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2022-12-21王梦芝黄晓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1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监护药学

吕 慧,王梦芝,黄晓玲

(东莞市长安医院药学部,广东 东莞 523843)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 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1]。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经研究证实,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部分厌氧菌也有抗菌活性。此类抗生素的优点是抗菌活性强、毒素低及适应证广。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3]。现阶段关于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尚无统一观点[4-5]。药学监护的含义较明确,是指药师对患者的用药相关事宜进行直接和负责的监管及保护,最终达到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目的。在药学监护模式下,药师与病人间为直接的医患关系。关于药学监护下为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较多,但未能形成统一方案。本文就药学监护下为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药学监护的含义、工作及内容

药学监护中药师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直接负责,利用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承担监督及执行保护用药安全性的社会责任[6-7]。药学工作内容一般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8];二是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三是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9]。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9]。据报道,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本药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 ~10%[10]。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皮疹、瘙痒、口干、食欲下降、肢体水肿等,且其临床表现常因药物剂量、配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过敏的患者甚至会发生休克,导致其死亡。相关的研究指出,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通过特定的免疫机制诱导过敏反应的发生[11]。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多是由杂环、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共同导致;还可能是与细胞膜蛋白质、血浆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半抗原- 载体复合物,进而刺激免疫反应的出现,引起过敏反应[11]。药学监护下为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必须要明确引起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原因及症状,才能制定用药原则,监督患者用药。高文等[12]研究发现,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药物诱导了体液或特异性T 细胞免疫反应,过敏症状主要是过敏性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一般会在用药后10 ~20 min 内出现,其他过敏症状会在用药后40 min 或数小时内出现。一般认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的免疫反应主要是因青霉噻唑酰基团与生物大分子相结合所致,故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会出现很多交叉过敏反应[13]。以阿莫西林为例,部分患者在口服此药的20 min 内会出现快速过敏反应[14-15],且阿莫西林可与氨苄西林出现交叉过敏反应。研究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因青霉噻唑基团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16-17]。在众多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一些药物会诱导免疫反应的发生。相关的研究表明,部分过敏体质患者的体内或可有针对酰胺侧链的特异性抗体,使其应用此类药物后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显著下降[18-19]。阿莫西林过敏患者使用青霉素G 基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笔者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特异性抗体仅仅能识别阿莫西林的特异性侧链但不能识别青霉素的原因。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发现阿莫西林的侧链诱导产生的一些抗体可识别整个分子结构,另外一些抗体识别的侧链诱导分子的母核结构会在识别侧链结构的同时识别其他抗生素的分子侧链结构,故而发生过敏反应[20]。现阶段,临床上对多种抗生素过敏反应的研究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明确。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例,临床上对该类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中[21-22]。研究指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原决定了过敏反应,这与其可形成以R1 侧链为主的高分子致敏性聚合物有关[23]。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较复杂,这些药物之间也并非能完全产生交叉过敏反应。

3 药学监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干预

药学监护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干预是随着药学监护发展及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研究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最近几年临床上新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断增多,医院常用的药物种类就有数十种。药学监护能够落实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用药责任制,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24]。近年来随着药学信息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广大用药人群为目标的药学监护越发受到重视。药学监护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干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临床用药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文献分别从医院管理、药师、医师及护理人员和患者等角度分析目前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2)深入开展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药品安全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能作为反映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25],在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品管理法则中规定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要实行报告制度。药品企业及经营机构等需要经常考察药品质量、疗效及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同时要重视联合用药导致的过敏反应及交叉过敏反应。3)重视用药管理。针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制定有效的对策,主要包括环节控制、严格规范管理、减少用药失误、保证用药安全等。此外,临床上应明确不同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症状及是否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严格规定两种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间隔时间、用量等。积极与临床护理人员协同工作,以提升用药安全性。4)重视对特殊人群的监护。在为老年人、儿童、孕妇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使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时,要重视合理用药,并加强药学监护。尤其对于儿童及妊娠期患者来说,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影响较大。妊娠3 个月内胎儿的各个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应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可导致胎儿畸形。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任何药物的使用均可能会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而积极的药学监护是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途径[26]。此外,推荐单一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主张联合用药。

4 小结

药学监护是监督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更要重视药学监护。目前药学监护在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中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环节控制上。鉴于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的用药现状,需要积极寻找其他有效途径进行药学监护。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监护药学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