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的畜牧兽医新蓝图—访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红颂

2013-08-27红敏芷桦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畜牧

文┃本刊记者 红敏 芷桦

特约记者 王海朋 熊延兵

2012年,是湖北省畜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2013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北省正在描绘畜牧兽医工作的新蓝图。

记者:您好,陈副局长,我们了解到,2012年,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创新开展“两大创建”,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确保了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畜产品质量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现代畜牧业畜牧强省建设取得了新成绩、新成效、新突破。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陈红颂:可以。2012年,全省畜牧兽医系统以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认真谋划新思路、勇于实践新举措,实现了生产稳步健康发展,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目标,现代畜牧业强省建设呈现出了系列新亮点,得到了部、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红颂在基层考察工作

一是畜牧业生产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三增长”。首先,生产全面增长。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猪、禽、牛、羊等各大畜牧产业各项指标全部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队反馈,全省全年生猪出栏4180.84万头,同比增长8.0%;家禽出笼4.98亿只,同比增长8.7%;牛出栏131.72万头,同比增长4.2%;羊出栏510.97万只,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411.32万吨,同比增长5.73%。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34亿元,同比增长10.64%。特别是生猪出栏已超过4000万头,创造了历史新高,实现了全省农村人口人平1头猪的重大突破,为城乡居民肉食品保障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次,畜牧业出口逆势增长。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鲜鸡蛋增幅达14.49%;第三,生猪调出大县大幅增长。2012年,湖北省新增国家生猪调出大县11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总数达到44个,大县奖励资金达2.256亿元,比去年增加8108万元,增幅达56.1%。单个县资金扶持力度也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成效显著,实现了“三领先”。首先,标准化畜禽养殖模式全国领先。2012年,全省新建标准化养猪“150”、养羊“1235”等标准化养殖模式达14069栋。湖北特色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次,标准化养殖比率全国领先。在先进养殖模式的引领下,湖北省大力实施标准化创建“四级联创”,全省2012年创建了47个部级和228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目前全省标准化养殖比率达到45%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第三,全省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全国领先。2012年全省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又创新高,达到571个,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

三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三突破”。首先,畜牧业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省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以上。全省畜牧业加工产值可突破2000亿元,与畜牧业产值的比值可达1.5∶1;其次,畜牧品牌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去年,湖北省畜牧业品牌建设再创佳绩,继“周黑鸭”和“神丹”之后,又有“襄大”、“新农”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最后,畜牧产业科技链建设取得突破。以湖北同星、湖北神丹等5家畜牧产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五大畜禽新产品研发工程稳步推进,新产品研发取得了初步成果。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实现了“三提升”。2012年,全省畜牧兽医部门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保持了全省清净无疫:基础免疫密度全面提升。春防、秋防工作开展扎实,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疫情零报告;预警预报能力全面提升。省局充分发挥各科研院所的作用,定期召开了重大动物疫情分析研讨会,发布了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通报,为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兽医实验室检测、监测全面能力提升。通过加强对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各地兽医实验室分析、监测、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于疫病防控的能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五是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实现了“三个100%”。全年狠抓了“瘦肉精”专项整治,不断创新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监测合格率达到三个100%:农业部四次对武汉、荆门、鄂州三个城市例行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省级例行监测武汉“1+8”城市圈240批次,“瘦肉精”等违禁物监测合格率为100%;我局对宜城、嘉鱼、麻城、潜江、公安等5个县市拉网排查和巡检2000余批次,合格率均为全部100%。

记者:可以说,2012年的畜牧兽医工作成绩斐然,主要采取了哪些做法?

