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本山体”的认知阐释

2012-12-2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赵本山语体小品

毋 堃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赵本山体”的认知阐释

毋 堃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网络的发展促使了许多网络语体的出现,淘宝体、凡客体、微博体等应运而生,而“赵本山体”作为微博体的一种,随着点击量的增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体形式是一句古典诗词加上赵本山小品或广告中的经典语录,在带给人新奇感的同时,其中也诙谐幽默,雅俗共赏。该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

“赵本山体”;特点;概念认知;修辞认知;语用效果

“赵本山体”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网络文体,是网友在微博上总结出来的,因此也自然地和宋丹丹体、王家卫体一样很快地流行开来,点击量迅速增加。从名称上就可看出,这种微博体是以“小品王”赵本山的名字命名的,因此其体式中自然有幽默的特色。

一、“赵本山体”的特点

(一)从形式上看,这种文体的形式是一句古典诗词配上赵本山小品或广告中的经典话语,既押韵,同时发人深思。

1.初识赵本山体,可以看到形式相对固定,都是一句古典诗词加上赵本山小品中的经典台词,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此处省略一万字。”前句来自杜牧的《江南春》,后面则来自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如:“我失骄杨君失柳,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中“我失骄杨君失柳”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后面则出自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等等。

2.赵本山体上下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国古代的诗词通过同韵相押,使双句的末尾字音跌宕回环,前后呼应,给人以和谐悦耳的美感。[1]如:“天苍苍,野茫茫,我十分想见赵忠祥”。押的是ang韵。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树上骑个猴,地下一个猴。”押的是ou韵。押韵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深刻。

(二)从内容上来看,赵本山体前后句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凑,根据赵本山体的形式,都是古典诗词加上赵本山的经典台词和广告词,这些搜集起来有66句,前后有关系的诗句只有两句,仅占3%,如:“天苍苍,野茫茫,我十分想见赵忠祥。”诗句原文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初看似乎没什么联系,一个是描写自然景象,一个是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想见赵忠祥”,尽管对象不同,但是都描写了要见的对象。“南朝四百八十寺,此处省略一万字。”原诗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网友将其后替换为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中的台词,相似点都是提到了数量,除此两例,其余的诗句则前后并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将诗句和赵本山的台词和广告语加以结合,起到了押韵的效果。

二、从概念认知到修辞认知

概念认知是一种普遍地把握世界的方式,支持概念认知的是逻辑语境。进入概念认知的概念以一种被规定的语义指向事物的共性。概念的组合体现事物的逻辑联系,这种逻辑关系是排他的。体现世界的现成秩序,导向熟知化的认知经验——公共经验。

修辞认知是一种主体化的认知行为,支持修辞认知的是审美语境。修辞认知也借助概念,但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往往偏高于事物的客观规定性,或者说,接触概念认知的普遍性,及其鲜活的感性经验。同时进入修辞认知的概念挣脱了事物的逻辑关系,重建了一种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是兼容性的,超越世界的现成秩序,导向陌生化的认知经验——个人经验。[2]“赵本山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概念认知自然地转化为修辞认知,使这种文体自然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传播的内容。下面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人们的心中,经典的总是经典的,在表达者的表述中,前一句保留,后一句则是在此基础上,“自觉地”加以替换,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这里替换了赵本山经典的广告语,给人以新奇感。当然诗词在成为经典之前,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和熟知,出现之时只是以文字的形式,有的也配上音乐,以曲的形式为大家传唱。在时代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它逐渐成为耳熟能详的经典。而概念认知转化为修辞认知,有一个审美化的提升过程。在接受者的阅读过程中,读完上句,自然会过渡到诗词紧接的下一句,这里却笔锋一转,转到了赵本山的经典语录之中,自然后面的部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一句高雅,后一句通俗,在读者看来还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赵本山体”因为其独特的形式、幽默的话语,再加上赵本山的巨大知名度,使文体很快地在网络中流传开来,点击量随之也迅速增加。

