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高职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探析

2012-08-15于美亚任一波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群体校园大学生

于美亚 任一波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和谐校园”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伴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而出现的。高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事实证明:高校的和谐程度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而大学生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研究,不仅有助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这部分学生健康成长,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而且更加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及分类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与大学生普通群体相比较而存在的群体,它是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在心理、学习、经济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但又没办法单靠个人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阻碍自身发展,或危及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群体。他们是一群正在高校就读,并形成一定特点和人数的非正式群体。

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行为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类:经济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心理困难群体、就业困难群体、思想困难群体。这五类群体都有其特有的外部表现特征,但同时又并不是旗帜鲜明的孤立存在,而是群体间互有交叉重叠的表现。

2 大学生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国际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时代来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他们通过网络有组织的进行政治宣传,散播宗教仇恨等不良信息,从意识形态上一点一点的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而大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价值观快速成长建立时期,学生的思想极为活跃,但另外因为大学生还未真正的踏入社会,判断辩别能力较弱,因此当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2.2 国内环境的影响

2.2.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特殊群体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承受着学业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学生就出现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孤僻寡言等现象;而有的家庭因教育不当,或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不仅不利于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孩子健康性格和心理的形成。

2.2.2 社会的因素。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只有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才会有对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导致贫富差距;而且还直接影响该地区对教育发展的经费开支,从而影响该地区教育发展的程序,造成教育的落差。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出现了道德的滑坡。

2.3 学生自身的因素

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与中学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部分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学习吃力、人际交往障碍。而且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定位又比较高,但是由于自身能力和人生经验的限制,以及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距离时,就会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心理矛盾和情绪上的波动。

3 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必要性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教育要素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在这其中人的和谐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因此,要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就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帮扶和教育工作。

3.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大学生中一部分的特殊群体由于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影响着自身学业、身心等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特殊群体就像“木桶原理”中最短的那块木板,一旦它得不到很好地帮扶教育,必将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必须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对特殊群体的帮扶和教育,把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工作,使他们尽快摆脱弱者的处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材,更有利于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

3.2 保持校园的安全和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稳定是一切事情的前提,构建和谐校园也不例外。只有在保证校园稳定、校园秩序安定团结的情况下才能谈和谐。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校园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中发生的恶性事件,大部分是由特殊群体的学生引发。大学生特殊群体问题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矛盾已不容我们忽视,如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正当权益得不到维护,不满情绪没有及时排除,必将对校园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特殊群体的教育,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他们进行帮扶和引导,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稳定。

3.3 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家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基本特征同样适用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高校不单纯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是能形成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温暖如家的精神家园。特殊群体学生内心都比较脆弱,他们没有一般同学所具有的优越感,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重视,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温馨的校园环境,给予他们有效的情感支持、心灵抚慰和文化关怀。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给予他们的关怀和激励,从而化压力为动力,化弱势为优势,促使其健康成长。

4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对策

4.1 家校联合、全员参与,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

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并不仅是学生工作部门或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应该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协助者,学校要采取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各种家校互动活动,动员家长、老师全员参与到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关爱、帮助中来,营造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

4.2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4.2.1 理想信念教育。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大学生特殊群体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就是没有明确的追求和信仰。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2 “四自”教育。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消除自卑、消极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自强、自信、自尊、自律”的四自教育,使他们能敞开心怀,自信、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依靠自身的能力、勇气去克服困难,逐渐培养起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使学生达到自我和谐。

4.2.3 赏识教育。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和智力优势,特殊群体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懂得去及时发现,并善于欣赏和赞扬这些学生身上的亮点。要相信他们的成长潜力,耐心倾听,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唯有如此,才能积极的引导他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4.3 建立动态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人数、个性特点、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摸清学生底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建立起特殊群体动态档案。通过对特殊群体进行跟踪管理和过程教育,及时调整档案。将已不再“特殊”的学生移入档案,而将变“特殊”的学生纳入档案,确保学校建立的“特殊档案”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4.4 努力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问题,建立四个服务与保障体系

4.4.1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系、班级三级信息工作体系。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要比一般学生的心理复杂得多,其心理曲线也更加波折和浓重。建立起三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而且也能全面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4.4.2 建立“奖、勤、助、贷、补”五位一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多渠道的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切实减轻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这部分学生个人素养、就业能力等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不仅生活上自立,而且精神上自强。

4.4.3 建立学生学习帮教互助机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开展交流谈心,掌握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学校可选派一些优秀学生与这些同学结对,开展“一帮一,多帮一”活动。同时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发挥班集体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带动和促进后进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4.4.4 建立校园危机预警和信息体系。所谓预警,是指将收集的一切危机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并及时、准确上报,以便领导层及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达到及早控制危机事件或防止危机事件扩散的目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是和谐校园建设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建立起学校、班级二级信息员队伍。通过学生信息员及时将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危机信息收集并反馈上来,使学校和老师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引导,使突发事件在萌芽状态中得到解决。

[1]赵建新,张萍,孔凡荣.和谐校园建设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5).

[2]熊新华,刘衍永.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张立臣.论高校“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绥化学院学报,2009,(2).

[4]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4).

[5]邢海玲.关爱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平安和谐校园[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3).

[6]吕国兴.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群体校园大学生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