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
——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

2012-09-05

教师教育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培训课程

余 新

(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011)

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
——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

余 新

(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011)

本文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项目为例,绘制了一份教师培训管理导图,提出并分析教师培训管理的五大里程碑和十项核心任务的要旨、特征及工作建议,为探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提供参考。

教师培训;项目管理;管理导图

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当务之急是通过教师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强化教师培训有效性。而教师培训管理创新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根本保障。北京教育学院连续两年 (2009、2010)成功举办了“国培计划”——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项目,不断探索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征,提出五大里程碑式管理步骤 (即培训需求确认、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资源配置、培训组织实施和培训评估反馈。)、十项核心管理任务 (即培训需求分析、撰写项目申报书、制定实施方案、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师资资源、教学组织实施、培训质量监测、综合保障管理和培训绩效评估。)、三十多项关键性管理活动,在此以管理导图形式呈现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管理模式,以与教师培训同仁交流分享。

里程碑一:培训需求确认

培训需求确认的目的是通过理解招标文件内容,分析委托方的培训需求意向,确定是否参加竞标。如果培训机构决定响应项目招标,那么,则需要拟定项目负责人着手完成两项核心任务——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和编制项目申报书,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和竞标。

教师培训短期集中项目的培训管理导图 (余新,2011年8月编制)

核心任务1:培训需求分析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申报培训项目或设计培训活动之前,培训者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确定培训对象的工作现况与培训应达目标 (包括社会要求、组织期望、岗位工作标准)之间的差距,并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进一步从这些原因中找到那些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的学员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问题,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依据。

培训需求分析既是培训的出发点,又是培训的归宿点。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很容易把握培训需求分析在整个培训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时间上,它是培训开发工作的开端,在空间上,它具有基础的位置。有了开端,其后环节才能逐渐开展;有了基础,才有上升的可能。好的开端和扎实的基础,是培训启动顺利、有效进行的基本前提。而缺少或开展低质量的培训需求分析则从一开始就注定培训的无效和低效。

通常,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在项目申报期间由于不明确具体学员,所以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具体需求。培训需求分析主要针对培训对象群体,可以从社会需求分析、组织需求分析和工作岗位需求分析的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开展。

社会需求分析立足于其立项的社会背景,体现着培训项目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为社会发展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组织需求分析,需要回答“培训为学员服务的组织机构要解决什么问题”, “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指向学员工作单位对学员培训或研修的期待。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员所在机构已经意识到的、并期望该次培训帮助其解决的问题,属于显性需求;另一种则是学员所在机构当时尚未觉悟,但实际上是客观需要的,属于隐性需求。从教师培训专业化角度来看,这两点皆是培训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有效培训成功之处就在于能使这些隐性需求在培训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显性需求,成为学员的“意外收获”。

最后,学员岗位需求分析,旨在从微观层面上探究学员培训管理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就是把宏观层面的社会需求分析和中观层面的组织需求分析进一步具体化,体现出特定教师培训项目特点,从而有效缩小培训对象岗位胜任力与岗位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

教师培训管理者对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工作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在教师培训立项前分别开展三个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其次,应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寻找学员所在组织机构的培训期待与学员工作岗位客观要求的交集,对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进行排序;再次,要根据培训资源与培训条件,在培训需求排序基础上,确定哪些是当前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聚焦特定培训项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主题,为有效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提供必要条件。

核心任务2:撰写项目申报书

撰写项目申报书的要旨是在完成需求分析基础上,一方面确认培训任务——你要让委托方理解你的培训思路和基本框架,另一方面阐明培训条件——让委托方相信你有足够能力和资源完成培训任务。

通常,委托方对项目申报书的文本框架和填写要素提出明确要求。以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申报书为例,它明确提出以下内容:

1.申报单位情况

2.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情况 (要求列出近两年单位承担或参与过的省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培训特色与成果、社会影响等,要特别说明与所申报子项目相关经验和成果)

3.研修方案简介 (要求提出研修实施方案,包含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考核评价、预期成果等)