三、“赵本山体”的语用效果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它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之中,任何言语交际活动都是以一定的语体面貌出现的,没有架空于一切语体之上的言语交际活动。[3]“赵本山体”作为一种网络语体的形式出现,给人以新奇感、幽默感、雅俗共赏的感觉。

(一)新奇感

“赵本山体”的出现,使人眼前一亮,从形式和内容上可以看出其独特的地方,就是诗词加赵本山语。古典诗词本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上句很自然地会想到下句,但是网友却将诗句的一部分去掉,而将赵本山的经典台词加入其中,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二者分开来都是熟悉的话语,但是合起来感觉是从没有接触过的文体,给人以陌生的感觉。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文体正是诗词和赵本山台词的结合,适应了现代语境及社会人群的审美需求,大胆突破中国传统格律诗词的固有观念,不受格律、新旧韵等束缚,以传统诗词底蕴结合现当代语言、词汇,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诗词文风。

(二)幽默感

赵本山体比格律略宽,较打油更雅,吸收了“段子体”、“语录体”、“网络语言”等当代文风,尽量行文流畅,文字直白,幽默时尚,以更有效地吸引当今信息时代的现代人群。内容兼具时事性、娱乐性、抒情性、古典性、哲学性、雅正性等,随机而作,如水无形,亦庄亦谐,出入古今,承前启后,扩大了诗词的思想题材内容。诗词作为古典优雅的体裁,被人们广为传诵,但是“赵本山体”在朗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从古典诗词转到赵本山的台词中来,读着诙谐,使人发笑。

(三)雅俗共赏

赵本山体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民间性和大众化,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其流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赵本山小品的广泛传播。不管是从网络上,还是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在各大电视和网站中出现,经常博人一笑。在一片笑声中,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就是一个字:“俗”。在笔者看来,俗未必就不好,俗是相对于雅而言,如同下里巴人对应阳春白雪,是一种现实合理的存在状态,说明它来自民间、反映大众、通俗易懂。“俗”概括了赵本山小品的特色。在中国的最传统节日里,能博得最广大观众、雅俗共赏的,恰恰说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因而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共鸣。[4]而将这种雅和俗真正有机结合起来的便是赵本山体的出现。这种网络文体的出现,在出现之初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转发,迅速在网络中流行开来,影响广泛。诗句中有的是前句是诗词,后面是赵本山的经典台词,有的则前面是赵本山的台词,后面是诗词,不管如何,这种网络文体随着赵本山小品在人群中的影响力而广泛地传播开来。余秋雨对俗与雅经典阐述:“世俗文化是全部文化构架的根基,也是推动精雅文化不断沿革的动力,它比精雅文化更天然,更贴近民族的生态,因此也更能深入人心。”[5]所以说这种文体应运而生并能很好地传播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赵本山体”的出现有其生根的土壤,也有其发展的空间,一方面得益于古典诗词的极大魅力,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赵本山小品在群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当然这种文体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但是这并不会改变人们对“赵本山体“的喜爱。

[1]郑颐寿.大学辞章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谭学纯.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5).

[3]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雷朝晖,杨季翰.赵本山春晚小品的俗与雅[J].当代电视,2009(4).

[5]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66/133/20020320/691252.html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Zhao Benshan's Colloquial Style

WU Kun
(Department of Chinese,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anzhou,Fujian 363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many internet colloquial styles appear,such as Taobao style,VANCL style and Micro-blogging style.At the same time,Zhao Benshan's colloquial style gradually becom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the increase of the page views on the internet.General forms are a classical poetry plus the classic quotes of Zhao Benshan's opusculum or advertising,which bring people novelty and humor.

Zhao Benshan's colloquial style;characteristic;cognition of concept;cognition of rhetoric;pragmatic effect

H025

A

1008—7974(2012)07—0020—03

2012—05—02

毋 堃(1988-),女,河南省焦作市人,现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章永林)

猜你喜欢

赵本山语体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临宋人小品》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赵本山:你郁闷吗?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山也还是那座山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