陈红颂:2012年,湖北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理念,认真谋划新思路、勇于实践新举措,实现了生产稳步健康发展,疫情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创新强省建设抓手,“两大创建”活动成果丰硕。2012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畜牧强县(市、区)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领导重视有新高度。各创建示范县(市、区)几乎全部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机构建设有新进展。黄梅县、嘉鱼县、夷陵区等10多个县市的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卫生监督所机构编制和经费得到了解决和加强,十堰市还将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提升为副县级。经费保障有新突破。各地加强了畜牧业发展经费保障,宣恩县落实项目建设资金254.38万元;竹溪县政府每年筹资100万元,用于无规定疫病区创建工作。体系建设有新局面。据统计,目前55个创建县(市、区)畜牧兽医局中,3个为行政机关,43个为参公单位,9个为全额拨款单位。55个创建县(市、区)均统一设置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其中参公单位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8个。

二是创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理念,全面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省防疫工作有新进展。2012年,全省各地严格按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推进了防疫工作落实,确保了疫情稳定控制。疫病净化工作有新举措。2012年,我局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病原学或血清学的监测。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牲畜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以及布鲁氏菌病为重点的动物疫病综合控制与净化工作。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有了新思路。农业部兽医局以“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构筑畜牧业发展安全网”为标题,通过《兽医工作简报》向全国推介了湖北省无疫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三是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全面实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管。2012年,我局创新监管手段,强化法治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取得良好成效。加强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州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宜昌、襄阳、荆门等畜产品监测中心已具备了违禁物和药残确证检测能力,正积极筹备通过计量质量双认证。武汉、鄂州、钟祥、京山县等地还专门配置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车,经常到农贸市场、养殖场户进行监测,初步形成了“瘦肉精”监测网络。开展拉网式监测。从去年2月份开始,湖北省对宜城、嘉鱼、麻城、潜江、公安等11县市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拉网式监测,检测尿样4830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巡查式监测。2012年,我局创新检查方式,采取突击检查,将监测面从养殖场拓展到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各环节全覆盖。目前,已巡查襄阳、随州、孝感3个市州,监测县市12个,屠宰场8个,超市和农贸市场42家,检测样品1120批次,合格率99.7%;加强产地、运输、屠宰检疫。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拨发了“瘦肉精”速测卡6万余批次加强宰前监测,各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严格查验辖区内屠宰场“三证一标”,同时对动物贩运经纪人进行规范,实施备案制度,完善追溯体系。

四是创新“订单农业”交易模式,全面搭建高效便捷农畜产品交易平台。2012年上半年,蛋价暴跌,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鸡蛋农业订单交易平台,开展以销定产,产销直接对接,农户在合理价位上先卖订单再生产,合理的收益有了保障,使养殖户信心增强了,也稳定了市场供给。通过订单交易,减少中间环节,使每箱鸡蛋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或降低消费者支出就达9元。在鸡蛋农业订单取得初步成功后,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在9月28日试行上线生猪、玉米、饲料用菜籽粕的订单交易。从3月30日首单“订单农业”签约以来,截至目前,交易金额已达10亿元以上,其中订单交易金额达到近3亿元,信用交易近7亿元。

五是创新畜牧业资本运作模式,全面建立健全畜牧产业投融资机制。去年以来,湖北畜牧产业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畜牧产业投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畜牧产业投资迈开新步伐。湖北畜牧产业投资公司迅速投入运营,成功实现了省原种猪场、省种羊场两场净资产全部注入。目前,两场资产评估到位,资产交接到位,实现了平稳过渡。畜牧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继去年武汉丰泽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湖北省兽用疫苗生产企业中博科技已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书IPO(申报稿),中博即将成为湖北省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农牧企业。育肥猪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继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后,湖北省率先推出一种新的畜牧业保险产品—育肥猪保险。目前,保险试点工作得到了基层畜牧部门和养殖场户重视,全省共承保育肥猪101.37万头。

记者:回望过去,展望未来,2013年有哪些新目标呢?

陈红颂:2013年,我们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确保猪、牛、羊、禽出栏出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化、标准化比例继续领先全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全省肉类、禽蛋产量增幅均达到3%以上。确保生猪出栏新增100万头,力争达到增长150万头。

记者:2013年的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这些目标的完成呢?

