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3-08-15

科技视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流失率中职院校

柴 丹

(洪洞县职业中学,山西 洪洞 041600)

0 引言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加大中职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中职院校纷纷涌现。但中职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有的学校高达45%以上。如何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这已经成为中职院校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学生流失的问题和原因予以分析,旨在提出对策,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1 中职院校学生流失现状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民办高校的不断兴建,导致普高升温,冲击着中职院校的发展。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均出现中职院校学生流失的现象,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流失率高,辍学率走高。就本校目前局面而言,09级学生流失率达到30%,10级学生流失率达到35%以上,11级和12级等学生的流失率均达到25%以上。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已经威胁到中职院校的发展。学生流失现象大致具有以下规律:

1.1 主动流失走高

传统的中职院校学生流失部分原因是因为难以接受学校管理,学校对其予以开除或者是劝其退学。被动退学是以前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流失主要表现为自动退学,主动退学已经成为主要的流失原因。

1.2 流失率不断增高

这几年最明显的数字就是:不断攀升的流失率,和不断升高的招生成本。

1.3 集中流失到常态流失

以前的学生流失主要集中于期初和期末,但是现在的学生流失已经成为常态的学生管理问题,几乎贯穿于学生教学管理的每一个阶段。

2 中职院校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2.1 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部分基础较差的毕业生纷纷就读高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结果是:部分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就业无技术;部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这些负面的教育思想导致了初中毕业生不愿到中职院校学习。

2.2 社会因素

一是中职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就业培训教育”,就业方式也由国家包分配就业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中职学生学历低,素质差”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将中职院校毕业生拒之门外的理由。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的漏洞,中职生与农民工一道务工,待遇没有多大差别。

2.3 院校因素

一是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兴趣。一些中职教师未能因材施教,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同时没有实现教学统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效果较差。二是关心学生不足。部分中职教师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工作缺乏创新,高压式的管理导致部分学生逆反心理,容易辍学。三是学习生活单调。实践课程安排过少,缺少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赶感到疲倦单调,容易导致学生的流失。四是就业不对口。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学校无法推荐工作,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家庭因素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农村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数不少。二是家长错误观念。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学校成为保姆的角色。学生只是来混毕业证。这种教育思想的存在导致家长在学生教育上难以与学校配合,导致学生出现混日子现象的持续存在,导致部分学生退学。

2.5 学生因素

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二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我国每年有不少大学生和中职生找不到工作,而部分其他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这些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部分家长也因此思想而让子女退学打工。

3 中职院校学生流失对策

3.1 在教育体系上,重视中职教育,实现中职和高职的有效对接

从教育体系上,宏观高度重视中职教育,做好中职与高职的有机对接。中职院校可以实现到高职院校深造,采取直升、保送、考试等综合方式实现中职学生的晋升。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提供实现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以提升中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2 完善企业务工人员准入制度

企业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准入制度,执技能证或岗位培训证上岗,实现同工不同薪,实施技能工资制度,这可以保证全体务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体现中职院校学生技能性,体现学有所用和学有不同的教育思想。

3.3 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一是建立监督部门,实施满意度测评。中职院校应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评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

二是开展教师帮教活动。中职院校应安排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落实帮教责任,联系人则经常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一看,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教师帮教,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学生感到学校不仅是授予知识,而且关爱成长。老师不仅传道授业,也培养人格,从而减少流失率。

三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中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管理和指导学生干部的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实施自我管理。通过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以树立正气,形成强大的向上力量和凝聚力,分解转化后进因素,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

3.4 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中职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伦理道德修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同时,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成为新时代中职学生的信息咨询者、课程开发者、生活引导者。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己能力,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可以吸引学生团结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流失率。

3.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3.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要严格按照《中职教学工作规范》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深化课程改革。具体措施有:一是实施模块教学。即根据岗位技能需要确定各专业能力模块,将每门专业课程内容化分为不同模块,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成一体,边讲理论,边动手训练,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二是推进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将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快班在教学上加深专业理论、拓宽知识面,慢班加强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是开展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把一些课程教学移到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行教师讲与学生练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相应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让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毕业证和各种技能证书。

3.7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就业对口率

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做好规划,避免闭门造车,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子,做好“订单培养”,为联办企业定向培养和持续输送毕业生,让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安心在校学习。

解决中职学生流失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中职院校不断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措施,将中职学生流失率降低到最少的程度,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举措。

[1]张春菊.许淑英.我校学生流失原因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5:46-49.

[2]郑君梅,徐宏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04:61-64.

[3]韦焕能.中职学生流辍的成因和防控对策[J].教育论坛,2006,14:142.

[4]尚群智.中职学生流失原因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48-49.

[5]卢惠源.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293-294.

[6]熊六华,冯方根.谈中职生流失原因及其对策[J].成功,2009,09:293.

猜你喜欢

流失率中职院校
生鲜猪肉肌细胞内外间隙和水分状态与持水性的关系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