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弈理论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绩效分析

2012-11-29田秀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投资商招商引资收益

田秀华 焦 勇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2.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外商投资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主导招商引资工作,而招商引资的成果也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和官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考察政府和投资商双方的博弈过程,有助于理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选择、政策绩效和投资商的利益回报间相互关系。

一、相关文献回顾

1.关于招商引资的作用

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有推动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因为:一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1];二带来的“干中学”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带动和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三促进土地升值、就业增加[2]。

2.关于过度补贴的争议

为吸引投资,不同地方政府存在过度竞争[2],促成地方政府对投资商的过度补贴[3]。过度补贴一方面将会造成低度化、趋同化的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投资商的投资相互竞争将会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4]。

3.关于理论研究的工具

运用经济结果分析模型构成了招商引资前期基础理论[3],而制度绩效的分析工具多为博弈论中的相关理论[5]。招商引资政策绩效研究大多处于描述性比较阶段,真正做到定量分析的不多见[6][7]。然而,即使开发出了定量分析政策绩效的方法,在很多时候也不能够完整呈现政策绩效[1]。

二、一期博弈模型

1.基本假设

(1)政府的地位。现有的文献资料反映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投资商处于优势地位,而与之博弈的当地政府处于劣势地位[2][3]。然而政府作为招商引资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可以通过政策的强弱性来影响招商引资的绩效,因而具有先发优势。

(2)政策的强弱。强政策,即政府给投资商的优惠政策多,优惠力度大;政府精力、物力和财力等投入多。相反,弱政策,即政府给投资商的优惠政策少,优惠力度小;政府精力、物力和财力等投入少。投资前显性可以观测到的招商引资的政策力度的强弱,包含财政补贴力度、招商引资环境投入力度,同时现实情况中存在的政府行为和政府承诺具有不可观察性:例如招商引资之后各种税费的收取情况,各种隐性存在的成本,政府政策的持续性,这些不能观察到的成本构成更大的部分,然后投资商却无法在第一次投资中观察到。所以投资商需要依靠前期投资或其他投资商已有投资,政府所表现出的真实政策强弱的各种信息,同时也正是基于这点构建博弈过程,形成信息溢价。信息溢价是信息不对称,为博弈方带来的额外收入。因此,强政策和弱政策不仅包含显性招商引资政策信息,还包含投资后各种隐性政策强弱性,如政府的执行力等。

(3)博弈的关键。政府和投资商的博弈是利益驱动,政府行为是为了达成政府意愿,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投资商行为是为了达成个人或公司的意愿,实现个人或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投资商的投资行为包括两种:投资与不投资。但是现实中政府也会实施捆绑政策,即与投资商协议,要达到一定数额的投资额度时强政策才会生效,所以在模型的设立过程中,假定政府实施强政策时,若投资商选择投资,则意味着此时的投资额度大于弱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下的投资额度,而且这一选择有利于双方,同时增进社会的福利。此时博弈的均衡结果为投资商的高投资行为,政府招商引资政策获得了高的绩效。

(4)投资的需求。政府对投资的需求远未满足,不同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投资展开激烈竞争。这个假设对模型的建立非常关键,因为当投资充分或过度投资时,政府会抑制投资商的投资行为,来维持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

2.模型分析

弱政策的政府付出成本是,强政策的政府付出成本高于弱政策,用S+O表示,O≥0;即O指的是由实施强招商引资政策转变为实施弱招商引资政策所节约的额外政策成本部分。强招商引资政策下投资商的回报是H,弱招商引资政策下投资商的回报是L,其中H>L;若政府提供弱招商引资政策,则投资商有p的概率在事前观测到,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p(H-L)是投资商的信息溢价收入,其中H-L指政府出台强政策时,投资商的超额回报,p(H-L)代表高招商引资政策投资商获得的超额回报期望值,另一方面,政策在实施强政策额外付出的成本O也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政策、投资环境的优化构成了投资商的收入,短期博弈情景下,投资商获得的超额回报期望很低,原因在于p值很低,投资商掌握很少量的信息,从而不具备信息上的优势,故p(HL)<O,所以有 p<O/(H-L),其中 p 的大小可以看成投资商决策的关键点,O越大,p值越大;H-L越大,p值越小。经济含义:投资商在进行高投资行为决策时,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强弱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投资商的高投资行为;强弱政策收益效果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投资商的高投资行为。

