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乐山农业现代化

2012-08-15梅朝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耕地农机

梅朝富

(乐山市农业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的任务。当前,乐山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立足实际,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就是农业产业化。“十二五”时期,乐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举措来抓,努力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求突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削弱。目前,乐山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乐山市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主要农业产品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推进,全市粮食的刚性需求呈增长趋势,粮食供给还不能完全自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确保全市粮食年产量在116万吨以上。

(二)突出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乐山市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基础来抓,成片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初具规模,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在“十二五”农业规划中,乐山市制定了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打破土地的县、乡(镇)、村、组界限,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把产业基地建设与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着眼于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打造“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种养业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着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快推广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以及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拓宽秸秆的利用途径。到2015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修建户用沼气池5万口。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创新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产前、产后环节合作延伸,实行产销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市有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县(市、区)有骨干农产品市场、乡镇有产地市场、基地有田头市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到2015年,全市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要达到20个,规范、发展农业专合组织达到500个。

二、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要求,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补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短腿”、拉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两化互动”的基础。

(一)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全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5296处,蓄引提水能力为15.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有146.9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55%。全市可灌溉面积只占灌溉面积的70%,尚有190万亩耕地无灌溉设施的保障。现有水利工程中相当一部分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末,年久失修,设备普遍老化,并且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合理,导致抗旱防涝功能弱化。要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科学谋划水资源管理,强化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统一规划、组织引导和监督协调,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保障耕地质量和储量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最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料,必须严格保障耕地的质量和储量。乐山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耕地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加之乐山市耕地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新开垦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断加强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力度,合理规划后备耕地资源,进行宜耕地、废弃地、荒草地、滩涂地的复垦整治,保障耕地面积。要积极组织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鼓励增施有机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到201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

(三)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乐山市不断增加投入,全市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水平明显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要加快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机保有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积极推广大马力、高性能、节能环保和复式作业的机械,推广农机、农艺集成配套技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在玉米收获、水稻插秧等环节率先突破,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多领域机械化。创新农机服务的组织形式,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支持开展大型农机租赁业务。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争到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三、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质就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工农联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结构的转变。

(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它要承担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加强扶持和保护的力度。“十二五”时期,市、县政府应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构建和完善农业、农村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和推广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新农村示范工程,统筹谋划布局,连线成片地建设一批中心镇和重点村,打造一批生产发展快、建设标准高、特色鲜明的示范村。市、县两级示范村要出精品、出样板,需要通过典型带动来整体提升新农村的建设水平。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乡包村的制度,重点抓好乡容村貌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乡村道路、住房改造、村组美化绿化及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

(三)努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要求,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和吸纳人口的能力。突出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加快经济强乡(镇)建设,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同步增长,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到2015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要有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耕地农机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沃得农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不一样的农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