4.研修专题及专家

5.研修资源情况 (要求列出拟开发资源和拟使用资源)

6.组织管理与后勤保障

7.申请单位意见等

一般来说,项目申报书填写内容要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求:规范性、专业性、针对性、逻辑性、可操作性。

规范性:严格遵照申报书格式要求,不擅自改动格式;认真理解每项含义,不增漏条目;内容精练,要点突出;文字清晰,表格规范。

专业性:基于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研修方案,准确把握成人学习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培训自身规律,在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成果等方面体现出培训专业化特征。

针对性:针对委托方的要求、针对培训对象群体的岗位需求、针对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相关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学习者的问题解决和能力提升为中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研修方案。

逻辑性:在申报书各条目之间、研修方案各要素之间、培训业务活动与经费预算之间,填写内容前后有一致性,有内在逻辑性。

可操作性:申报方案涉及的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资源、条件等方面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清晰、真实,研修方案易于执行和实现。

里程碑二:编制实施方案

一旦项目申报成功,培训方案设计就要把工作重心从培训框架设计转移到培训与管理实施的设计上。培训机构和项目负责人需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重点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计划制定、项目预算编制、课程计划完善、招生通知发布等工作,同时安排好项目内部分工和外部联系等相关工作。

核心任务3:制定实施方案[1]

实施方案是培训项目的施工蓝图,是对培训项目各方面的整体化设计的文本表达。实施方案制定得好坏,直接影响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成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制定实施方案是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成员重要的工作,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分析、思考、讨论、撰写。是个研究、设计、写作的过程。通常在制定实施方案之前之中,要做一系列工作:

对项目提出和批复机构的意图和需要进行分析讨论;

对培训对象需求进行深度调查研究;

对培训设计的主题或内容进行理论上的准备,搜集和编辑文献资料;

对可用的培训资源进行分析和搜索,进行一定的前期沟通联系;

组织项目团队进行方案讨论。

在撰写过程中,要理解文本的结构及其写作要求,简明而全面地阐述。以下是北京教育学院在实施北京市级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工具模板。

框注1: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 (政策依据、培训需求)二、培训主题三、培训目标 (总目标、具体目标)四、培训对象 (群体、人数、特征)五、培训原则六、培训课程 (模块、专题、内容要点、课程结构说明)七、培训模式与方式 (总体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八、培训师资 (来源、人数、结构、层次)九、教学计划 (课表:时间、专题名称、教学方式、教师姓名、地点)十、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 (过程考核事项与要求,成果及考核要求)十一、项目组组织、分工与职责十二、管理活动计划 (时间、活动事项、活动方式、负责人、参与人员、地点)十三、内部质量监测计划 (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地点)附:经费执行预算

核心任务4: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标志着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启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定义为根据项目目标,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组织成员进行合理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使其融合在组织中,并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保证高效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2]

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项目组织规划。根据项目任务周期、培训规模、质量标准、专业要求和其它特殊情况,通过科学分析和预测,做好项目职务划分、岗位职责分析、人员条件说明等工作,对项目需要的人力资源做出整体安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一般需要设置项目负责人、项目秘书、班主任等岗位,必要时可以增设首席专家。

第二,项目团队组建。应该遵循目标性原则、人尽其才原则、专业化原则、灵活化原则,通过招聘、选拔、自荐、推荐、委任等多种形式甄选项目团队成员,并根据各自专业特征、经验优势、能力特长等素质特点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团队成员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项目管理工作中。

第三,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从团队组建到团队有效工作,需要团队建设与管理环节。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项目成员认同项目目标;同心协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归属感和责任心;并在有效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为此,对项目人员进行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是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要成为项目管理成员业务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里程碑三:培训资源配置

专业的培训实施方案一方面需要一支精良的管理团队来自实施执行,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优化师资资源和开发课程资源来获得足够的优质教学资源。否则,培训实施方案便成为一纸空谈。项目组通过组织培训者培训、分析受训学员学习特征和需求、教师集体备课、撰写培训教案,列举培训设施设备和教材教具需求清单等工作,落实好培训活动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