我们假设不管政策的强弱性均能导致正的社会效益,也即弱的招商引资政策导致正的社会效益,O<S<L;强政策下促进了投资商的投资额,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依此假设强政策的社会福利高于弱政策的社会福利,即0<O<H-L,此两条假设符合现实社会的逻辑检验、经济意义。

我们假定投资商的投资额为M,并作为沉没成本一次投入,不可收回。投资商的行为选择为投资与不投资两种情况,不投资时双方收益均为0。投资商投资时,第一,如果政府提供弱政策且被观测到,理性的认识到此种政策下回报为L,故理性人的假设使投资商的投资额不会超过回报,故最大投资额M=L;第二,如果投资商没有观测到政府提供的是弱政策,则不管政府实际中提供的是什么政策,其投资额为M。

政府和投资商的一期博弈的收益矩阵为:

政府的收益指的是所获得的招商引资额扣除招商引资时所付出的招商引资成本。若政府实施强的招商引资政策,则政府的收益为M-S-O;若政府确定实施弱招商引资政策,则需要考虑投资商是否观测到政府的这一行为,投资商的投资额期望值为pL+(1-p)M,弱政策的成本为S,此时政府的收益为pL+(1-p)M-S。投资商接受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并决定投资时,由于投资商初始信息的不确定性,即p

不等式左边代表政府实施强招商引资政策时政府的收益,右边指的是政府实施弱招商引资政策时政府的收益,双方基于信息不对称与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所能达到的合作均衡解为(弱政策,低投资)。

3.模型结论

对于只有一期招商引资行为的政府只会提供弱政策,做一锤子买卖,政府没有动力提供强政策去招商引资。在初始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政府具有信息优势;若投资和招商引资行为是一次性的,则政府无论提供何种政策,均打动不了投资商,政府的最优策略是实施弱政策。此时投资商理性地预期到政府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时的考虑,认为政府总是出台弱政策,所以投资商基于理性思考后减少投资额,至少保证其投资行为不受损,即M≤L。当最大投资额为M=L时,政府的收益∏=M-S=L-S。在招商引资处级阶段,政府只是思考短期利益,没有考虑长期投资商的投资行为,政府与投资商可能达到的均衡状态。此种状态下,投资额度不高于L,说明处于低投资阶段,要要以投资额来衡量招商引资政策绩效,则此时政策处于低绩效状态。

三、多期博弈模型

1.模型分析

相同的投资商的后续再投资和潜在投资商的投资,必将产生投资商和政府间的多期博弈过程。依据一期博弈模型,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基期均衡选择结果是投资商低投资额度试探性投资,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为弱政策。弱政策下招商引资政策成本为S,同时投资商发现是弱政策的概率为p,则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当期收益为:pK+(1-p)H-S;强政策下政府当期的收益为:H-S-O。强政策的额外收益表现为概率为p的信息不对称部分,即投资商无法观测的部分。政府一直实施强政策的额外收益为亦即:∏1=δp[(H-S-O)-(L-S)]/(1-δ)。若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在实施强政策之后选择弱政策,即背离初衷,当期背离所带来的额外收入∏2=O-P(H-L)。

当∏1>∏2时,即 δ>[O-P(H-L)]/[(1-p)S]时,上式变形为:

其中:H-L信息溢价;p信息清晰程度;δ贴现率;S弱政策补贴;O为实施强政策的超额补贴。满足此式时均衡的作用结果朝向(强政策,投资),这种长期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不等式(1)时达到博弈的均衡状态,也是社会福利高效率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行为中表现出的热情,出台的各种强优惠政策。有利于(1)式成立的因素有:信息溢价越大;贴现率越大;弱政策补贴越大。

基期状态下,投资者不掌握对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强弱性的信息,也即此时p很小,我们假设信息的获取过程是渐进学习并积累的过程,p→0,代入(1)式中,信息溢价部分带来的收益p(H-L)→0,投资商看中的是是弱政策所能带来的政策补贴部分,即(1-p)δS→δS。此时的投资商投资行为属于试探性投资行为,其投资的目的不是追求强政策的高收入,而是追求一般性的政策收入;同时积累投资经验,为后续投资和潜在投资商获得更大的信息。所以初始状态下均衡的作用结果的支付为(弱政策,投资)。

