徽省芜湖市惟一一个国家级优质畜禽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芜湖市的繁昌县、芜湖县、南陵县、无为县以及池州、铜陵等地,核心产区位于繁昌县。其个体中等,羽色偏黄,还夹杂着一些麻点,耳叶红中带白斑,并具有青喙、青胫、青爪(趾)“三青”特点。五华鸡的独特风味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唐代,李白游历到南陵并娶妻生子,其《南陵别儿童入京》题咏中“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在当地家喻户晓,其记载的“养黄鸡、烹黄鸡、喝鸡汤”习俗流传至今。清道光六年(1826年)史料记载,繁昌人习惯饲养本地土鸡,把它作为滋补用偏方。农村绝大部分采取老母鸡抱窝的方式自繁自孵自养,并采用逐代以互换大鸡蛋的方式留种,避免了长期近交退化,这一地方资源优良特性得以保留了下来,并被称为当地“土鸡之王”。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高产蛋鸡和快大型肉鸡的引进,五华鸡逐渐淡出了城乡消费市场,仅在偏远山区保留。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健康、吃绿色、吃品牌,成了人们的消费时尚;作为土鸡之王的五华鸡,因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被当地政府和群众所重视,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和产业基础,这为五华鸡的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和品牌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五华鸡产业的发展现状

1.品种保护取得成效。2006年以来,芜湖市以钟氏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保护平台,对五华鸡(亦称“平铺麻黄鸡”)地方品种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开发工作。2009年,五华鸡分别通过了省和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10年省农委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的保种方式,建立了芜湖市钟氏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华鸡保种场,并于2009—2011年连续三年承担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五华鸡保种”项目。目前,保种场祖代核心群达1万套,父母代核心群10万套,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2.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为开展五华鸡品种的开发创新工作,2006年,芜湖市钟氏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以及市县等科研部门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了“五华鸡产业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团队。2010年该公司被省农委定为安徽省家禽产业技术芜湖综合试验站。创新团队充分利用综合试验站这一平台,每年投资60万~80万元,围绕五华鸡开展一系列科研工作,历时5年开展了五华鸡提纯复壮及快慢羽品系选育。经选育的五华鸡与同类地方鸡相比,其生产成本下降和母鸡产蛋量迅速提高,更符合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种禽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其快慢羽自别雌雄品系的培育填补了安徽省在同类品种上的空白,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项,2010年获芜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团队还制定了《五华鸡》(DB34/T 1199—2010)、《五华鸡青年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 1200—2010)、《五华鸡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 1201—2010)等3个省级地方标准,目前正在着手研究五华鸡高产蛋品系、优质高抗性品系的选育等课题。

3.产业雏形正在崛起。由于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效益明显,五华鸡规模养殖户迅速增加。2011年全市五华鸡饲养量已达1000万只,比2006年增长了3倍。主要集中在繁昌县的平铺、峨山、繁阳,芜湖县的湾沚、红杨,南陵县的烟墩、家发,无为县的石涧、红庙等镇,仅繁昌县规模养殖户就达140余户,其中年饲养1.0万~2.0万只以上有5户,0.5万~1.0万只有26户,0.1万~0.5万只有100多户。五华鸡的苗鸡、种蛋已远销到南京、景德镇、六安、宿州、巢湖、宣城等地,“五华鸡”已经成为芜湖禽业的一个响亮品牌。注册的“五华山”牌商标已获市知名商标,正在申报省著名商标。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华鸡经济板块正在形成。

二、五华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华鸡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发展速度仍缓慢。其制约因素是“五难”。

1.发展思路难明晰。在芜湖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五华鸡产业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政府尚未制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部门没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基地布局规划,行业内部也没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少数企业也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因此,发展的思路一直难明晰。是抓紧机遇促发展,还是守着“金蛋”少冒险?五华鸡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2.产业龙头难牵头。钟氏禽业虽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带动力不全,只能在鸡苗供应、初产品销售等方面起到一定带动作用,其产品加工还是空白。五华鸡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凝聚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活禽产品在长三角各大城市也没有销售窗口,远程销售市场难开发。目前,钟氏禽业公司正与宁国五星集团、江苏南通等大型企业洽谈招商引资,希望通过招大商扩大五华鸡的远程销售,增加加工链条。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五华鸡能否走向全国,发展机遇值得期待。

