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3-06-09吴云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凝凝血因子妇女

吴云霞

河南登封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登封 452470

在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容易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途径,这有利于帮助分娩时止血。但当高凝状态超出一定范围时,就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威胁孕妇生命安全,提示妊娠期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血管内凝血的高危因素[1]。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院158例妊娠期孕妇与50例正常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不同,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12—2011-12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孕妇158例,作为妊娠组,年龄为22~35岁。所有孕妇均为正常妊娠,无血栓病史,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合并症;对照组妇女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共50例,年龄为22~34岁,无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凝血机制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

1.2 检测方法 分别测妊娠组孕妇凝血指标3次,包括APTT、PT、TT和Fib,检测时间分别选择在孕11~12周、孕24~27周和孕32~36周,整理数据分别记录为早孕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采用日本Sysmex希森美康CA-500半自动血凝仪,检验试剂均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要求测定血浆的APTT、PT、TT和Fib值。所有凝血指标检测均在取血后2 h内完成,并做好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进行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孕妇在不同孕期的APTT、PT、TT和Fib变化 见表1。

表1 妊娠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 ()

表1 妊娠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 ()

组别 n APTT(s) PT(s) TT(s) Fib(g/L)早孕组 158 32.4 ±2.86 11.87 ±1.03 16.4 ±1.76 2.85 ±0.34 50 32.6 ±2.24 11.65 ±1.09 16.4 ±1.68 2.79 ±0.35妊娠中期组 158 32.4 ±2.65 12.05 ±1.32 16.5 ±1.96 2.89 ±0.37妊娠晚期组 158 32.8 ±2.47 13.36 ±1.27 17.9 ±1.75 3.13 ±0.45对照组

2.2 结果分析 早孕组、妊娠中期组和妊娠晚期组的AP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早孕组和妊娠中期组的PT、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妊娠晚期组的PT、TT和Fib均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 8.5708、5.3324 和 4.8919,P <0.05)。

3 讨论

在人体的生理情况下,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生理性凝血机制相互抗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在妊娠时期,由于胎盘分泌的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孕妇的促凝水平升高,同时抗凝物质减少和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孕妇处于相对的高凝状态。虽然高凝状态有利于保护孕妇安全分娩,但也导致孕妇发生DIC的风险增大,威胁孕妇生命安全。

临床上常用监测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主要是PT、APTT、TT和Fib。人体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凝血途径,APTT和PT反映了着两种途径的凝血功能。PT能检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Ⅱ、Ⅴ、Ⅶ和Ⅹ的情况,主要反映Ⅴ因子的活性,能够监测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情况,判断凝血因子有无缺陷[2];而APTT则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如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等,同时还能反映血液内肝素的含量;TT检测的是内外凝血途径的共同通路,如果纤维蛋白原大量转变为纤维蛋白时,则TT检查结果异常;Fib是纤维蛋白原,也是凝血因子Ⅰ,半衰期约为3 d,在肝脏合成。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APTT在妊娠期妇女早中晚期并没有明显改变,且与正常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正常妊娠期孕妇中,内源性凝血波动不大。PT、TT和Fib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较大,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和妊娠中期的PT、TT和Fib值则变化不大。在妊娠晚期,由于生理性保护作用,Fib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外源性凝血途径逐渐激活,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妇女升高,为分娩时消耗做好储备,有利于胎儿娩出和产后止血[3]。凝血系统的激活,再加上孕妇的血容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血栓。妊娠晚期的Fib可高达正常时的1.5倍,分娩时约消耗其中的十分之一[4]。在孕妇分娩时,如果有感染、栓塞或胎盘缺血等诱因存在时,内源性凝血途径也会激活,加速消耗凝血因子,最终导致凝血障碍,引发DIC,威胁孕妇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妊娠期孕妇的凝血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血液呈生理性高凝状态,其中PT、TT和Fib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较明显,临床上能够通过这三个指标评估孕妇的凝血情况,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各种凝血异常。

[1]崇慧峰,唐吉斌,曹春鸾,等.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 296-1 298.

[2]蒋品,肖春洁.凝血项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检测结果相关性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89 -190.

[3] Uehikova EH,Lediev H.Changes in haemostasis during normal pregnanc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5,119:185.

[4]朱晓珏,伏长清,陆逊.200例临产孕妇 PT、AFIT、FIB、INR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江两医学检验,2005,23(2):150.

猜你喜欢

高凝凝血因子妇女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当代妇女的工作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