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演变和类型

2012-08-15李国平陈亚洲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刀郎木卡姆少妇

宋 梅 李国平 陈亚洲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新疆阿拉尔843300)

与新疆各族盛行的民间表演形式相对应,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叶儿羌河流域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地区的故土上,流行着一种具有草原风格叫“麦西莱甫”的艺术形式。刀郎麦西莱甫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将古老的刀郎人社会形态在乐舞中继承并保留下来。因此,刀郎麦西莱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刀郎人悠久的文化艺术,也是研究古代维吾尔族音乐史、舞蹈史的活标本。

1 关于麦西莱甫的历史发展

麦西莱甫原为阿拉伯语,意为“被开垦的地方”,而在现代维吾尔语里是“集会”、“聚会”的意思。是维吾尔族人民取乐、品行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广义的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悠久文化艺术的积淀,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文化继承和传播,后来作为民间娱乐形式被固定下来[1]。它已经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之一。

麦西莱甫的起源和发展与维吾尔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借以一些汉族历史典籍和其他突厥语民族的相关材料中了解它的产生与发展。据维吾尔学者认为麦西莱甫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古代的祭祀、祈祷、庆典活动[2]。”在维吾尔族最早的英雄传说故事《乌古斯可汗传说》中记载:乌古斯可汗在取得胜利后召集部众举行“大喜”仪式,这或许是麦西莱甫最早的雏形。远古时代的突厥语民族,一旦获得特殊的劳动成果就情不自禁欢聚在一起庆贺胜利,反复举行类似这种庆贺仪式,就逐渐形成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风俗活动。维吾尔族的麦西莱甫也许就这样形成。

在最可信的汉文史料《魏书·高车传》中较完整记录了维吾尔这一古老的礼仪活动。其中清楚地记载到:“大会,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书中虽未明确说此活动就是麦西莱甫,但与现今维吾尔族举行的麦西莱甫活动相对照,可以认为《魏书·高车传》中记载的就是麦西莱甫[3]。

有相关学者指出:在新疆各地千佛洞的壁画上反映出维吾尔族这种古老的生活风习。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发展形成后来麦西莱甫的仪式。由此推测,现在的麦西莱甫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它就是从古书中提到的古老仪式中产生。最初麦西莱甫雏形产生后,随着时代的变迁选择性地吸收了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逐渐丰富发展完善起来。

2 刀郎麦西莱甫的历史发展

刀郎麦西莱甫随着麦西莱甫的演变而发展,又表现出它地域性的特质。在千年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刀郎维吾尔人将各种生活素材不断充实到刀郎麦西莱甫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刀郎文化。

刀郎麦西来甫是由刀郎木卡姆、民间歌谣、刀郎舞和各种娱乐性游戏等构成的,主要分为舞蹈部分、游戏部分和惩罚部分。通过这些艺术化手段来反映刀郎维吾尔人民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内容,具有独特的结构、程式、纪律和时空规定,是刀郎维吾尔人特有世界观的表达,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本身。是以诙谐的游戏方式来认识世界、解释社会人生的文化综合体。刀郎麦西莱甫是以艺术化、诙谐化的刀郎维吾尔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且受到刀郎维吾尔人民的广泛喜爱和认可,因此流行于民间渐渐变成具有传授传统、风俗习惯和教育人们及维护社会道德的“学校”。

通过在阿瓦提县有关“刀郎麦西莱甫”的调查过程中,与一些老艺人和当地群众进行的访谈、观察和查询的相关资料,整理的刀郎麦西莱甫发展变化的过程归纳如下:

2.1 阿瓦提县刀郎麦西莱甫1966年前举行的情况:

这期间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丰富的娱乐设施和现代家电进入,因此人们以举行麦西莱甫的活动来调节心理、消除压力、,可见麦西莱甫成为刀郎维吾尔人在精神生活上的重要补充。刀郎维吾尔人除了平时举办娱乐性的麦西莱甫,还在人生仪礼、节庆或遇到各种喜事也举行刀郎麦西莱甫。它不仅成为阿瓦提刀郎维吾尔人生活之外的娱乐或消遣的方式,更是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本身。这也为刀郎麦西莱甫一代代的传承和较完好的保留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文化大革命时期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状况: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麦西莱甫活动在阿瓦提县的所有乡村被迫停止。刀郎麦西莱甫被当作封建主义残余和迷信活动而禁止。文化大革命这十年,阿瓦提县各个乡村都没有举行过麦西莱甫活动。在1970年以后大家每星期一次聚集到大队,只有通过演唱木卡姆、跳刀郎舞的形式来娱乐消遣[4]。

2.3 文化大革命后刀郎麦西莱甫的状况(1976年至今)

2.3.1 1976年至2000年的情况:

