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新探

2012-08-15余芝轩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办学计算机

余芝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调整。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备受企业的青睐。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用型人才的层次定位,高职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计算机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要求生产者具有多种技能。产品能否保证质量及能否占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的素质,可是现有的培养计划难以满足社会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因在校期间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多,导致专业面窄,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学模式单一,基本上仍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期来组织教学,学生一般不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进度。实践环节弱,学生动手能力差。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很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安排不同的实验,学生的实验内容千篇一律,通常是教师指定问题、指定方法,实验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实现教师的意图和思想。理论和实践之间缺乏连贯性,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教师对学生信心不足。实验教学缺少综合性训练,且实验内容无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还比较薄弱,实习实训场所和设施的建设难度大。

二、计算机专业提高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构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计算机课现在讲授的具体技术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未来的要求,解决方案是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理论、技术原理的系统性基础性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已经过时的时候,能有效地自学,从而满足制造业新进展的需求。“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应当成为当前大学计算机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当今流行的建构理论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有许多成功的教学事例。建构主义理论觉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有效地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特别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系统化教学

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地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如在课前对上机实习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奠定在一个真实的计算机一体化系统的基础上的,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就会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渗透性和系统性,以及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工作岗位需求目标来安排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维护和调试计算机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这个系统中进行讲解,也就是从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法。这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综合性知识,着重培养对学生多学科综合动手能力。实训、实验课必须淡化学科界限,让多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设备能相互补充和相互利用,增加实验的系统性,减少重复内容。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互动,以技促技

校企合作的成功在于除合作企业能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外,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在课堂上传授实际技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开展技能方面的大演练、大讨论、大竞赛。总而言之,计算机专业办学就是以努力服务企业,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宗旨。当前企业在不断地创新,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也不断地在涌现,企业对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化改革实践课教学的力度,努力构建校企平台,实行厂校联合办学的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厂学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教学变“死学”为“活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这个愉快欢乐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轻松地掌握技能。通过师生互动、联合办学,学生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这个战场上有所练、有所悟,由“学会”渐进到“会学”,真正了解到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掌握各种新技能,熟悉企业各种新设备,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求。加强联合办学,改变厂校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企校之间的凝聚力,在企业生产锤炼中学生将不断掌握的技能加以提炼、升华,从而为企业生产开拓创新。因此,实行厂校联合办学、构筑校企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计算机专业教学教改课题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完成的,应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办法,稳步推进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定要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对就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1]方泳泽.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2]姚舜英.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台州学院学报,2OO4,(12).

[3]张玉光.巧用电教手段改进专业课教学[J].教学研究,2006,(3).

[4]陈建荣.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湖南农机,2008,(7).

[5]黄建科.高职计算机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办学计算机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