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与安全输血管理

2013-03-31曹昌柏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受血者申请单血型

曹昌柏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北 荆州434000)

安全输血,通俗的讲就是保证血液质量、提高受血者输入血液成分的体内有效存活率、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保证体系和一系列操作过程。输血前检查是提高受血者输入血液成分体内存活率的质量保证措施。在输血医学实践中,输血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是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的依据,是决定输血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加强输血前检查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三个个方面对输血前检查关键控制点与安全输血管理进行了探讨。

1 确保供、受血者身份和血液标本正确

获得正确的血液标本是安全输血的源头。采集血液标本前,须将血液申请单、受血者资料仔细核对,如有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样。核对无误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在离开病人床边之前,在盛血样管上标明受血者姓名、住院号及采样时间[1]。最后由采血库和受血者 (家属)在申请单上签字确认后连同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至血库并履行签字手续,不可由闲杂人员代替送标本。确保供、受血者身份相符,严把受血者采集关。

输血申请单是输血前检查受血者的资料凭证,是血库工医师了解受血者接受输血临床资料的关键控制点。填写时应资料齐全,对资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尤其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和申请医师签全名的申请单,要坚决退回临床科室由申请医师核实后补上,不得迁就[1]。确保受血者临床资料齐全、准确,严把临床输血申请关。

血库技术人员接收供、受血者标本是确保试验标本准确的关键控制点。在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之前必须确认血样管上的标识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完全一致后方可签收。如对受血者身份有疑问,必须重新采集血液标本,不得经电话询问后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或输血申请单。供血者的血液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1]。确保受血者、供血者血液标本来源的正确性,严把血液标本正确关。

配血用血液标本的代表性是确保交叉配血试验正确性的关键控制点。因配血用血液标本必须是前3d内输血的血液标本。若无未溶血标本时,应选用抗球蛋白或其他有指示系统检测IgG类抗体的敏感方式配血。交叉配血后必须经过审核 (复核)后方可签发报告单,二人操作时相互审核,一人操作时自己审核。确保交叉配血实验关键控制点的正确性,严把配血结果正确关。

供、受血者血液标本封存是输血前检查举证的关键控制点。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标本必须密封在 (40±20)℃至少保留7d,以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复查和寻找原因,为输血前检查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和司法举证提供实物依据、严把受血者、供血者血液标本封存关。

2 坚持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定型,确保红细胞血型正确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已明确规定对受血者和供血者必须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受血者Rh(D)血型 (急诊抢救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常规实行ABO血型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定型正确是避免交叉配血试验差错的关键控制点。ABO血型抗原、抗A (或)抗B有规则地存在于正常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 (浆)中,其他血型抗体均属于不规则血型抗体。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者必须查明原因[2],切不可以单纯正定型或反定型一方结果判定ABO血型。

反定型在常规ABO血型鉴定中是发现ABO亚型的最有效方法。ABO亚型红细胞上A或 (和)B抗原很弱常可导致血型鉴定错误。通过正反定型易于发现二者结果不一致,从而引起警惕,采用吸收、放散及其他敏感试验来确证ABO亚型。

在输血工作中,Rh(D)因子检测关键控制点的正确性,在保证阴性受血者输入Rh(D)阴性血液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女性受血者的输血中尤为重要,若将Rh(D)阳性血液输给了Rh(D)阴性的女孩或生育期妇女,通常会使她们产生Rh(D)抗体。该抗D属于IgG类免疫抗体,在以后孕育Rh(D)阳性胎儿妊娠中IgG类抗D可通过胎盘屏障或破坏胎儿红细胞,从而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症。甚至导致习惯性流产或免疫性不孕症而遗憾终生。实施常规Rh(D)定型,严把Rh(D)定型正确关。

重视血型抗体筛查,坚持不规则血型抗体的常规筛查与确证,杜绝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遇有下列情况时,必须作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如抗体筛查阳性,缺乏谱细胞鉴定其特异性时,可送有条件的采供血机构或医学实验鉴定。

受血者血型抗体筛查是检出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避免盲目配血、提高安全输血水平的关键控制点。常用受血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反应,以发现在370C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试剂红细胞精心挑选。通常选用的试剂细胞上至少应含有以下常见[1]血型抗原:D、C、E、c、e、M、N、S、s、P1、Lea、Leb、K、k、FYa、FYb、JKa、JKb等。常选用由2~3份单个“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试剂,要求尽可能包括更多的血型抗原,而且以纯合子基因表达的抗原为最佳。用随机获得的“o”型红细胞作为试剂细胞则难以达到上述要求,易造成抗体漏检[1]。常规实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严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关。

将抗体筛查列为输血前检查常规项目,当抗体筛查为阴性,且以往的记录未检出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时,可仅作盐水法配血,确认ABO血型和Rh(D)相容即可输血;如抗体筛查为阳性,则应作血型抗体特异性鉴定,据此可事先造势缺乏对应血型抗原的供血者血液,以节约寻找合适血源及配血时间[1]。正确运用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严把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临床应用关。

3 坚持二相反应介质交叉配血,严把安全输血最后一道岗

输血前检查必须严格交叉配合试验,该试验是输血前程序中防止发生错误的最后一道“安全岗”。正确选用交叉配合试验方法,严把交叉配合试验方法选择关。交叉配合试验关键控制点常用的方法有盐水法、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 (Polybrene)法等,其中盐水法最为简便、快速、成本低,但有局限性[1,3]。人类红细胞血型至今发现23个系统中,盐水法只能检出ABO、P、MN、I和Lewis等系统的抗体 (IgM类球蛋白),而不能检出Rh、Kiddt和Duffy等系统的抗体 (IgG类球蛋白)。

能够检出IgG类血型抗体的方法有酶法、抗球蛋白法和凝聚胺 (Polybrene)法等。它们各有优缺点:①酶法对Rh血型等抗体较敏感,但亦会改变某些血型系统的抗原构型,破坏其抗原性,加之酶不易保存,使之应用受限。②抗球蛋白法是检测IgG类血型抗体最可靠的经典方法,但操作繁琐[1,3],为择期输血病人的首选配血方法。③凝聚胺法对除Kell系统外的大多数血型系统抗体敏感度高,对Rh系统抗体特别敏感,且操作简便、快速,加之中国人几乎100%为K抗原阴性,通常不考虑抗Kell。因此,我国应用凝集胺法实施交叉配合,可达到严把交叉配合结果正确可靠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规范输血前检查,应遵守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坚持以顾客 (受血者)为关注焦点,不断满足顾客 (受血者)的期望需求;坚持领导者 (首次接诊者或科室领导)的领导作用,创造员工 (实验室工作人员)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坚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坚持过程方法的管理,统一实现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坚持系统程序方法的管理,统一实验工艺流程,不断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坚持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不断引进科学技术、改进试验方法,提高输血前检查结果正确性;坚持基本事实的决策方法,充公利用统计数据和信息分析进行有效决策;坚持与供方 (受血者)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树立实验室形象,提高受血者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寻找和控制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总之,输血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是临床输血工作中杜绝免疫性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治疗效果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对所有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遵守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坚持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才有不断提高输血安全系数,从而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1]田兆嵩,刘赴平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3):139-140.

[2]王宇军 .严格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3):171-172.

[3]李向前,王素芳 .临床输血的安全阀——交叉配血试验 [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9):46-47.

猜你喜欢

受血者申请单血型
电子申请单在病理检查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