核心任务5:开发课程资源

如果说培训目标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能用眼睛看见的“标杆”或“指示牌”,那么,课程就是由培训者组织、引导学员从学习起点到达那个“标杆”或“指示牌”之间的行走路径。为保证培训课程开发科学有效,需要掌握以下工作要点:

第一,课程开发分步骤进行。课程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十个具体步骤进行:①根据培训目的和核心主题,确定课程名称;②依据SMART“黄金准则”[3],设定课程目标;③运用不同工具,分析受训学员背景和学习需求;④撰写课程大纲,充分考虑培训需要的教学资源;⑤基于培训达成目标,规划培训模式和方法;⑥开发教材教具,准备学习资料;⑦完成培训教案和PPT幻灯片;⑧集体备课或试讲;⑨做好培训前教学准备;⑩开展培训后课程总结、反思和完善。

第二,课程整体设计呈现结构化特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培训课程如何在培训目标和培训预期成果之间搭建桥梁。教师培训不同于大学培养阶段强调系统知识学习,而是强调问题解决和方法习得,因此,课程主要体现出由模块、专题和单元组合的结构化特征,即培训项目围绕培训主题,针对培训目标和预期成果,进一步运用统合的思想,首先设计出结构化的课程模块,其次在模块中设计若干系列性专题,最后每个专题内容再细分为多形态的单元活动。各课程模块之间、各模块的专题之间、各专题的单元活动之间,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结构。

第三,课程内容编排符合成人学习特征。教师作为成年人在学习中带着实践经验、工作难题、实用目的来参加培训,他们具备自学能力,愿意参与问题交流,但更需要有效指导,他们不习惯接受系统知识,反对灌输,排斥自己几十年形成的心智模式在1天内被彻底改造,等等。因此,建议培训课程按以下逻辑顺序安排活动内容:①呈现学习案例材料;②设计学习体验情境;③引发共鸣与思考;④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⑤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能力。

第四,课程形态呈现多样化。基于教师作为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受训者的培训理念,有效教师培训一般体现教师学习的以下五大特征:①学习心向的积极性;②学习内容的有意义;③学习时间的便捷性;④学习方式的适宜性;⑤学习条件的援助性。为此,培训课程需要呈现多种形态相结合,如知识、技能、能力、思维、心理和行为等各类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相结合;现场面授课程与网络虚拟课程相结合。

第五,课程进度安排得短、平、快。课程进度是指培训课程开展所需的实际时间以及具体安排。培训课程所需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学员工作和休息,而且令人疲惫,难以获得培训效果;时间过短则可能使大量学习内容难以被学员吸收和消化。因此,课程设计者要以人为本,把课程进度安排得短、平、快,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集中学习周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5天。5天以上的学习项目,要设计培训期间的间歇时间;②每天学习要点最多不要超过5个,以3个为最佳;③上午学员精力充沛,可多安排理论学习,下午最好多安排实践与观摩活动;④每天要留出半小时时间来答疑、学员评教或处理突发问题;⑤课程进度要基于培训经验和学习情境,具有一定弹性。

核心任务6:优化师资资源[4]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在加工资源 (培训场地、设施和教具等硬件)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应用和转换等方式,实现以人影响人、以智力资源再生智力资源的活动行为。可以说,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优化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师资资源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主持专家和专家团队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整体统领培训。教师职后培训项目需要具有针对性,特定的培训项目是针对特定教师群体的特定需要而提供的量体裁衣式服务,主持专家和专家团队需在培训项目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活动设计和组织等方面发挥着专业引领作用,否则,一个项目就会缺少了灵魂,培训主旨则很难在若干培训活动中一以贯之。

