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铁路集装箱物流市场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2012-08-07吴永奇

铁道货运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心站铁水货源

吴永奇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55)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铁集装箱公司) 认真贯彻铁道部党组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拓展铁路集装箱物流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铁路物流先导企业为目标,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经营效益的快速增长。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完成发送箱 489 万TEU,同比增长 16%。

1 打造铁路物流先导企业

中铁集装箱公司认真落实加快转变集装箱发展方式,把握运输能力快速扩充的机遇,大力创新集装箱运输产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构想。

(1)构建服务营销网络。按照“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的要求,整合分公司、直属公司、控股公司经营资源,明晰界面、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建立了 522 个“门到站”、“站到门”短搬价格清单,形成了集装箱“门到门”询价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程服务报价,采取加盟、联营、自营等多种方式,组建了 101 个运输车队,积极开展短途运输业务;在大连港、临沂、大理、磨憨、阿克苏等主要港口、集装箱办理站、物流园区建立了56 个集装箱铁路运输“无轨站”和集散站,初步形成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的一体化营销网络。

(2)加强联合经营与合作。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公司网络优势,加强分公司、中心站、直属站之间的区域联合经营,对中铁集装箱公司自办货源,由到达地分公司负责做好“站到门”短搬运输服务和配送业务,形成整体物流服务链条;加强与铁路局及物流企业合作,联合开发物流市场,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完成“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运量 46 万TEU。

(3)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以提升货源自办能力、拓展物流市场为目标,主动参与生产企业供应链全过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掌握第一手货源。与张裕集团签署物流服务协议,使用不锈钢罐式集装箱将葡萄原酒从新疆葡萄产地运送到烟台、北京、西安成品酒生产基地,再使用铁路通用箱将成品酒运送到经销商,真正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运输的全程物流服务;代理了可口可乐、燕京啤酒、蒙牛、伊利、承德露露等企业产成品到经销商的全程运输服务。

(4)提供多样化物流服务。强化客户服务工作,建立客服电话和网络服务平台,及时配齐客服人员,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24 小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运价查询、信息追踪等物流服务;在中心站、直属站营业大厅公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建立“一票一车一卡”服务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集装箱运输计划、运价下浮、空箱调整等办法,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

2 积极拓展国际运输业务

按照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的部署,中铁集装箱公司加强与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港航企业、物流公司的密切合作,大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国际联运发展。

(1)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按照集装箱多式联运“一次装箱、一单到底、全程服务”的目标要求,围绕满洲里、阿拉山口、二连浩特三大铁路口岸,在铁道部、铁路局的支持下,规划了铁水联运、国际联运班列线条,不断优化班列开行方案,围绕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示范项目,开发了新港—满洲里—莫斯科、连云港—阿拉木图、大连—满洲里等4条集装箱铁水联运国际班列,对部分班列货源实行全程代理,积极拓展铁水联运、国际联运业务。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开行铁水联运班列 9 710 列、国际班列 2 226 列,同比分别增长 38.5% 和 51%,完成铁水联运运量 193.6万TEU,国际联运运量 49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9% 和 38.6%。

(2)开好“渝新欧”班列。中铁集装箱公司与重庆市政府,以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有关部门合作,使用统一运单,联合搭建平台,建立各国分段负责制,实行专人全程盯控,开行了重庆—阿拉山口—杜伊斯堡“渝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全程 11 180 km,平均运行时间 17 d,比海运时间压缩近 50%,开辟了亚欧大陆快速、高效的物流大通道,为中国乃至周边国家与欧洲各国之间的集装箱运输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引起国内外同行业的积极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开行“渝新欧”班列17 列,发送集装箱 1 404 TEU。

(3)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一年来,中铁集装箱公司先后与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等 12 个国家的铁路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进行了项目合作洽谈,加强业务往来;与重庆市、大连市等地方政府,以及大连港、连云港、青岛港、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中外运等港航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公司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实现运输组织优化与管理

在铁道部运输局调度统一指挥和铁路局调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铁集装箱公司坚持运输组织数字化管理,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运输保障能力。

(1)实行箱、车、货有效衔接。以铁水联运、国际联运和“点对点”快速班列运输为重点,加强货源掌控,要求公司、分公司、中心站和直属站三级调度人员掌握货源分布,掌握“门到门”运输距离和时间,科学安排空箱调整,实现箱、车资源与货源的有效衔接。

(2)提高箱车运用效率。强化区域合作,集装箱专用平车、空箱调整采取以重顶空,阶梯式排空,双向对流,多点循环。运输组织效率上采取“三压缩五提高”(压缩大点箱,压缩专用平车周转时间,压缩无效付费;提高箱车运用效率,提高场站利用率,提高装卸机械作业效率,提高集装箱重来重去比例,提高区域运输组织能力)。2011 年,集装箱停时、周转时间、专用平车周转时间分别同比下降 0.4 d、3.1 d和 0.6 d;铁路空箱平均运距 1 120 km,同比下降15%;铁路箱利用率同比增长 12.8%。

