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改革探析

2012-11-07柯于明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柯于 明辉

(新乡医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改革探析

柯于 明辉

(新乡医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观察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初步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内容设计、课程评价和教学模式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高校体育教育体操课程的体操教学内容应尊重社会和学生需求,提倡采用多样化的体操教学评价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体育教育 体操课程 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大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革。然而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9门必修课之一的体操课程却始终处于退而不进当中。在长期受前苏联课程体系的影响下,教学大纲和教程基本上还是以竞技项目和运动技术为主,内容偏难。而对健身原理和方法内容上涉及很少,背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再者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场地设施、教师资源准备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致使体操普修课程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不够。体操课是体育教育最主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体操课”在很长一段时期也曾是“体育”的代名词。体操项目对促进人体平衡、时空感、灵活性、协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今天的“体操课”却在逐渐的被边缘化。本文联系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立足于体操课程改革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根据体操课程的特点和目标,结合国外相关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期为我国高校体操课程的改革提供有力参考。

表1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操课程计划

表2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操课程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教学实践对西南大学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设置进行了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对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操教学大纲各个教学内容与相应课时指标分析表(见表1)。现阶段课程评价标准(见表2)。

3.1 体操教学内容过于趋向于竞技性

由表1可知,2009级体操教学总课时为90学时,基本体操(队形队列、徒手操)占总课时的20%,而竞技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马)占了总课时的50%,理论课只占总课时的11.11%。在总课时上相比1997年课时一度得到大幅度的压缩,反映出体操作为主干课程逐渐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前苏联竞技体操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摆脱竞技体操教学与训练的模式。体操课程竞技成分被夸大,导致体操教学范围、内容和知识越来越狭隘和单一。高校体操教育属于教育领域,竞技体操隶属于竞技体育。因此教育与竞技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体育专业的竞技体操教学只是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体操在中学教学中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的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操的教学培养学生兴趣,锻炼身体,树立“终身体育”的健身思想。然而竞技化的体操课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学校领导担心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禁止体育课开展高难动作、学校体操器材不够完善,缺乏体操教学的必备器材、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体操教学知识、学生对竞技化的教材内容感觉到枯燥乏味。这一些都使得体操课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趋向于边缘化。

3.2 体操课程评价单一

由表2可知,动作技术考试和身体素质的考试各占了总比重的25%。突出了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在体操教学中的分量,也引导着学生们更多的将精力锁定在这两方面的练习上。基本体操和理论教学在总比重中各占了20%,作为中小学的体育课的入门课基本体操的教学在课程评价中比重占的较少,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的缺失,无法在日常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口令、口哨和徒手操的教学。而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评价也偏少,无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学习。导致常常有的学生出现了“哑巴体育教学”只能一味的做示范,基本的专业术语和讲解缺乏逻辑性和简明。在体操课程评价中往往是体育教师的终极评价为主,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无法做到合理的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因此如何有效的设置评价体系将是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指路灯。

3.3 体操教学模式落后

体操教学整个课堂程序为:课堂常规——基本开始部分(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复习或新授课)——结束部分,教学的模式上是以教师为主体,从开始的装备活动、课堂组织讲解示范到组织练习统一由教师指挥和练习,课堂有条不稳,气氛紧张严肃,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敬而远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课堂的管理,但也同时课堂过于教条化合程序化但显得死,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不到体操教学技能的有效锻炼,造成了学生往往技术动作技能和体能上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对整个体操教学组织管理、示范讲解、纠错指导等方面缺乏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结合中小学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提出的能“掌握未来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1]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教学我们更多的应该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和中小学体育教育思想的总体思路来设置我们体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为了适应这一严峻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体育专业的体操教学更应该明确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为有效达到标准体操教学任务,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在深入挖掘这一指导思想下合理的进行课程改革,将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从教学中去除。再者我们应该突破竞技体操的固定思维,拓宽体操概念的外延,寻在适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体操成为人民体育锻炼的方法,进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理想。

4.1.2 结合社会和学生需要修改教学内容

在讲述体操的健身价值时我们通常看着到的是发展身体素质这一价值,而忽视了体操它同时还有提高活动能力、改善机能状况、塑造健美体形、培养意志品质和娱乐的价值。作为同时体操概念下面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形体操、健美操因其在艺术感染力、形体美和娱乐性上做了相应的加强从而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而作为我们传统体操中也不乏有它值得我们挖掘的因素,而不光只是基本体操、器械体操,我们可以寻找那些与生活相关易于开展的体操,比如说:医疗保健操、生活实用性强的生活体操和能锻炼形体的体操教学内容。提炼出实用性和艺术表演性的潜在价值,也就是将体操生活化、艺术化和娱乐化。

4.1.3 体操教学模式的优化

针对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体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练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判断、修正他人和自己的错误,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制定训练计划,应注重对象不同,而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2]我们可以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体操教学逐渐回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来。可以将可分为:教师引导——学生带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组织教学——教师小结四个部分,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纠错总结的角色。在每次课后小结中教师提出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名学生准备带课,他们相互配合完成课堂组织等的教学任务。每次课后学生自我总结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作为最后评价的一部分,提出创新和协作要求。让学生在这之中锻炼理论学习、口头表达、组织教学和创新协作的能力。

4.1.4 体操教学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单一的测试与考试评价,老师个人主观感情与素养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果。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在体操评价中显得“过时”,往往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不能真实反应出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改变我们以往的评价方法。做到全面的评价,这不但只是局限于教学理论、技术和身体素质、智力发展等认知领域,而应广延至学生的品德、个性、意志、态度、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等诸多方面。[3]

我们可以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做到为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看学生进步的幅度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做出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减少教师的终结性评价以减少片面的为评价而评价。在未来我国体操评价中应该包含对学生专业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评价、体操运动常识和专项理论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组织合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来做到对学生全面的评价。

4.2 建议

(1)当前体操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没有做到对体操概念的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相背离,也脱离了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我们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体操教学内容,应做到体操生活化、艺术化和娱乐化。

(2)教学模式上目前体操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体操教师统一指挥课堂教学。虽然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其他有效组织课堂的目的,但是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课堂的沉闷,因此通过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论学习、口头表达、组织教学和创新协作的能力。

(3)体操教学评价传统的偏向于教师的期末考试评价,把学生的动作技能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缺乏对学生全面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结合体操运动常识和专项理论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参与行为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交往与合作的评价。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附件:全国普通高等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教体艺[2003]7号,2003.

[2]陈敏.中日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

[3]刘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

[4]体操教材编写组.高等学校教材.体操[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体操教材编写组.高等学校教材.体操[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College Gymnastics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he gymnastics of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the year, to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college gymnastics teaching, through actual observation,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ymnasticstraining conten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Jig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issues of education obtained Gaoxiaotiyu course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gymnastics, gymnastics content Ying Zunchongshehui He student Xu Qiu, promot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and Cai Yong Duoyang Hua's gymnastics Jiaoxueevaluation.To further enhanc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gymnastic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Physical Education;gymnastics programs;reform

G807.4

A

2095-2813(2012)02(c)-0028-02

猜你喜欢

体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头脑体操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