阿瓦提县在1978年修建了人民广场,由于新疆歌舞团来这里进行文艺演出,才使得文艺活动慢慢开始恢复。

从1980年阿瓦提县成立了以各乡镇、农场为单位的业余文艺演出队。这期间新创作的各种文艺节目达58种,演出场次达180场,观众达70 000多人次。1981年春,县委及其人民政府动员并组织开展挖掘、收集、整理阿瓦提文化遗产的工作。同时召集全县艺术人才并拨出专项资金,对刀郎木卡姆进行了挖掘、收集和整理,较系统地将九个刀郎木卡姆录音成型,及时抢救了散落在民间的宝贵艺术财富[5]。1992年开始,全县举办了11次以刀郎歌舞为主的农牧民文化艺术表演,参加的民间艺人达700多人次,演出的刀郎歌舞与刀郎木卡姆有187次,观看者多达30万人次[5]。

3.2.2 2000年以后的情况:

2000年之后阿瓦提县的群众文化工作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并开始以“百日广场活动”的方式举行。2001年,县委和政府拨出专款并召集全县30名刀郎木卡姆艺人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用较先进的设备把刀郎木卡姆配上音乐全部录制到电脑中,同时还推出《阿瓦提县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健美操》。2002年,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刀郎麦西莱甫,县财政拨出11万,召集60名民间艺人演唱并到阿克苏参加地区组织的文艺表演。2003年在“阿瓦提人民广场”组织了以刀郎民间曲艺为主的60场(次)麦西莱甫活动,参与者达1 200多人(次),观众达15万人(次)[6]。同年还推出以刀郎麦西莱甫为基础的《刀郎木卡姆健身操》。2005年创编的刀郎木卡姆健身操《多浪木卡姆健美操》自6月在县文化广场表演了8场,旨在推广和普及刀郎木卡姆[7]。

由此可见,阿瓦提刀郎麦西来甫已进入舞台化和文化产业阶段。这使麦西莱甫萌发出新的生长点。把传统麦西莱甫的内容和特点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是刀郎麦西莱甫的传承得以延续,为自己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生存基地。特别是在2011年央视春晚上由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表演的刀郎麦西莱甫被全国观众所认识。

3 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类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相关阿瓦提县麦西莱甫状况,有必要了解麦西莱甫的种类结构,才好把握麦西莱甫的现状。回顾史上阿瓦提麦西莱甫的种类,主要有:

3.1 人生仪礼类的喜庆麦西莱甫。有命名礼麦西莱甫、成年礼麦西莱甫、少妇喜礼麦西莱甫等。

以少妇喜礼麦西莱甫为例,也称“恰西瓦克托依”(Qaxwakh Toy)。这种麦西莱甫是阿瓦提所特有的庆贺性麦西莱甫。

当过门出嫁的姑娘生第一胎成为少妇时,家人要举办少妇喜礼麦西莱甫,为少妇庆贺这一人生历程。少妇喜礼麦西莱甫对刀郎女人而言是件仅次婚礼的大事。当女孩初嫁是不谙世事的少女,而出嫁后的女孩先成为操持一家事务的妇人,后生儿育女从而进入人生中美好、成熟的成年期,少妇喜礼麦西莱甫正是这一人生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在举行少妇喜礼麦西莱甫时,东道主要挨门逐户地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参加喜礼,而参加喜礼的女客们要随身带来一个内放9个馕与一手帕苹果的贺礼盘。待宾客入席后,先举行麦西莱甫活动,后吃宴席饭。少妇喜礼麦西莱甫有一套固定唱词的歌谣,如唱:马儿的孩子小马驹,长大了一匹美骏马。戴上长长的银发饰,成了一位好少妇。少妇喜礼麦西莱甫一般在白天举行,吃过宴席饭后就散席。

3.2 岁时节日类的节日麦西莱甫。有诺茹孜麦西莱甫、伊特麦西莱甫等。

以诺茹孜麦西莱甫为例,也称“恰克皮来克麦西莱甫”(Qahpilak Mexrepi)。这是阿瓦提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麦西莱甫。在明媚的春天,给绿洲上的人们带来力量与新的希望。这个麦西莱甫在阿瓦提有着很长的历史,作为习俗延续下来,是农民为告别冬闲、辞旧迎新,开始进入春耕,春播劳作前举办的岁时类节日麦西莱甫。

“恰克皮来克”是转轮之意。为准备转轮,先要把木杆连接成10~15米高,在立柱上方安装木轮,在两边将2~4根木头呈“+”字型捆绑在一起,套紧捆绑在立柱上方的轮轴上,然后再连接转轮的4根木棍的顶端系上与立柱一样长度的粗毛绳,将轮轴里在地面上后,车轮便架在了高空中,故取名为“高空转轮”(恰克皮来克)。由10~20人推动横木随着横木滚动,立柱上方的轮子开始转动,站在吊板上的人随着转动的轮子越升越高,到最高处时,推横木的人们开始放慢轮子的速度,飞高空的人慢慢落地。游戏娱乐活动要持续一个星期。高空转轮麦西莱甫每年在县境内两个乡举行。这是刀郎麦西莱甫种范围最广的麦西莱甫类型。届时全县民众及周边刀郎区域的人们都会前来参加。场面热烈而隆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8]。

