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生自我管理培育探究

2012-08-15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大学生

杨 琳 杨 玮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1 “卓越计划”与大学生自我管理

1.1 “卓越计划”

1.2 大学生自我管理

这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发展市场用人的需求而形成的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下,大学生能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并达到服务于社会做贡献目的的能力活动。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有包涵: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环境的优化;师资力量的强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生活和学习氛围的形成等方面。内在因素则涵括了:个人目标的设定;个人计划的制定;个人行为的掌控;个人总结的评定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好外部资源,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卓越计划”与大学生自我管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卓越”是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卓越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其要求是高端化、国际化、工程化。为此,人才培养要有区别于一般本科工程技术人才的亮点和特色,也就是说应该具有如下特点: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专业课程;先进的培养方案;强大的实践(实验)教学条件;多样的实习交流方式;国际视野的工程师。

卓越人才的养成除了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没有自我管理,任何外部的管理都难以发挥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实,管也是为了不管,大学生管理的真实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让每个大学生都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要大力提倡实行学生自治,即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重在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认为,“人有主动作用,能自治本身,自己管理。”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年曾下定决心不断完善自己,并在德国学习期间采用“不断对自己进行测评的反省方法,这使得他坚信自我管理是发展个人潜力的最佳方法。”其《21 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写到,“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那些极其成功的经理人——韦尔奇、艾科卡、松下幸之助、格鲁夫、比尔·盖茨等,他们都是自我管理成功的典范。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惟有一点与普通人不同,那就是他们擅长于自我管理。也正是自我管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成功者。”为此,为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如何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增强技能等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

2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为:

2.1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后,宽松的学习氛围,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硬”变“软”的学习环境,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律。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习动力,学习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对较差,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氧弹燃烧法来测定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 Cl含量,是“废物与燃料中Cl含量检测”的标准方法[8-10]。氧弹燃烧法基本原理是在1 000 ~ 1 500℃和3 MPa条件下充分破坏燃料中的有机物质。高温、高压处理保证了有机物中的卤素可完全转化为相应的无机卤化物。通过燃烧的方式将不溶性氯化物转变成可被吸收液吸收的氯化物。

2.2 心理承受力弱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生存的焦虑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这使其深陷心理困扰的危机中。

2.3 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依赖性较强。投机意识极强、功利思想严重。

2.4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人生规划设计是人才成功的关键步骤。由于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自我管理目标的战略策划等方面的教育缺少系统性,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深刻的思考。

3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3.1 目标导向原则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教学计划、学生管理手册,通过科学论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

3.2 主体实践原则

马克思教育学原理认为,学校有双重任务:一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二是培养社会角色,完成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通过实践,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3 科学系统原则

钱学森先生在 《论系统工程》 中精辟地指出:“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自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自我管理涉及时间、计划、控制、调节、目标、绩效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为此,自我管理作为总系统,包括一系列分系统。在各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自我管理总系统的更大的整体功能。这是自我管理追求的总体目标。

3.4 与时俱进原则

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使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培养卓越创新人才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引导学生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发展形势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个人计划目标,改进内容和方法等。

4 基于“卓越计划”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平台

4.1.1 选拔制。“卓越计划”是旨在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试点专业。在选定试点专业学习的大二学生中选拔有进取心,学业优秀,综合能力强,创造创新能力强,并立志从事工程技术事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4.1.2 导师制。以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师人选,一是教师,配备具有工程教育、海外学习经历和有工程项目研究的优秀师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二是管理人员,具有专业背景,又有行业研究,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导和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4.1.3 科创制。建立在科研基础上创新评比制度。如学年论文、学生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成果等,设定标准,通过答辩和竞赛、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等认定形式,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学”和激励学生“我要学”。

4.1.4 评级制。根据“卓越计划”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班风,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设定星级标准。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思想言行、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有最佳表现。

4.1.5 奖励制。借助企业捐赠基金和校友捐赠基金。奖励在教学及管理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资助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奖励优秀学生。

4.1.6 档案制。建立个人管理档案,包括个人日记、各类证书、成果资料等。不仅考察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的轨迹,而且可以对自己经历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坚定信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4.2 建立以班集体为管理单元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重要基地平台

就教育学来讲,自我管理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群体层面,例如班级管理等;个体层面指在群体内部,学生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和方法、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在班级实施教育管理育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作业务、素质修养、具备的条件、工作技能等,增强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并能自觉实践,完善自身。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学生将来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及顶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1 创设以班级作为学生工作能力的实训场所。采取班干部轮换制。采取无记名投票,按票数由多到少排名,前七位当选。集中培训新当选的班干部。要求班干部进入角色,了解机构,明确职责,做好计划,端正态度,配合互助,齐心协力。确立班级的学年工作计划,并结合学院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工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训练个人的组织、沟通等能力。让学生树立了信心,并具有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4.2.2 争创团结健康向上的文明班级。班集体面貌是学生个体品行的集合。为此,积极发挥团支部和班委的作用。学生自觉的遵守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优良。团队合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班级。

4.3 建立优化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训练提供实践场所的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构想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实践。实践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确立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践检验自我管理的有效性,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实现。

4.3.1 提供个性化教育实践平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认为,人如果不发展自己的能力,他就不能自由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和达到创造性活动,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个性。马克思指出,那种只为个人自己的利益、而不为人类社会利益的个人发展是不伟大的,而不顾个人利益、只顾社会利益的发展则是不人道的。瑞典教育家胡森在《论教育质量》一文中指出:“学校的教育旨在达到的目标在所有国家的教育中,都是从性格形成和个性发展这个角度来表述”,“人们期望学生形成某些行为和态度”,“从而成为负责的、参与的和独立的公民”。

4.3.2 提供丰富的学科和专业课程。在联合企业和借鉴国外教育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和专业课程。

4.3.3 以学生为主体。指导进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弹性教学计划。

4.3.4 丰富校园文化。从面向世界来看,不仅要弘扬中国文化,还应该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的精髓。

4.3.5 建立实践基地。它包括:校内实践基地,是指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为学生跨专业学习实践,统一调度和使用各专业实验室。开发和利用各部门的工作场所;校外实习基地,指通过协商合理利用校际间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和开设第二课堂;依据人才面向世界的要求,与外企或是有工程教育的外国学校联合,共享实践资源。

4.4 建立以专业和专职教师、管理人员挂帅设立大学生自我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平台

“卓越计划”是在试点高校进行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为此,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要做特别的安排。应该做到:配备优秀的专业教师;挑选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具有专业背景,并有企业实践经验或是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具有职业素养、业绩显著、能言传身教;设立大学生自我管理指导和服务中心。

基于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指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专业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1]陈志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彼德·德鲁克.21 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方明,谷成久.现代大学制度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4]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实施[BD/OL].http://wenku.baidu.com/view/44bed525ccbff121dd36831c.html.

[5]郭海龙.现代化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黄伯云委员访谈:为新型工业化培养卓越工程师[N].光明日报,2010-03-14.

[8](瑞典)托斯坦·胡森.论教育质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3).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大学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