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拔除胃管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2012-11-22

护理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口瘘咽喉炎经口

胃肠减压是胃部手术后的一项常规治疗措施,目的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治疗肠麻痹,防止术后腹胀,使胃肠道吻合口在低张条件下愈合,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但长时间的留置胃管给病人也会带来一些副反应,如咽喉炎、肺部感染及越来越受重视的病人的不适感。目前,多数资料显示,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下消化道疾病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有利,但对上消化道疾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我院外科观察了34例胃癌病人术后24h~48h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胃癌病人75例,排除腹腔转移的4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例,入选68例,按住院顺序抽取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7例,女7例;年龄31岁~79岁(59.53岁±4.24岁);手术方式: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3例。对照组:男29例,女5例;年龄29岁~79岁(59.29岁±3.88岁);手术方式: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2例,全胃切除术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按常规行肠道准备,置胃管。手术麻醉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后两组病人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胃肠减压至术后24h~48h拔除胃管,术后24h拔除胃管的病人有28例(胃液量≤400mL),术后48h拔除胃管的病人有6例(胃液量>400mL)。对照组胃肠减压至术后肛门排气后拔除,72h内拔除胃管的3例,72h后拔除胃管的31例。两组拔管后当日给少量饮水,每次4汤匙或5汤匙,1h~2 h饮水1次。第2日进半量流食即每餐50mL~80mL。第3日全量流食100mL~150mL,缓慢摄入,每日6次~8次,摄入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食物,应避免易胀气的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佳。若术后恢复正常,第4日可进稀饭,10d~14d后可进干饭。主食与配菜应软烂易于消化,忌进食生硬、油炸、浓茶、酒等刺激性食品。以上进食以病人主诉无不适为原则。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咽喉炎、腹胀,72h内早期下床活动、经口进食及第1次肛门排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 例

3 讨论

3.1 早期拔管胃管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较快恢复 有学者认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肠麻痹是一种自然的、短暂的生理过程[1]。术后小肠蠕动在几小时内恢复,胃蠕动恢复需24h~48h,结肠需3d~5d[2]。术后肠麻痹的原因可能与麻醉、镇痛和术中损伤有关。病人术后早期在还没通气前拔除胃管不但不会出现明显的胃肠胀气,而且肠道功能也恢复得早。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从消化道生理方面看,人体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在5 300 mL/d~9 500mL/d,且大部分分泌液是在小肠重吸收;其次胃部术后病人一般都暂时予以禁食水,再加上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病人肠道的内容物主要是消化液。而通过临床观察,胃肠减压每日引出量最多约400mL,所占比例不足消化液的10%,因此理论上胃肠减压并不能充分有效地引出消化液,也不能消除肠麻痹和缩短肠麻痹的时间。而对于没有明显肠麻痹存在的病人,及早撤除胃管。另外食物进入胃肠后直接机械刺激和诱发消化液分泌的共同作用激活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可能会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从而避免腹胀[3]。本组发现观察组病人术后72h内第1次肛门排气例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腹胀的病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应用开塞露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均未重置胃管。均提示术后及早撤除胃管可能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较快恢复,且并不加重腹胀。

3.2 早期拔除胃管有利于降低咽喉炎的发生 理论上,造成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能与吻合技术、吻合肠管血液供应以及病人体质有关[4]。因此认为胃肠减压并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而且胃肠减压管长时间刺激、压迫咽喉部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也易使上呼吸道的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有资料显示,胃肠减压后咽喉炎的发生率为23.1%[5]。两组病人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而咽喉炎的发生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及早撤除胃管并不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而且可能有利于降低咽喉炎的发生,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3.3 早期拔除胃管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 胃管的留置通过刺激、压迫咽喉部可能会诱使咽喉不适、喉部黏液分泌过多、甚至咳嗽、咳痰等;加之禁食,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黏膜干燥、痰不宜咳出,均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极度不舒适感,同时也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相反早期拔除胃管,因减少了胃管的刺激和束缚,可能会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本研究观察发现,早期拔除胃管,术后72h内早期下床活动的病人例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病人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都是在胃管拔除后,因此胃管留置时间越长病人下床活动的时间就越延迟。提示早期拔除胃管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而早期下床活动也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加病人的体能、自信心和生活的独立性,也增加了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使病人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也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3.4 早期拔除胃管有利于尽早经口进食 胃部手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而禁食时间较长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病人由于能量不足而衰竭。本组观察发现早期拔除胃管,术后72h内可经口进食的病人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拔除胃管的病人经口进食的时间明显提前,这可能与早拔除胃管后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等有关;而早进食有利于保持肠道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也为病人提供合理的营养结构,及时补充营养,纠正酸碱平衡、负氮平衡,缩短输液天数等,从而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的恢复,也使医疗费用相对降低。

总之,对于胃癌手术病人,早期拔除胃管并不增加术后腹胀、吻合口瘘的发生,但能明显降低咽喉炎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提前,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 李靖,王金桥.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应否实施胃肠减压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42.

[2]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82-683.

[3] 彭卫琴.阑尾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及进食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5,19(2A):230-231.

[4] 李红光,鲍学斌,翟保平,等.下消化道术后早期停用胃肠减压100例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4):838-839.

[5] 雷文章,李卡,程中,等.术后不置胃肠减压及早期进食对下消化道肿瘤切除吻合术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4,25(4):389-391.

猜你喜欢

口瘘咽喉炎经口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炎症相关指标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绿茶加冰糖缓解冬季咽喉炎
咽喉炎患者的护理
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