(3)强化班列开行和维护。在直属站、中心站和大的集装箱办理站之间组织开行“点对点”集装箱快速班列、“客车化”集装箱班列、小编组城际快速集装箱班列和集装箱循环班列,不断提高班列的正点率和满轴率,提升班列开行质量,有效吸引公路货源。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开行各类集装箱班列 12 032 列,同比增长 38.2%。

4 加强场站、装备和信息化建设

中铁集装箱公司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强场站和装备基础建设,不断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1)积极推进场站基础建设。按照全路统一规划,公司采用世界先进的场站管理和作业模式,积极推进中心站建设,建立了智能门检、箱号自动识别、无线网络终端传输等信息系统,配备了先进的集装箱装卸设备;投入 6 000 余万元,对杨浦、大朗、阿拉山口直属办理站进行了改造,大力改善场站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健全物流配套功能。

(2)提升箱、车装备能力。结合市场需求,公司组织研发了大容积、重载、宽体通用箱,有效提高了运输能力;针对铁路箱和专用平车不足的现状,集中购置了 4 000 辆 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和 11 000 只20 英尺箱,不断提升箱、车装备能力。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公司组织开发了多式联运综合业务系统、集装箱付费测算系统,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上查询、信息追踪等物流服务业务,实现了分公司、中心站、直属站之间的点对点信息交换,实现了与大连港、连云港等主要港口调度对接和信息共享;加快推进装卸作业智能化研发,在重庆、成都等中心站实现了门吊半自动化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场站作业智能化水平。

5 加快推进安全基础建设

中铁集装箱公司以确保集装箱运输绝对安全为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三点共识”,把握“三个重中之重”,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加大安全风险控制,安全专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1)推进管理规范和作业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公司组织修订和建立了 15项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以及中心站、直属站作业标准体系;按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制定了公司装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机械设备“管、用、养、修、造”新体系的建立。

(2)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围绕防止集装箱坠落、人身伤害和火灾爆炸 3个目标,确立了承运受理、装车落锁、超载偏载等 10 项安全风险防控点,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一大批影响运输和人身安全的关键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超前控制、过程控制。

(3)做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机制,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订应急处置预案;组织直属站、中心站按照贴近实战、贴近实际的要求,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检验和完善各类预案,提高可操作性和应急处置能力。

6 下一步发展方向

2011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在铁道部的正确领导和各铁路局的鼎力支持下,集装箱铁路运输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铁道部党组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12 年,中铁集装箱公司将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全路运输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快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努力打造铁路物流先导企业。

(1)优化集装箱班列产品。以“百千战略”为契机,建立以客车化班列为核心产品、普通班列为补充的班列产品体系;细化客车化班列货源组织方案、运输组织方案、物流服务方案,确保货源有效保障、资源优化配置、运输组织高效、物流服务配套;推进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加强口岸运输组织协调,构建覆盖国内主要港口和铁路口岸的集装箱铁水联运、国际联运快捷通道,实现铁水联运增量 20% 的目标。

(2)大力发展“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全程物流服务产品价格管理及清算体系,对内便于核算经营成本、简化清算手续,对外实现规范服务、公开报价;加快在港口、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主要货源集散地设立经营网点,完善物流经营网络;加大特种集装箱的研发与制造,做好低危品、散装水泥、军用物资等货源的开发,积极推进集装箱铁路军事运输,拓展高端物流市场。

(3)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物流服务信息化、运输指挥数字化、场站作业智能化为目标,加快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2012 年实现中心站、直属站业务网上办理;推进物流商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与海关、金融机构、港航企业等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搭建集装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4)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快装卸设备更新改造,推广门吊作业半自动化控制,研究 GPS 在装卸作业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装卸生产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组织购置 3 500只干散货箱、5 500 只不锈钢罐箱、20 000 只通用箱,做好铁路宽体通用箱的运输和推广,实现增运创效;加快箱号智能识别系统在直属站的应用,升级集装箱追踪系统,提高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

(5)全面提升货运服务质量。以货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货场建设为重点,改善设备、设施和服务环境,加强公司客服中心建设,完善服务质量内外部监督机制,开展第三方货运服务满意度测评,树立铁路集装箱运输新形象。

(6)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建立和完善以效率与效益为导向的箱、车调整机制,研发空箱调整审批系统,提高运输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调度精细指挥,强化日班运输分析,狠抓箱车资产利用率、周转时间等效率指标;优化区域运输组织协调,提高班列运输组织效率,为打造铁路物流先导企业提供运输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中心站铁水货源
更正
山钢5100m3高炉提高铁水装准率的实践
印度连续招标,中国货源占比五成
转炉低铁水比冶炼技术及生产实践
中国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总值统计(2017年1-12月)
一带一路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经营产品分析
基于Bootstrap的高炉铁水硅含量二维预报
卢成: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大有可为
中国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总值统计(2013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