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2-10-14赵恬琛罗仕伟胡鹏飞

关键词:巴州旅游业旅游

赵恬琛,罗仕伟,胡鹏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赵恬琛,罗仕伟,胡鹏飞

随着探险、特种旅游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内地游客的旅游中心逐渐西移,出现新疆旅游热的现象。近年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经济发展迅速,州政府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分析了巴音郭楞盟蒙古自治州旅游业现状,对其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SWOT;旅游业;旅游产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面积48.87万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地区级自治州。巴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在国家确定的68种旅游资源中,巴州至少拥有48种以上,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0.6%,占新疆56种基本类型的85.7%[1]。进入新世纪后,巴州经济发展迅速,州政府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内地游客旅游重心逐渐西移,出现了“新疆旅游热”,旅游创汇在巴州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巴州旅游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巴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探险、摄影等新兴旅游的兴起,巴州旅游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是开发规划一大批旅游景区景点,如博斯腾湖旅游区、库尔勒城市旅游区、塔里木胡杨林旅游区、天山草原旅游区、阿尔金上旅游区、太阳岛风景旅游区、普惠度假区、金沙滩、银沙滩、阿洪口、红蝶谷、罗布人村寨、民族风情园及世界最长的沙漠公路等。二是旅游规模不断增大,截止至2010年(见表1),巴州接待游客总人数365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0.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亿元。全州45家星级宾馆,接待224万人次,直接收入12.25亿元;旅行社13家,主要旅游景区16个,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

三、巴州旅游业SWOT分析

(一)优势

表1 巴州旅游统计表

1.资源优势。首先,巴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巴州是西汉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西域36国中有11国在巴州境内;繁荣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和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至今令人心往神怡。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亦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其次,巴州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巴州有野生动物73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64种,野生植物22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有罗布麻、芦苇、甘草、紫草、羌活、香蒲等20余种。巴州是我国最大的钾盐基地、蛭石产区、红柱石产区、甘草产区、麻黄素产区及香梨生产基地。最后,巴州地貌奇特,风景独特。富饶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如画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浩渺的博斯腾湖、古老的“沙漠英雄”胡杨、宏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奇特的罗布泊雅丹景观、神秘的楼兰古国和壮观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等无一不是旅游的好去处。

2.区位优势。巴州位于南北疆结合部,是进入南疆的门户和连接内地的重要通道。巴州东邻甘肃、青海,南靠昆仑山与西藏相接,西部与和田、阿克苏地区相连,北部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距离800多km。巴州交通便捷,新疆有7条省道、国道,其中有5条穿越巴州境内,呈“三横两纵”状态贯穿巴州。有直达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的火车南疆铁路纵贯全境,民航与乌鲁木齐、北京等地通航,与首府乌鲁木齐市全程高速贯通。

(二)劣势

1.交通条件。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是旅游业的重要造成部门及旅游收入和创汇的重要来源[2]。即使巴州旅游资源具有很大价值,但交通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虽然区府库尔勒是南疆的中心城市但其距离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主要城市较远 (库尔勒北距乌鲁木齐470km,距喀什1040km,距和田800km左右)。旅游旺季时铁路运力紧张,区内与周边省市尚未形成旅游联运业务[3],加之巴州区域内高等级公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能将国内外游客很好地分流。此外,巴州区域内各地区距离较远且景点比较分散,并且偏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除库尔勒市周边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外,其他景点之间的距离相对较长 (如金沙滩距库尔勒140km,楼兰古城距库尔勒350km,米兰遗址550km,巴音布鲁克草原距库尔勒360km),而且景点与景点之间没有旅游巴士相连。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淡季时间较长。巴州旅游资源大多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自然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波动很大,一般只有5个月的旅游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很多旅游企业都是季节性经营,到了淡季游客十分稀少,企业为了不致更多的亏损,不得不关门停业,从而造成设备设施的闲置、从业人员的季节性失业等问题,例如,金、银沙滩在旺季时游客较多,沙滩上的人群犹如等待下锅的饺子,但到了9月底,游客明显减少。巴音布鲁克草原、巩乃斯林场等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春末及盛夏是最好的观光旅游时间,入秋及冬季一片枯黄甚至荒芜。

