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女性盆腔巨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2-11-08朱树龙周凤祥周春山张丽娟胡家梅

肿瘤影像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实性盆腔肌瘤

朱树龙 周凤祥 周春山 张丽娟 胡家梅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影像科,江苏 淮安,223300

目前,MRI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妇科肿瘤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1]。本文回顾性分析23例女性盆腔巨大肿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9月于本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女性盆腔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4~79岁,因腹部触及包块或体检B超发现肿块入院治疗。

1.2 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Achiva 1.5T超导磁共振仪,Sense-body四通道相控阵线圈。23例患者中,8例仅做MRI平扫,15例患者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患者均做B超检查,提示盆腔占位,15例明确部位及诊断结果。检查前嘱其取出节育器,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并排除小便。T1WI/TSE/TRA(TR: 400、TE: 10、Flip: 90、NSA: 2)、T2WI/TSE/TRA(TR: 3000、TE: 100、Flip: 90、NSA: 2)、T2WI/SPAIR/SAG(TR: 3090、TE: 75、Flip: 90、NSA: 2)、T2WI/TSE/COR(TR: 3560、TE: 120、Flip:90、NSA: 2)、THR AVE动态增强(TR: 4、TE: 2、Flip: 10、NSA: 1)。

2 结果

MRI表现为23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8~26 cm,平均(16.8±0.5)cm,其中子宫肌瘤5例[左侧阔韧带肌瘤并黏液样变性1例(图2A、B),子宫壁间肌瘤4例],左侧卵巢纤维瘤(梅格斯综合征)1例(图1A、B),右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2例,右侧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卵巢囊腺瘤6例(左侧2例、右侧4例)(图3),畸胎瘤8例(左侧4例、右侧3例、双侧1例)(图4)。

3 讨论

子宫和附件是女性盆腔的主要结构,对射线敏感,因此对X线检查有较大障碍。MRI无辐射危害,较少受呼吸、肠道蠕动影响,可任意方向成像和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无需充盈膀胱即可获得满意图像,因此是生育期妇女的理想检查手段[1]。MRI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大小、数目、形态、部位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丰富的成像序列及各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性,使其容易对盆腔病变做出精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2]。

表1 MRI诊断盆腔肿块与病理对照结果

图1 左侧卵巢纤维瘤(梅格斯综合征)A:T2WI矢状位示子宫左后方17.5 cm×9.0 cm巨大肿块影,与子宫信号相仿; B: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均匀强化

图2 左侧阔韧带子宫肌瘤并黏液样变性 A:T2WI冠状位子宫左侧见26.0 cm×17.0 cm等信号肿块,其内见条、片状高信号;B:增强后肿块强化与子宫相仿,并见条、片状无强化区

图3 右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图4 左侧卵巢畸胎瘤

3.1 技术选择

MRI常规技术选择有T1WI、T2WI轴位,T2WI或T2WI/SPAIR矢状位,T2WI冠状位,DWI轴位,根据子宫位置的不同,适当调整矢状位及冠状位的扫描轴线,可以更好地显示子宫及附件。盆腔内脂肪成分较多,自然对比度良好,应将脂肪抑制序列作为鉴别脂肪与出血成分及补充扫描。

3.2 定位诊断

女性盆腔结构特殊,解剖关系复杂。子宫及附件属于腹膜间位器官,上部为腹膜包被,同时又与腹膜外、后间隙相通。肿瘤较小时,定位较容易,巨大肿瘤可以向上、外、后生长,压迫周围组织,使得正常组织位置偏移,导致定位困难。卵巢悬韧带将卵巢固定于小骨盆侧壁,内含卵巢动脉、静脉、淋巴管及神经丛,是MRI图像的主要标志,借此判断肿瘤是否来源于附件。从临床体查的角度分析,来源于卵巢的肿瘤通常向上方和左、右侧生长,宫颈口位置不易改变;而来源于子宫、阔韧带的巨大肿瘤,可向前、下生长,造成宫颈口移位,从而造成临床检查的困难。

动态增强MRI亦可做血管重建,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Lee等[3]报道92%的卵巢肿块可见“卵巢静脉征”。 MRI多方位、多技术的选择,使其定位能力强。有文献报道,当B超和CT对肿块来源定位有争议时,MRI可起决定性作用[4]。当肿瘤巨大无法判断来源时,尽可能结合已有的临床检查、病史及临床表现,亦可帮助做出正确判断[5]。文中所列病例,定位准确率为100%。

3.3 肿瘤信号特点

女性盆腔肿瘤多发生于子宫和卵巢。卵巢组织成分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和继发肿瘤最多的部位,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均存在很大差异[6]。由于卵巢位置深,不易扪及,早期病变诊断相对较难,多数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而就诊。盆腔巨大肿瘤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成分,肿瘤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决定肿瘤性质。MRI多参数、软组织分辨能力强,同时又有DWI、波谱分析等功能成像,定性诊断率高。

本文收集的23例巨大肿瘤,其信号表现如下。左侧阔韧带巨大子宫肌瘤合并黏液样变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其内见片状、条状高信号,形似“五花肉”;增强后与子宫肌层强化方式相同;而退变性肌瘤常无强化,呈相对明显低信号。卵巢纤维瘤和卵泡膜细胞瘤起源于间质细胞,组织学上相互重叠,内含大量胶原,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慢进慢出强化方式。颗粒细胞瘤具有潜在低度恶性,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其中囊性和实性部分呈海绵样分布是其特征表现。畸胎瘤T1WI及T2WI呈高信号,并见低信号Rokitansky结节。脂肪抑制,其内脂肪信号明显呈低信号,可与子宫内膜移位鉴别。囊腺瘤多呈葫芦或多囊改变,壁多光滑,包膜完整,因其内容物不同而信号不同,以长T1、长T2信号居多,增强囊壁可轻度强化。

总之,MRI在盆腔巨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强,无辐射损害,具有明显优势。

[1]杨正汉, 冯逢, 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4.

[2]陈敏, 欧阳汉.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M].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98-399.

[3]LEE JH, JEONG YK,PARK JK,etal.Ovarian vascular pedicle sign revealing organ of origin of a pelvic mass lesion on helicak CT [J].AJR, 2003, 181(1): 131-137.

[4]周仲佑, 罗泽斌,刁胜林, 等.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体会 [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4, 22(5): 491-492.

[5]黄晖, 陈燕萍.女性盆腔肿瘤MRI误诊2例 [J].放射学实践, 2005, 5(11):467-468.

[6]乐节.妇产科学 [M].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8-279.

猜你喜欢

实性盆腔肌瘤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