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8次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分析

2013-04-17陈相潘

中国药业 2013年23期
关键词:内酰胺侧链皮试

陈相潘,石 萍

(重庆市中山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13)

β-内酰胺类药物可引起IgE介导、以过敏性休克为临床特点的急性过敏反应,病死率高,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式)是预测这种急性过敏反应较安全、有效的措施[1-2],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假阳性和假阴性时有发生[3]。头孢菌素类药物由于其抗原簇不明确,是否需要皮试,存在很大争议[4]。为了探索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的规律,帮助临床科学地实施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08次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第17版《新编药物学》的要求[5],经我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批准:我院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在使用前均需用本药皮试,且统一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和最终质量浓度,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液的最终质量浓度为300 μg/mL,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最终浓度为500 μg/mL。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抽取所有β-内酰胺类皮试阳性的药物,用Excel表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时间、药物名称、是否换用另一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及皮试结果,并用汇总、计数、排序等方法分析皮试阳性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计算各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的发生率。根据β-内酰胺类药物3位或6/7位侧链基团的差异[6],分析我院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与侧链的关系。侧链基团的差异分为相同侧链、相似侧链、不同侧链3种类型,相同侧链指3位或6/7位基团相同;相似侧链是指3位或6/7位基团相似;不同侧链是指3位或6/7位基团完全不同。交叉皮试阳性是指同一名患者同时对2种以上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均成阳性。

2 结果

2.1 皮试阳性情况

2012年共有348例患者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其中,男164例,女184例;发生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408次。237例患者在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后换用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结果为阴性,占83.15%。同时发生2种以上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的比例为13.80%。

2.2 皮试阳性与年龄的相关性

348例患者中,20岁以下、20~40岁、40~60岁、60岁以上4个年龄段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0.34%,12.07%,32.18%,45.40%。可见,随年龄的增加,发生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人数增加,可能是因为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比例较大。

2.3 皮试阳性发生率

2012年我院共有21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其皮试阳性次数、使用总人数及皮试阳性发生率见表1。可见,在我院使用的21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中,皮试阳性率各不相同,平均阳性率为0.54%,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头孢替安、氟氯西林、拉氧头孢,磺苄西林,头孢匹罗,头孢米诺,美洛西林舒巴坦皮试阳性率最低。

2.4 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对我院2012年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可见,我院发生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药物大多数没有相同的侧链,少部分具有相似的侧链。皮试阳性后,换用其他β-内酰胺药物皮试阳性发生例数较多的药物是氟氯西林、头孢替安、拉氧头孢、头孢西丁。

表1 各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发生情况

3 讨论

以IgE介导的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是临床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发展迅速,病死率高。β-内酰胺类药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有文献报道,在英国药物引起的致命性过敏反应中26%是由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所有致命性过敏反应中11%是由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7]。皮试是预测β-内酰胺类药物以IgE介导的速发性过敏反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另有文献报道,青霉素类皮试预测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准确率为70%,但头孢菌素皮试预测速发过敏反应的准确率只有30%[4]。

青霉素类药物有相同的6-氨基青霉烷酸母环,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相同的7-氨基头孢烷酸母环,各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差异主要在侧链不同,青霉素类药物在6位有不同的侧链基团,头孢菌素类药物在3位或(和)6/7位的侧链基团存在差异,每个厂家生产工艺、标准也不完全一样,近年有文献报道,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抗原主要为青霉素在体外经重排而形成的青霉烯酸[7-8]。因此,各种β-内酰胺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和皮试阳性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有的过敏反应由母环引起,有的由侧链引起,有的由杂质引起,还有的由β-内酰胺在体外的重排物质引起等。笔者分析也发现,我院使用的不同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阳性率有很大的差异。

β-内酰胺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可因过敏反应抗原簇的差别分为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和部分交叉过敏反应,当以6-氨基青霉烷酸母环或7-氨基头孢烷酸母环为抗原簇时表现为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可能对具有相同母环的药物均过敏;而以侧链为抗原簇时表现为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对具有相同侧链的药物可能发生过敏反应[9-10];由于母环在体外的重排受侧链基团的影响,β-内酰胺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也可能受母环和侧链基团共同的影响。笔者分析也发现,我院患者发生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绝大多数没有相同或相似的侧链。

表2 交叉皮试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析结果(例)

[1]Forrest DM,Schellenberg RR,Thien VVS,et al.Introduction of a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enicillin skin testing improv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antibiotic therapy[J].Clin Infect Dis,2001,32(12):1 685.

[2]Choi IS,Ha ER,Lim SW,et al.Beta-lactam antibiotic sensitiz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llergic diseases in tertiary hospital nurses[J].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2010,2(2):114.

[3]郝 敏.青霉素类药物皮试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58.

[4]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头孢类抗茵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4):1.

[5]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0,47.

[6]DePestelDD,BenningerMS,DanzigerL,etal.Cephalosporinuse in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nicillin allergies[J].J Am Pharm Assoc,2008,48:530.

[7]Meng XL,Rosalind E,Jenkins RE,et al.Direct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Diastereoisomeric Benzylpenicilloyl Haptens from Benzylpenicillin and Benzylpenicillenic Acid in Patients[J].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2011,338(3):841.

[8]袁 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和皮试问题[J].中国执业药师,2009,6(12):12.

[9]李志乔,海 灵.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交叉过敏反应[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4):296.

[10]Pichichero ME.A review of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Recommendation for prescribing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for penicillin-allergic patients[J].Pediatrics,2005,115:1 048.

猜你喜欢

内酰胺侧链皮试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酞菁锌的侧链修饰及光动力活性研究
药物皮试知多少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药物皮试知多少
含聚醚侧链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前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聚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