(三)机遇

1.来自海内外的关注。随着2003年央视与日本NHK合拍的“新丝绸之路”及央视制作的“小河目的的惊世重大发掘”电视片的热播,巴州的沙漠胡杨、罗布人村寨、天鹅湖等景点已为世人所知晓[2]。巴州政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先后荣获 “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CCTV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等10多项殊荣。

2.巴州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2012年起,巴州每年将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此外,巴州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应全面落实新疆陆续出台的旅游扶持政策、加强旅游改革创新、完善旅游产业体制机制、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市场竞争退出机制等。这些政策为巴州旅游业的发展及优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威胁

威胁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草原风光和维吾尔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疆具有普遍性,依这类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产品在整个自治区范围内雷同现象严重。观光产品方面,巴州地区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与伊犁州的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伊犁草原相比质量风景相当,但是巴音布鲁克草原区位偏远,很难与其他景区结合打造旅游路线。而伊犁草原周边有惠远古城、霍尔果斯口岸、那拉提草原等景点,游客与其选择可进入性较差又只能游览一个景点的产品,不如选择花费少量时间游玩多个景点的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方面,新疆各自治州自治县都借独特的西域文化对外宣传,巴州是蒙古族聚集的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相对较少。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北疆的伊犁相比,无论是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举办的数量还是少数民族传统活动的举办数量,巴州都还有一定差距,对外宣传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也不足。

三、对策

(一)优化客源市场结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巴州旅游客源市场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源地。海外客源市场以中亚、俄罗斯为主,国内客源市场以西北五省以及新疆自治区内游客为主。就市场结构而言,巴州客源地不够宽泛,游客消费层次不高。因此,优化客源市场结构成了巴州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巩固已有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东亚、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开拓大洋洲及我国东北、华中等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在提升观光游客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等高消费客源市场。

(二)优化旅游企业结构

巴州地区各类旅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这些旅游企业存在规模较小、效益不高、结构较散、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等问题。要想提高巴州旅游业在国内及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及影响力就应加快优化旅游企业结构的速度。可通过兼并、收购股份制等方式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连锁化。密切联系旅游行业各企业之间经济活动,形成企业网络化以克服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实现各企业优势互补形成整体效益。

(三)优化旅游行业结构

虽然,巴州旅游业初步形成体系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但是其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优化旅游行业结构,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强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以此促进旅游消费;加强政府职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助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四)改革旅游管理体制

要形成旅游业组织管理机构的高效、统一、协调,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巴州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总体宏观调控的能力,避免职能重复;放宽旅游市场的准入条件,对投融资、财政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及社会的资本的进入;加强各旅游相关企业的联系,逐步实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旅游联动发展机制。

(五)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目前,巴州旅游产品开发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观光旅游产品。在旅游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尤为重要。巴州可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实施精品战略。以现代化技术为导向,系统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现楼兰古城、米兰古城的历史样貌、组织游客进行情景再现。确保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区内旅游产品雷同。如莲花湖、金、银沙滩皆以滨湖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莲花湖的基础相对后两者较差所以其推出观光旅游产品而金沙滩可推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银沙滩则可开展康体旅游。全面提升原有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原有的旅游产品应注重文化及内涵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的旅游产品,如香梨园、葡萄沟及巴州区内各农场可开展乐活旅游、葡萄酒旅游;罗布泊、胡杨林、阿尔金山可开展奖励旅游等。

[1]阿不都外力·阿吉买买提.新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8.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86.

[3]王鹏程,马丽霞.新疆南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

[4]姚艳红.新疆巴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实事求是,2005(6).

F590.8

A

1673-1999(2012)06-0113-02

赵恬琛(1985-),女,新疆库尔勒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罗仕伟(1963-),男,四川宣汉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2011-12-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XMZ009)。

猜你喜欢

巴州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巴州观赏石协会召开年会
旅游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