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例妊娠晚期心电图一过性短PR临床追踪观察

2012-08-15郑先菊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过性房室心房

郑先菊

(十堰市张湾区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湖北十堰442000)

在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查出短PR间期的发生随着孕龄而逐渐增多,经随访复查,分娩后PR间期逐渐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为了探讨晚孕一过性短PR间期发生的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查出的32例晚孕期短PR间期,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孕妇共684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岁,孕周28~40周,婚前均做体检心电图正常及其他特殊检查,临床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及其他慢性病史。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2C型自动分析扫描仪,常规12导联自动分析仪,常规定标25 mm/s走纸速度描记后,由专人进行记录,测量PR间期,诊断标准为窦性心律时(60~100次/min),PR 间期≤0.11 s,QRS间期正常,无预激波,不伴ST-T改变。

2 结果

684例晚孕中32例发现短PR间期,发生率为4.68%,产后1~3个月随访并复查心电图,有30例PR间期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2例3个月后复查PR间期仍≤0.11 s。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短PR间期、正常QRS波群、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的患者诊断为短PR综合征(即L-G-L综合征)。窦性激动主要通过房间束下传激动心房肌,沿右心房上部开始除极约0.02 s,后到达左心房。左右心房除极时间约为 0.06~0.10 s,到达房室结时骤然减慢,然后穿过结区进入希氏束,分若干波阵进入束支及其分支,使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传导时间要大于0.12~0.20 s后才引起心室激动(即PR间期≥0.12 s)。短PR间期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① 小房室结:即房室结发育短小[1],传导所需的时间缩短;② 房室结内存在具有快速传导作用的传导径路(即房室结内旁道);③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使房室结传导时间缩短;④房室结加速传导现象。

本组资料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增高,考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随着孕龄增加,晚孕期血容量不断增多,需氧量相对加大,足月时达到最高峰,较非孕期增加20%,尤其在妊娠32周以后,全身血容量增加,胎儿参与母体的血液循环导致孕妇缺铁性贫血。为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每分钟心率要增加10~15次,PR间期与心率成反比,使PR间期缩短[2]。②随着胎儿的生长,下腔静脉受到增大子宫的压迫,血流量增多,心脏搏出量降低,造成房室结部分组织水肿缺血,使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③受压的下腔静脉充血,使回心血流量相对减少,导致压力感受器反射减弱,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受压力反射器调节的心率速度下降,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兴奋,房室结传导速度加快。故妊娠晚期PR间期缩短,一过性改变,随着分娩生理变化而恢复正常,应属于良性改变,不会引起严重心率失常,对分娩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传导异常使触发因素增加,对心脏保护机制减低易导致继发性产后心血管疾病,如轻者不自主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感,重者心室率加快并发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有引起猝死的危险。产前检查心电图方便、快捷,易于动态观察,发现PR间期缩短者可视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应注意妊娠期机体变化,正确指导孕妇做好孕期保健及做好产后追踪随访,对产前生理、心理起到保护作用,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有2例短PR间期患者3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PR间期≥0.12 s),可能与房室结解剖结构短小或其他因素有关。

[1]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670.

[2]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86-89.

猜你喜欢

过性房室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一例牛一过性荨麻疹疾病的调查报告
心房破冰师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眼药水混用致一过性全盲一例
动态心电图一过性U波倒置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