随着“政府—投资商”博弈的进行,投资商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充分,p值的上升,1-p的下降,为投资商带来信息溢价收益p(H-L)上升,其重要作用开始越来越被投资商所看重。当n→∞时,经过相当多期的博弈后,投资商已经掌握了相当完备的信息,此时p→1,(1-p)δS→0,也即弱政策的收入S已经很少被投资商看重,其看重的是建立在较为充分信息下的强政策,投资商的再投资行为或潜在投资商的投资行为看重的是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超额补贴力度与信息溢价。政府在追求高回报的时候,博弈的均衡是实施强政策,吸引投资,均衡支付为(强政策,投资)。

因p反映投资商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清晰程度,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初始p=0时,随着地方政府和投资商博弈的次数的上升,所能够获得的信息总量是上升的,而且边际博弈行为所能获得的信息量递减,相应的p表现出的特性为由于双方每一个回合的博弈,政府方面总是重复了大量已经存在的信息,所能够提供的新的信息越来越少,即边际投资行为所能够带来的信息量越来越少。假设p的函数形式为(2)式:

代入(1)式,得到

博弈的第n回合满足关系式(3)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从实施弱招商引资策略转变为实施强招商引资政策,同时对于投资商而言,由于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充分,能够理性的预期到政府策略的转变,增加投资以配合政府的强政策。

2.模型结论

参见表1,当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实施只注重短期的收益而漠视长期双方合作所能带来更大收益时,政府出台弱招商引资政策;与此同时,投资商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溢价部分带来的收益p(H-L)→0,投资商只会进行少量试探性投资,招商引资政策绩效低。此种情形正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的试探性投资。随着潜在投资商的增加和投资次数的增加,即政府和投资商的博弈回合数n增加,博弈结果为投资商带来信息溢价收益p(H-L)上升,其重要作用开始越来越被投资商所看重,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更加看重长期利益,出台强招商引资政策,促进投资商的投资;投资商也因为信息的积累和强政策带来的更大利益而加大投资力度。随着投资商投资行为的继续,即随着n的增加,投资商所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充分,p(H-L)→H-L,投资商看重的收益已从追求弱招商引资政策收入转变为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超额补贴与信息溢价收入;此时政府出台强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投资商的高投资,政策绩效高。

表1 政府与投资商的博弈过程和结果

3.简单例证

模型反映出的路径和策略选择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引外资的尝试探索阶段,招商引资政策的出台属于少量实验的形式,资金流向享受特殊政策的地区,外资投资谨慎,以合资、合作方式为主;1992年之后,政策层面大幅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资开始较大规模进入中国,1993年以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我国1979—2008年实际使用外资绝对额呈上升趋势,2007年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内资企业,且上升势头不变[8]。随着外资投入增加,带来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绩效提高。

四、结束语

政府和投资商的博弈分析了投资商在信息不完全状态下应对政策强弱性的策略选择,并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信息的越来越完备,双方逐渐由低合作向高合作过渡。这种转变是建立在信息的自发转变基础上,所以模型内生了最重要的影响变量,形成自发展的过程,由此形成的招商引资行为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渡过程。

一阶段博弈模型反映出双方博弈形成“囚徒困境”,政府和投资商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相互不信任,政府出台弱招商引资政策,投资商投资力度低,收益小,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绩效低。多阶段博弈模型中,政府和投资商博弈次数的增加,信息日益清晰,政府出台强政策,投资商投资力度大,收益大,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绩效高。在多阶段博弈模型中,信息清晰度的函数能够刻画出政府最优策略转变的影响因素和时间路径。

[1]陈水生.土地流转的政策绩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1,(5).

[2]罗云辉.地区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竞争与先发优势——基于声誉模型的解释[J].经济科学,2009,(5).

[3]朱悦龙,刘瑜.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结果分析模型的应用与政策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1).

[4]吕政,曹建海.竞争总是有效率的吗?——兼论过度竞争的理论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5]罗剑朝,聂强,张颖慧.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个案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J].中国农村观察,2003,(3).

[6]肖久灵,孙文祥,彭纪生.地方政府技术政策演化与绩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7]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

[8]杨晓航.从招商引资形势看贵州招商引资政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投资商招商引资收益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反腐败高压下政府、投资商和官员三方博弈关系研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探析
新投资商加入自行车产业集团,欲进军电动自行车市场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岂能以招商引资论老促会?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