第二,主讲教师要承担核心课程,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切合学员需求。在职教师培训的课程多由若干专题单元构成,为满足培训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可能性。主讲教师需要在培训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培训目标、学员特征、培训需求以及培训环境和条件等,以便提供切合培训需求的教学服务。项目组通过组织院内培训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和开发培训课程,切磋教学方案等活动,保证了培训课程与培训教学的一致性和各位讲师课程之间的逻辑性;项目组通过与外聘主讲教师的多次沟通,一方面,帮助外聘主讲教师明确项目背景和培训任务,避免教学与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帮助项目组及时掌握外聘培训教师需要的教学支持条件,避免教学设计与培训条件脱节。

第三,客串教师培训内容要特色鲜明,锦上添花。客串教师是指辅助主持专家或主讲教师,承担一个单元培训课程任务或一个单元培训课程的部分任务的教师。客串教师可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校长,也可能为熟悉教育政策、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政官员,还可能是社会其他行业领域人士。这些客串教师具有特别专长,在研修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主讲教师培训活动的重要补充。

第四,开展教师小队教学,体现团队作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组成教师小队,其中一人为主讲教师,其他教师为助理,起辅助作用,同时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之为小队教学。它具有形式活泼、内容互补、信息源多、团队合作等特点。短期集中培训的项目在开班和结业仪式、培训期间的分组论坛、培训案例交流、分组提炼研修成果等活动中,可以创造性地组织小队教学。

第五,优化师资结构,形成资源互补团队。在短期培训项目中要根据培训目标和需求,聘用学术研究型、实践经验型、培训管理型的培训者,积极发挥每类培训者在培训中特别作用,产生互补效应,避免因人设课的拼盘式安排。

里程碑四:培训组织实施

任何良好的培训计划和设计、优质的培训资源、以及培训预期效果,都需要在培训组织实施中实现和检验。在培训需求确认、编制实施方案和培训资源配置三大管理里程碑基础上,里程碑四——组织实施培训成为培训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在这个里程碑阶段,教学组织实施、培训质量监测、综合保障管理三项活动齐头并进,构成相互联接系统,协调运转。

核心任务7:教学组织实施

大学学历教育课堂重视知识讲座,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传导,而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其组织实施关注训练与效果。为此,教学组织实施需要在训前准备、训中控制和训后总结的三个环节上做好保障工作,达到“培有效、训有果”的目的。

首先,训前准备。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实施前的充分准备便是有效培训的良好开端。为保证培训效果,保障培训活动能一马平川式开展下去,实施前需要做好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①起草培训通知书,告知学员做好培训准备;②编制学员培训手册,为学员提供学习指南;③准备培训材料,充实学习内容;④布置培训场所,设计培训环境;⑤准备培训设备,保障硬件支持;⑥筹备开班典礼,上好培训第一课。

其次,训中掌控。在教学实施中建立掌控机制,是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周期较短、活动密集、问题显现快,需要及时发现和纠偏。项目实施控制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培训现场安排1-2人,负责教学服务、学习援助、现场观察记录、及时反馈等教务工作;②定期召开项目小组反思会,及时掌握最新情况;③对比项目计划与项目实际实施效果,分项查找问题和原因;④客观分析偏差原因,最快时间内解决和弥补;⑤必要时向授课教师、学员、有关管理人员做积极沟通和反馈。

最后,训后总结。做好培训总结不仅是为外部培训评估提供的必要准备,而且也是研训一体的重要体现,避免培训出现“行百里者半九十”现象。训后总结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从项目一启动就要考虑总结适宜,训中注意观察、收集、积累、准备训后总结时可能需要的数据、图片、案例和相关信息;②关注学员的即时反应、学习效果、训后行动计划,多维度、多层次、多角色的分析培训引起学员变化的现象、结果、原因、问题及其今后改进策略;③设计好培训结业活动,及时分享培训经验和展示学员的学习作品与其它成果;④对培训投入研究时间和精力,撰写出优质的总结报告;⑤必要时提出训后跟进指导的行动计划。

