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与预后

2012-08-15李润生钟成发李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坏疽非手术治疗胆囊炎

李润生 钟成发 李少波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且常常是以危重的急腹症表现入院,由于急性胆囊炎病情发展变化较快,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对其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影响疗效。胆囊在急性炎症期由于其特殊的病理改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胆囊切除的手术难度,继而增加了胆囊切除术中肝胆管的损伤率。临床上对该类疾病手术时机的选择较为重视。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其中28例在诊断明确、作好充分术前准备后,积极采取了急诊或早期手术,28例患者术后均得以较快康复,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现对其手术时机与预后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4例,男37例,女47例,年龄22~76岁,其中 60岁以上 29例(35%),22~60岁 55例(65%),平均年龄51.4岁,结石性胆囊炎68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除15例为初次发病外,69例既往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

1.2 临床表现特点 所有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右上腹或全腹压痛,13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14例并发轻度黄疸。体温38℃~39℃ 者46例,高于39℃ 者18例。

1.3 治疗 入院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解痉镇痛、抗休克、纠酸抗炎等综合处理,深入了解病史,仔细检查腹部体征,在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对照腹部体征的情况下,急诊或早期手术28例,其中入院12~72 h内手术23例,72 h~1周内手术5例,28例手术患者开腹后发现有4例并发胆囊穿孔,7例胆囊黏膜部分或全部坏疽,13例胆囊内不同程度积脓,除了3例行胆囊次全切除外,25例均顺利施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未发生意外损伤。28例患者术后腹痛迅速缓解,全身情况均很快改善,在8~14 d内治愈出院,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2.1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选择

2.1.1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胆囊管梗阻是急性胆囊炎的病理基础,引起胆囊管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胆囊结石,80%~90% 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都并发胆囊结石,即结石性胆囊炎。此外,细菌感染或胆囊内浓缩胆汁的刺激,亦可引起胆囊颈部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胆囊管梗阻,形成非结石性胆囊炎。当胆囊管的梗阻一旦解除,胆囊内容物得以排除,则胆囊的急性炎症迅速好转。如果胆囊梗阻不能解除,胆囊内的压力升高,胆囊壁发生血循环障碍,胆囊炎会很快形成,由单纯性向化脓性、继而向坏疽性和穿孔性演变的病理过程,从而产生严重并发症。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此病理过程发展更为迅速。临床资料显示,急性胆囊炎平均穿孔发生率为10%[1]。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减退,胆囊黏膜萎缩或胆囊黏膜纤维癍痕化,动脉硬化致胆囊血供不足,更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文献报道,虽经系统保守治疗,仍然并发化脓、坏疽和穿孔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占38.7%[2],急性胆囊炎一旦发生急性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则死亡率大大增高。

2.1.2 急性炎性改变是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急性胆囊炎时由于胆囊充血、水肿、肥厚、粘连、质脆,分离时易出血及 Colot三角解剖不清等病理改变,一定程度加大了胆囊切除的手术难度,增加了胆囊切除中肝胆管的损伤率,文献报告[3]将急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作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首要危险因素。此外,由于急性胆囊炎 Colot三角解剖不清,很难按临床常用的顺逆结合方法切除胆囊,即先解剖出并单纯结扎阻断胆囊管,再从胆囊底部分离切除胆囊,由此,手术挤压易将胆囊内的小结石挤入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结石。

2.1.3 急性胆囊炎应有选择的早期手术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且常以危重的急腹症表现入院。正是由于该病病情发展变化较快,且极易发生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急性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机会也较择期手术高。因此,是否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总结分析:本组84例胆囊炎患者,67% 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在需要时转入择期手术。一定意义上降低了急性期手术的并发症率,但炎症消退慢,治疗疗程较长,非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为16 d,其中5例虽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7 d,全身情况及局部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从而果断手术,28例手术患者术后腹痛症状迅速缓解,全身情况很快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仅为11 d。

近年来,胆囊切除术已作为一种常见手术在各医院广泛开展。如何选择一种更为安全、便捷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广为交流,尽量避免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同时,随着医疗器械(如电刀、氩气刀等)的发展应用,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得以拓宽,我们体会,若能掌握恰当的手术方法,急性炎性期的胆囊切除术并非特别困难,本手术组一半以上患者自胆囊底部距肝脏1 cm处切开浆肌层后,均能顺利找到一适当间隙,用手指较轻易地自胆囊床游离下来,仔细辩认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后切断结扎。其中几例炎性粘连相对紧密的患者,经钝锐仔细分离,亦均顺利实行胆囊切除。总结分析认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不应过分强调先用非手术控制后转为择期手术,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会延误手术时机,加速胆道发病后并发症的恶化,尤其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显示,急诊手术组病死率大大低于非手术组[2]。若能急诊或早期手术,常能缩短病程,较快缓解此类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笔者体会,在以下情况应力争急诊或早期手术:①有局部腹膜刺激征,有可能已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的患者。②起病急,病情加重发展快,合并高热、寒战或一定程度全身中毒症状者。③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在作好充分术前准备后,也应早期手术。④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局部体征加重,或体温、血象持续升高,黄疽加重患者。⑤虽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3 d以上,症状及局部体征无明显减轻者。

2.2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式 急性胆囊炎最彻底的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但由于急性炎症导致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所以既要考虑手术彻底性,也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我们体会,在发病72 h内的胆囊炎患者,由于炎性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密,可以自胆囊底部开始距肝脏1 cm处切开浆肌层,找到一适当间隙,用手指或钝器分离,逐渐游离胆囊,仔细辨认显露之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切断双重结扎,但切忌在解剖不清时首先强行解剖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若胆囊肿大明显影响手术视野显露,可以用注射器穿刺抽出部分胆汁使胆囊萎缩变小,也可以自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先取出其内结石,再逐渐游离切除胆囊。

反复多次发病的胆囊炎及急性胆囊炎发病超过72 h的患者,炎性粘连相对紧密。若完整切除胆囊风险较大,可采用胆囊不全切除术,即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之间前壁予以切除,保留紧贴肝脏部分胆囊后壁,损坏其剩余黏膜,并设法结扎胆囊管,本组手术组3例采用此术式,终获治愈。

此外,对一些高危患者,可先采取简单有效的胆囊造口术,通过减压和引流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74.

[2]刘金钢,王敬东,等.老年急性胆囊炎90例临床特点分析.实用外科杂志,1992,12(6):310.

[3]高根五.胆囊切除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0):634.

猜你喜欢

坏疽非手术治疗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