3.3 社区交往类的社交麦西莱甫,有轮流麦西莱甫、消怨麦西莱甫、邀请麦西莱甫等。

3.3.1 轮流麦西莱甫

在阿瓦提历史上,轮流麦西莱甫举办得最多。由于冬闲时举办人们乐此不疲,可以借此机会广交朋友、宣泄情感。加之刀郎地区民风淳朴、坦诚好客、喜爱娱乐,认为只参加别人举办的麦西莱甫而自己不举办是失礼的。因此在冬闲时纷纷要求轮流举办麦西莱甫,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度过绿洲的冬日。

3.3.2 消怨麦西莱甫

也称和解麦西莱甫,这种麦西莱甫以改进人际关系为主旨。举办时,怀有怨气的双方在麦西莱甫公众调解下,主动向对方端一碗茶,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求对方原谅,达到恢复双方关系、消除怨气的目的。麦西来甫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

3.4 特定农时季节、农事活动类的麦西莱甫聚会。

主要有开春时的初耕麦西莱甫,劳动互助的田野麦西莱甫,秋后为庆祝五谷丰收而举办的丰收麦西莱甫等等。

除了以上主要类型之外,还有赶集日麦西莱甫、庭院麦西莱甫、田间麦西莱甫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阿瓦提刀郎麦西来甫文化习俗和传统。

4 麦西莱甫与穆萨莱斯

没有穆萨莱斯的麦西莱甫不是阿瓦提的刀郎麦西莱甫。即在阿瓦提的麦西莱甫聚会上不能没有穆萨莱斯。就像麦西莱甫离不开麦西莱甫艺人一般,同样麦西莱甫也离不开穆萨莱斯。

穆萨莱斯是阿瓦提的地方特产,是阿瓦提人最喜爱、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无论节假日里,还是婚庆麦西莱甫、轮流麦西莱甫等各种聚会上,都有畅饮、痛饮穆萨莱斯的传统。穆萨莱斯是用葡萄酿制的一种古老的葡萄酒。根据传统,阿瓦提人用索卡葡萄、绿葡萄和红葡萄这三种葡萄烧煮、酿造穆萨莱斯葡萄酒。一种是在麦西莱甫等场合饮用的娱乐穆萨莱斯葡萄酒,另一种是医学上使用、作为药酒的穆萨莱斯。随着穆萨莱斯葡萄酒的酿成,一轮轮麦西莱甫的高峰期也会接踵而至,从九、十月开始到来年的三月底,人们纷纷举办麦西莱甫,在麦西莱甫上拿出自家酿制的穆萨莱斯请大家品尝。边跳舞唱歌,边开怀畅饮,配以穆萨莱斯葡萄酒的麦西莱甫活动伴随人们度过绿洲的冬日。

在麦西莱甫聚会上和穆萨莱斯是有讲究和规矩的。开场时东道主先喝,然后再以酒敬客,不分男女老少一个个轮下去都喝,用穆萨莱斯敬人要颂唱麦西来甫歌谣或对诗,解救人也要用歌谣或诗回对。不吟诗不行,否则会被大家笑还要面对各种惩罚。

由此可见,在阿瓦提,穆萨莱斯葡萄酒和麦西莱甫时相辅相成的。人们种葡萄,再用葡萄酿制成的穆萨莱斯举办麦西莱甫。

5 结语

刀郎麦西莱甫源远流长,现行的刀郎麦西莱甫就脱胎于那些古老的仪式和聚会娱乐风俗,又吸收了各时代民间歌舞精华发展起来。虽然阿瓦提县举办的刀郎麦西莱甫已经慢慢“舞台化”,但各种形式的麦西莱甫所反映的还是刀郎人的传统风习、艺术形式、思想道德,并与他们现代生活方式、世界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当代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变异和创新,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其生命力和活力的保证。这使得刀郎文化与阿瓦提县刀郎维吾尔社会的进步保持同步,在维护社会道德规范、促进社会和谐、保持文化延续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阿不都秀库尔·吐尔地.人民的艺术学校[J] .新疆社会科学,1983(1):58.

[2] 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文学史》[M]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9.

[3]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麦西莱甫浅探[J] .民俗研究,2002(3):117-125.

[4] 据刀郎老艺人回忆整理。

[5] 吐尔逊·吐尔地.《阿瓦提刀郎文化活动的今昔》.新疆社会科学院《阿瓦提文史资料》(第4册),2004年4月第1版:168,169.

[6] 据吐尔逊·吐尔地.《阿瓦提刀郎文化活动的今昔》.新疆社会科学院《阿瓦提文史资料》(第4册),2004年4月第1版:168-171页的相关内容整理.

[7] 艾娣雅·买买提.一位人类学者视野中的麦西莱甫[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87-88.

[8] 哈尼克孜·阿布都外里.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民族学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9] 安学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刀郎木卡姆少妇
撞狗
寻短见的少妇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寻短见的少妇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刀郎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刀郎:这些年“神秘”帮了我
真假刀郎大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