陈红颂:一是着力推进畜牧业金融工程,全面推进资本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辟畜牧业金融市场,服务畜牧业市场主体:发挥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效益。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参股建立承贷主体,通过内部联保、龙头企业信用担保等形式,建立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机制。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监管,拓展“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范围,规范项目立项、项目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程序,严格“黑名单”制度,推进项目绩效管理,切实发挥资金效益。逐步完善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运行机制。推出更多的“订单”和“信用”农业品种,实现“以销定产”,形成有效的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农牧产品贸易信用保障体系。全力支持湖北畜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建设。积极开展股权投资,促进中小畜牧业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上市融资,形成以资本带动产业重组及升级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开展畜牧业保险。在育肥猪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保险试点工作范围,全面降低产业风险。

二是着力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高产业现代化自动化程度。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信息化建设,还要通盘考虑产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加强应用软件开发,力争在畜禽分布定位、疫病防控应急指挥、投资项目动态监管、技术推广服务、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政务等方面率先突破。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型规模养殖场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是着力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全面打造畜禽优质种业强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畜禽种业大省地位,全面实施和启动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高代次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特别是蛋禽和肉禽曾祖代和祖代场建设;充分发挥和整合湖北省6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资源优势,开展生猪联合育种,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快各地专门化父母代种畜禽场建设,形成区域内种源自求平衡的自繁自养体系;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保种场、基因库的建设力度,做好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四是着力突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瓶颈,全面提升科学防控疫病能力。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科学防控。全面落实基础免疫,确保禽流感、口蹄疫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基础免疫密度达到100%。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继续与各地方政府签订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抓好无规定疫病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种畜禽场重点疫病净化工作。加强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预报、监管等综合防控能力。2013年要重点抓好“两病”,即家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监测和净化工作,抓好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达到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阳性率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

五是着力突破畜牧业发展方式落后瓶颈,全面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方式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质量。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避免类似“速生鸡”的事件。因此,要保产业发展安全,就必须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养殖是畜产品生产的源头环节,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标准化生产,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四级联创”活动,大力推广生猪“150”、蛋鸡“153”、养牛“165”、养羊“1235”、家庭牧场等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力争2013年新创建100个畜禽养殖示范场,新增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5000栋。要提高养殖水平,必须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严格兽药GMP、GSP管理,按照“三禁两规范”的要求,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全面规范兽药使用,保障产品安全。

六是着力突破牛羊种源制约瓶颈,全面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积极争取项目重点支持牛羊良种繁育,扩大基础母畜数量,提高产能,努力保障市场供给:在进一步扶持专业化种畜养殖场的同时,激发农户养母畜的积极性,力争基础母畜存栏量增长10%以上;扩大牛羊良补及品改工作的范围、力度和影响。确保牛冻配改良18万头,推广良种公羊1000只;因地制宜建立饲草料基地,重点加强推广秸秆“三贮一化”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

七是着力提升畜牧强县创建水平,全面推进畜牧强省建设。巩固2012年畜牧强县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做好创建各项基础工作: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大对畜牧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全面推动生猪、蛋禽、肉禽、水禽、牛羊等五条畜牧科技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力争2013年畜牧业加工值与产值之比达到1.8∶1。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全面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力争2013年有3~5个畜牧强县(市、区)和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

八是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常态监管、例行监测、重点监控的方针,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抽样监测、拉网排查和日常巡检相结合,确保部、省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100%。从源头抓起,严把 “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关口,严把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关,确保畜产品安全消费。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增强市场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九是着力提升畜牧兽医系统自身建设水平,全面深入推进全系统文化建设。做好2013年畜牧兽医工作,还必须加强全省畜牧兽医系统自身建设,坚持业务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坚持走群众路线,进一步强化全系统的执行力和效能建设,积极倡导清廉、高效、务实、为民的行业新风。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