3.饲养标准难规范。由于土鸡饲养方式独特,有不少饲养场在村庄、屋前屋后随意搭建鸡舍,一般饲养1000只左右,养殖规模较小、设施过于简陋、管理简单粗放、防疫保障不到位、疾病死亡率较高,存在较大的疫病风险。鲜蛋和活鸡两大产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肉鸡,没有统一出栏标准,难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形成统一品牌。同时,散养户众多,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采取“价格战”等方式挤占市场,扰乱了市场价格。

4.发展资金难贷款。由于中小养殖户很难享受国家资金扶持政策,所以绝大多数五华鸡养殖场户基本上是利用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即便有贷款也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或信用社(或邮政储蓄等)小额贷款,数额较少,力度有限。繁昌县香妃谷、凤祥等养殖场养殖多年,山地面积大,经验丰富,条件优越,但由于资金缺乏,一直未能做大规模。钟氏禽业等企业靠民间借贷发展,无论是对新产品开发研究,还是增加新的生产线,都面临融资难瓶颈,严重制约了扩大再生产。

三、发展五华鸡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根据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指标,利用丘陵岗地、经济林套养五华鸡,既是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举措,更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的阳光产业。为此,我们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优质为特色,按照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养殖基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做到“以规模求突破、以龙头促发展、以品牌增效益”,才能将五华鸡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1.加快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树立工业化、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把五华鸡培育成当地农村经济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五华鸡产业发展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扶持奖励等政策,确定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阶段性目标,使产业开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议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五华鸡“双千万工程”,即:年标准化饲养五华鸡1000万只以上、深加工五华鸡1000万只,逐步形成以养殖促加工、以加工带养殖的“一基地一加工”的产业格局。

2.寻找加工业突破口,加快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积极培育五华鸡加工业。采取政策扶持、外引内联、融资参股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建议先由繁昌县出台优惠政策,通过狠抓招商引资率先在引进加工龙头企业上有所突破。二是开发多种加工品种。全面开发五华白条鸡、卤鸡、醋鸡等,形成不同风味;制作五华鸡爪、鸡脖、鸡脯、鸡翅等多类产品;采取罐装、袋装、盒装等不同包装方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同时,大力挖掘五华鸡历史文化内涵,将五华鸡烹制方法、功效与历史文化活鸡打捆销售,扩大品牌影响力和销售市场。三是开发不同日龄土鸡产品。如土鸡蛋、活(胚)珠子(13.5天或16天)、仔公鸡(90天)、仔母鸡(150天)、老母鸡、老公鸡(300天以上)等。

3.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养殖模式。

一要加强科技攻关,把五华鸡的品种选育好、保护好、扩繁推广好,打造受欢迎的五华鸡特色品质。鸡肉品质的好坏涉及从生产到加工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风味、外观、保鲜性、纯洁度、嫩度、营养价值等。影响鸡肉品质的因素也很多,除了品种之外,主要应从饲料结构、饲料要素、饲养方式、管理方式、饲养周期、疾病防治、加工与保鲜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二要加大五华鸡原种场的建设投入,力争存栏核心种鸡群种鸡5万套以上,年提供优质父母代种苗300万羽以上,优质商品代种苗2000万羽以上。三要加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制定五华鸡标准化生产标准和加工质量标准,以平铺镇为重点,培植年存栏10万只以上的专业村,以繁昌县为轴心,辐射带动南陵、无为、铜陵等地五华鸡产业的发展。

4.出台优惠政策,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农业部门要加快将五华鸡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工商部门要积极将“五华山”牌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场地等资源,在五华鸡产业链中分别培植育种、养殖、加工型龙头企业。三是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充分把握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五华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引进、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健全和充实生产、经营、养殖、防疫等多层次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科技项目等,优先扶持发展五华鸡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和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五华鸡的养殖小区或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皖江特色家禽产业带。积极引导各种金融机构对五华鸡产业的信贷扶持,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五是加快转变管理方式。相关职能部门要整体联动、相互协作,建立定领导、定专班、定任务、定奖惩“四定”机制,营造各方服务于五华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氛围。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