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区域增长不平衡的关系探究

2012-11-29夏岩磊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贸易额协整安徽

夏岩磊 李 丹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明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拉动农业人口就业、带动非农产业(如交通业、运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安徽经济增长提供有效支撑。但是,自从“十一五”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经历了一段波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抬高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成本,消减了安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徽处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带,加快了本土工业化进程,生产资料等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增长,影响了安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从安徽具体情况出发,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安徽省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是非平衡的。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与这种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如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因此,研究安徽现阶段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厘清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良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将为我省经济增长挖掘出新的动力。

一、“十一五”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情况

通过考察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可以窥探安徽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十一五”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加速上升的过程,出现“V”型增长趋势。从表1可以具体看到:2006-2008年,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年同比平均增长率15.4%;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因素影响,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出现负增长;2010年增速较为明显,同比增长35.6%。根据国家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年贸易额突破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安徽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逐年上升。

表1 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及增长率

但是,从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情况来考察,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全国比重较低,常年低于 2%。我们以 AH、SD、FJ、ZJ、JS、JX 分别代表安徽、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华东六省,图1展示了“十一五”期间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情况。图2表明华东六省中,山东农产品贸易出口额历年最高,福建、江苏、浙江出口额较相近,江西最低;安徽农产品出口额仅高于江西,不仅与山东这样的传统优势省份差距巨大,而且较江苏、浙江等工业发达省份也存在明显距离。

图1 “十一五”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情况

图2 华东六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对比

(二)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截至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设地级市16个(2011年9月以前,安徽省地级市17个;9月以后,原巢湖市撤销,下辖各区县划分到合肥、马鞍山及芜湖等市),本文从地理位置上将安徽划分为五个大区域,即皖北区域(WN),包括蚌埠、阜阳、淮北、淮南、宿州、亳州6 市;皖东区域(WE)主要是滁州市;皖南区域(WS)包括芜湖、铜陵、池州、黄山、马鞍山、宣城6市;皖西区域(WW)包括六安和安庆两市(安庆市应属于安徽西南部,这里暂划分到皖西区域);皖中区域(WM)是省会合肥市和2011年之前的巢湖市(2011年数据则只包括合肥市,巢湖市数据按《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合并到其他各市)。图3给出了五大区域经济增长的总量及增长率。

图3-1 不同区域经济总量对比

图3-2 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率对比

从图3来看,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是经济增长率差异较大。在不同年度,经济增长波动性明显不同步,比如2004至2006年,除皖中区域外,其余四区域均处于经济增长放缓下行阶段,皖东区域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但是皖中区域经济增长强劲,达到近十年来的增长率高峰。因此,安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非平衡特点。

二、对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区域增长不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与数据说明

为探讨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指标(CV)对不同区域经济总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等进行计量分析,以避免两个序列由于计量单位和数学期望的差异导致的不可比性,在考察2000年至2011年两个序列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内在联系后,说明安徽农产品出口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中不同区域经济增长量来源于2000年至2011年各期《安徽统计年鉴》和2011年《安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国家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及安徽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有关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的报告等。文中所有检验均通过E-views5.0软件进行。为消除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我们以2000年为基期,分别将两列数据折算成2000年不变价格。我们用CVGDP和CVGEX分别代表经济总量变异和农产品出口贸易量变异,两列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如图4。[2]

图4 不同区域经济总量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异系数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差异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出口差异上升幅度较明显,同时2003年以前差距较小,之后差距逐渐变大。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协整手段,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实证研究二者关系。

(二)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CVGDP和CVGEX做平稳性检验,避免伪回归。因随机误差未必符合白噪声过程,有可能出现自相关,因此采用增广的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结果表明:变量水平值都存在单位根,但取自然对数后的一阶差分DlnCVGDP和DlnCVGEX在5%水平上都是平稳的,因此原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

表2 ADF平稳性检验

注:“D”表示一阶差分;(C,T,M)分别表示检验包含常数项、时间趋势、滞后阶数;“0”则表明上述某值为无;滞后阶数由赤池信息准则(AIC)给出。

(三)协整检验

如果同阶单积的两个变量存在长期调整或均衡关系,即它们的线性组合式平稳的,则称这两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cointegrated)。通过单位根检验,由于DlnCVGDP和DlnCVGEX是同阶单积的,因此可以认为,变量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我们采用Johansen和Juselius(1990)提出的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结果如表3。

表3 各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迹统计量)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临界值由Eviews5.0给出;检验形式采取协整方程有截距项、有趋势,由表3可以得出,迹统计量68.65>25.87,11.9<12.52,检验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不拒绝至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存在1个协整方程。

表4 各个变量的协整检验(最大特征值)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临界值由Eviews5.0给出;检验形式仍采取协整方程有截距项、有趋势,由表4可以得出,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也表明,不同区域经济总量、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异系数序列至少存在1个协整方程。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初步确定了安徽不同区域出口贸易的差异与这些区域的经济总量差异之间存在着长期调整机制,但是,由于掌握的数据量的限制,同时又由于差分过后数据的进一步损失,不能在有限样本中做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地,我们要确定出口贸易发展的差异与经济总量的差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5的检验结果来看,统计上可以认为安徽不同区域出口贸易差异不是造成不同区域经济总量差异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不同区域经济总量的差异却是出口贸易差异的格兰杰原因。从安徽省情况出发,作为内陆主要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大省,安徽农产品贸易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比重较低,在华东地区也排在下游,农产品贸易对安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具体细分到几个不同区域结论也是如此,反而是省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对农产品出口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也较为符合安徽省情况。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看出:具有丰富农业资源和著名农副产品的安徽,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十二五”时期,应千方百计地着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

三、促进农产品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集约化带动经济增长

“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应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出口竞争力为目的,能够促进农产品出口呈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专门从事农产品进出口的大型企业。遴选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应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口增长、示范带动”的原则。截至2011年5月,安徽分六批建成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70余家,成立了促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3]进一步地,安徽省应构建“农业产业带+出口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模式,使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不仅仅限于流通领域功能,而是与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以点成面,以面成带,带中强点”的建设思路,即将出口企业整合进优势产区,将同类产品相近产区整合为产业带,再将产业带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彻底解决我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生产相结合,龙头企业带动劳动力就业,就业直接解决要素生产和要素消费,进一步促进增长,从而形成集约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二)吸引外资,优化投资环境,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安徽应借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农产品龙头企业投资信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地位。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海内外著名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企业来皖投资,不断拓宽投资领域,以投资促生产;同时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接受能力,提升本土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打开海外市场,进一步带动安徽经济增长。

(三)完善金融创新体系,缓解融资难度,扶持企业促进经济增长

我省作为内陆重要省份,相对沿海发达省份来讲是落后一些,省内农产品加工、进出口等企业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融资难度大,生产资金面临瓶颈。因此,从金融渠道考虑,我省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中心,构建融资机制,消除信贷配给,通过融资租赁、补偿贸易等方式着力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通过融资渠道解决生产资金问题,进一步带动扩大生产,开拓海外市场,从而通过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农产品[EB/OL].http://wms.mofcom.gov.cn/aarticle/subject/ncp/subjectbb/200603/20060301783733.html,2006-01-01—2012-01-01.

[2]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吴江海.安徽: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力促农产品“走出去”[EB/OL].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qg/201105/t20110511_1990202.htm,2011-05-11.

猜你喜欢

贸易额协整安徽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