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3-06-19张博王少春李德义

理论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张博 王少春 李德义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教学实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本着以人为本、教育公平的精神,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了高校公体篮球课教学。主要观点:教学目标的层次应是先育人后授技,学生需求为本辅以学校教育为律,运动愉悦过程目标结合健康第一结果目标;教学内容应符合公体教学对象特点,简化技战术,回归篮球集体、对抗、游戏的本质;教学方法应具有篮球项目特色,分组探究结合实战情景式教学是一种有效形式;教学考核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调整结构,增加人文素养及过程评定比例,体现公体学生人文素养大于技战术、主观努力大于先天素质的特征。

关键词:高校;公体;篮球课;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教育公平

篮球运动广受大众喜爱,篮球课已成为学生校园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比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存在篮球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选择片面、教材使用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不科学等问题”[1]。结合实践,本文总结为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视角;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学方法不够针对性;教学评价偶然因素高、人文素养评价低等。这些问题受惯性教学思维的影响,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篮球课教学中。为了学生、教师以及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现存问题教学,创新篮球精品课程。

1、教学目标的层次与视角定位

“健康第一”是现行公体学生体育课的首要培养目标。其次还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但现有目标分化过细且没有把学生首需的运动愉悦放到应有的位置,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碰撞产生矛盾。

教学目标的层次从人的角度,按培养人才结构的顺序,首先是培养人即人文素养,其次是人的专项化特征目标,包括运动快乐、健康第一、技战术等,其中运动快乐是即时感知和体验目标,健康第一是长期和持续目标,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应该在健康体质的长期目标下,享受运动愉悦的过程快乐;从物的角度,按课程特征分,首先是专项技战术,其次是体质体能、人文素养等。

当今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人文素养的提高。思想的异化、道德的滑坡、浮华的侵蚀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首抓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急需解决和应大力提倡的命题。本文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先育人后授业,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和人文素养,其它专项化目标培养将失去意义,甚至成反作用。对比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现存目标体系(表1),本文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合并组成人文素养,位列首位,强身健体的结果目标与运动愉悦的过程目标相结合,以学生需求为本,配合学校教育为律,建立了人文素养为前提,运动愉悦为主体,增强体质和技战术为特色的新的教学目标体系。

表1学生需求、教学目标及其改革

学生需求现存目标改革目标运动愉悦运动参与人文素养技战术运动技能运动愉悦、强身健体、技战术健身身体健康交往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教学内容的回归与精选

公体学生篮球课教学内容专业化分类过细,纯技术性过高,学生实际所需求的兴趣性、实战性、娱乐性内容缺乏。即现行教学对学生的大众化需求赋予了专业化内容,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应回归到篮球运动的集体、游戏、实战本质中,构建适应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就像游泳要在水中学习一样,篮球同样要在实战中健身练技、享受运动快乐。“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以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过程得到娱乐性心理感应为切入点”[2]。单一枯燥的练习技战术只会减少篮球魅力,不符合公体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我们也不应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很多的技战术,应重点突出、精选典型。

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现行教学内容为对照,本文把纯技战术内容调整到实战情景中(表2)。一对一是最基本的单元,团队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离开个人能力谈团队配合是空谈;三对三既是半场正规比赛类型又是最好的配合练习形式;四对四是课外篮球最常见、最大众化形式;五对五是唯一的全场正规比赛类型。内容排序上,改变以往从进攻开始的教学,强调先防守后进攻,不防守就没有资格去进攻;趣味篮球是学生所需、课堂必备的篮球多元化发展的结晶;投篮是篮球最核心的元素;游泳和太极拳是本校地域特色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由于受季节和内容限制不能单独开课,所以融入到各项目中,占有一定学时。从表2中可见,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体系集经典、实用、趣味为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繁杂与枯燥。

表2现行内容与改革后内容对照

现行内容[3]时数改革内容时数简介篮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1趣味篮球2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投篮4脚步移动1运球技术2一对一个人防守技术保护式控球6传球技术 2投篮技术2三对三协同防守掩护跑位2个人防守技术 2持球突破1四对四盯人防守区域进攻6抢篮板球1快攻2五对五联防防守进攻联防4传切、策应、掩护(侧、反、后)4防守配合2学校

特色游泳太极拳4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4半场区域联防与进攻4考核2合计3232

3、教学方法的专项化特色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手段、形式以及途径。其效果宜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如人均场地设施使用率低、学生参与时间短等。对其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缓解教学矛盾的重要环节,同时运动项目的发展和学生的主体化进步也要求其不断创新。“传统的篮球教学,通常强调教学组织严密、教学进程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过分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4]。本教改结合探究式试点课程和篮球运动发展特点,在篮球情境中讲解、示范、试做、探究、实战。方法上减少讲授、突出重点、注重过程和实效,方向上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组织上分组设队,队长以点带面,手段上随堂检查、重视质量。

4、教学考核的结构化调整

受到传统体育专业竞技化教学体系思想的影响,现有公体考核内容单一片面、耗时,成绩偶然性高,人文素养比例几乎没有,主观努力和参与度评价比例过低,技战术评价比例过高,不能全面反映教学目标,不能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等。本文通过降低技战术比例,增加人文素质比例,提高过程评价即平时表现解决上述问题,建立课堂表现40%、体质体能20%、技战术20%、学校特色20%组成的教学考核体系。此调整是教育公平的具体现实体现,有利于教师根据统一安排合理控制平均分,避免按得分难易的错误选课动机,解决不同专业学生水平以及不同项目评分标准造成的积点分不公。对于公体学生,人文素养大于技战术,主观努力大于先天素质,运动过程及过程中的心情才是主要的,技战术等专项化素质只是修饰,并不是他们将来的谋生手段。

5、结束语

教学目标应以人为本,先育人后授技,运动愉悦即时目标结合健康第一长期持续目标。教学内容需依据教学对象特点精选典型,兴趣结合实用,实战结合愉悦。教学方法应符合篮球项目规律,教师精简讲解、典型示范,学生在实战情景中练习、探究和运用,分组设队结合课堂检查,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考核要体现教育公平,必须调整结构,提高人文素养和过程评价比例,避免唯技术论和应试教育。建议学校松绑教师,制定大纲应粗线条,不宜过细,重点应是方向的把控,而具体的内容、措施、方法等应放权给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学校只需限定各项比例和整体合理化分数段从宏观上管控。

参考文献:

[1]黄向平,李新科,朱波涌.“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02):111.

[2]靳厚忠,范宏伟,刘晚玲等.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8):70.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EB/OL].http://pe.pku.edu.cn/jxgl3/jxdg,2012-08-16.

[4]吕文辉.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07(03):12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