核心任务8:培训质量监测

培训质量监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记录、测量、收集、获得和分析信息的管理过程,既是培训质量的保证措施,又是培训评估的重要依据。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来说,质量监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质量监测的制度,确定质量监测标准;②分配质量监测的主要任务,明确项目人员承担的监测职责;③引进或开发监测工具 (如学员评教表、专家听课观察表、项目满意度评价表等),关注质量监测工作的多维度、多层次、多群体;④准备质性材料和充足数据,有效开展定性、定量分析;⑤及时将监测结果进行反馈,促进培训调整和质量提升。

核心任务9:综合保障管理

综合保障管理是指为保证项目各项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而开展的各类保障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后勤服务、行政协调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培训机构在财务、后勤和行政方面给予有效支持。对于项目管理组来说,综合保障工作任务注意以下:①通过资源计划、费用估算、费用预算、费用控制4个经费管理过程,在已经批准的预算范围内确保项目保质按期完成[5];②领略和实施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协调的矩阵管理模式,通过计划、组织、协调、人事、领导、控制等科学管理活动有效保障项目运转[6];③遵循“鞍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管理理念,安排好食宿、交通、场地、网络、电教、安全等培训项目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后勤保障工作。

里程碑五:培训评估反馈

培训项目收官前需要开展培训评估和反馈工作。对于培训项目外部来说,委托方需要了解学员培训后变化情况,评估项目的预期目标实现的程度,判断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培训机构培训能力;对于培训项目内部来说,项目组需要开展项目全面总结和自评,并考虑可持续性支持学员将培训后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培训评估活动也体现出对培训实施、资源配置、方案设计优劣、需求确认四个里程碑式培训环节的反馈,形成项目管理的闭环系统。

核心任务10:培训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指为了衡量受训者参加培训项目后的改变程度而进行的评估,也就是评估学员是否掌握了培训目标中确定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行为或其它成果。针对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来说,重点做好绩效评估工作的以下方面:①认识到绩效评估的价值——对培训相关利益方都有好处;②绩效评估应从培训需求评估开始,贯穿培训项目的全部过程;③确定培训成果的评估标准,关注学员的学习反应、学习结果、行为改进和培训转化结果;④开发多样评估工具,全面衡量培训的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组织绩效成果和投资回报率;⑤统一开展业务评估和财务评估,做好培训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以上五大项目管理里程碑和十个核心管理任务,构成短期集中教师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导图。各个管理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如果在教师培训管理过程中,以上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对应的核心任务没有得到有效完成,或任何两个环节之间脱节,或衔接中不对称,或缺少逻辑性,那么,项目培训将会丧失有效管理与保障,甚至导致培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可见,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风险隐藏于培训全过程和全部要素之中。从这份培训管理导图中也不难看出,今天,教师培训管理者正面临着如何正确把握培训自身规律和项目管理规律的双重挑战,以适应教师培训专业化的发展形势与任务要求。

[1]李方.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3-11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项目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59.

[3]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 (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alistic,Timed)第一个字母的汇总,分别表示“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实际性的”、“时限性的”含义。

[4]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 [J].教育研究,2010,(2):81.

[5]“资源计划”是指确定用于项目的各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费用管理的基础;“费用估算”是指估计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资源的费用;“费用预算”将估计出来的全部费用分配给项目的每个工作环节,以确定费用控制标准;“费用控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尽可能将项目实际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参阅: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项目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53-56.

[6]有关计划、组织、协调、人事、领导、控制等科学管理活动的分析阐述,参阅: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 (第九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本文责任编辑:刘东敏)

Leading Map o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Management——Taking the Short-term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of“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lan”as An Example

YU Xin
(Dean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Division,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Beijing,100011,China)

This article makes a chart of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management based on a case study on the short-term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of“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Plan”.The chart includes five milestones and ten key tasks o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management,with which of keystones,characters and working tips,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management.

teacher training;program management;management chart

G659.21

A

1672-5905(2012)04-0038-07

2012-06-05

余新,安徽寿县人,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管理学硕士 (美国),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与管理。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培训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