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①

2012-08-03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海波

中国商论 2012年18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江 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江 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胡 海波

自主创新是由我国率先提出,并在新的发展阶段得到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国外对自主创新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认为它是与模仿行为相对的,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倾向于强调它的自主开展性。

从文献检索结果看,近几年国内关于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不仅在一些理论文献和政府报告中不断阐述自主创新的相关基本问题,而且也有一些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些关于自主创新的调研工作。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尚未有较为权威的研究结论,可以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处于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国内理论界主要从内涵、宏观层面、以企业为对象的微观层面和创新主体等方面对自主创新展开研究,而且在这些方面理论界并未达成共识。这里不一一阐述,本文着重回顾学术界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过程及相关成果。

1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但在国外文献中很少被使用,因而,可以说,这一概念是在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但是,因为有些学者侧重于从国家和地区的宏观角度研究,有些则侧重于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研究,这种侧重点和视角的不同造成了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和内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柳卸林、胡志坚等人认为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即是区域创新能力,并采用定量测度和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陆立军等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强调了企业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和创新网络的功能,并将评价对象扩展到了县市级区域;温瑞珺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积极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在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郝永平等在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场域(由创新资本、创新制度与创新习惯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概念,并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场域各个基本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王忠辉、支军等人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围绕市场需求在经济区域内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组织进行的知识创新,并将知识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技术创新的能力。

2 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的来讲,目前理论界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尚不繁荣,其一,国外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其二,国内也仅有极少数的研究者作过一些较模糊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方面的重要意义、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上,而且也仅针对某一具体产业(如陶瓷产业、茶叶产业、汽车产业、光电子产业等);另外,部分学者(北京大学路风教授等)和研究机构(科技部课题组等)也推出过产业自主创新方面的调研报告,其中科技部组织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化工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生物中心、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等专题研究课题组分别调研了钢铁工业、石化工业、船舶工业、汽车产业、纺织工业、生物产业、软件产业、发电设备制造业、核电装备制造业、航空工业等十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分别撰写了各产业的调研报告。他们从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各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产业的调研过程中,专题组均取得了一些与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数据资料。尽管他们没有构建具体完善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数据罗列也非常零散,但在数据资料的指标选取思路上还是值得研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时适当借鉴的。

但是,目前较少有研究者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具体的实证评价,我们仅能找到几篇以产业自主创新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梁剑对我国铁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从自主创新的资源、活动、产出能力和环境等四个方面的12个二级指标评价铁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孙浩和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治分别以“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为题分别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不同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孙浩认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等三方面,并由此构建出25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李治设计的汽车产业自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这样的评价角度均未能很好地体现产业和企业两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认为简单来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产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能力,由此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下了一个相对较明确的定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是各类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与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密切相关,其基础组成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该产业内所有企业主体为解决本企业生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形成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活动所需能力的集合。该定义强调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基础作用,也清楚地指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性,但不能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即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分析和确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和指标时必须要考虑技术创新能力要素。不过,上述研究中未能具体展开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性的论述,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此外,辽宁大学高闯等人利用AHP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自主创新活动投入(R&D项目经费、R&D项目数、R&D项目人员数)、自主创新活动产出(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拥有数)、自主创新载体(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数)和技术获取能力(引进国外技术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等四个方面及11个三级指标构建的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层级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2004年和200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3 综述与展望

3.1 对现有研究的综述

综合来看,现行关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种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1)指标要么过于庞杂,要么过于简单,没有重点突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一些研究者为了反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地罗列了各种可能的指标,数量虽然巨大,但其中能够集中反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指标偏少;相反,另外一些研究者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解又过于片面和狭隘,提出的指标体系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容也并未能准确涵盖。

(2)对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在理论层次上进行的,很多指标难以量化甚至根本不可能量化,所需数据无法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取。因此,这类指标体系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只限于学术界进行理论探讨。

(3)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模型研究彼此脱节。许多模型研究者不是基于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再去构建其评价模型,故操作性较差。国内较少有将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集于一体的研究成果。

总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化评价应该利用什么样的调查体系来采集数据、运用怎样的统计方法、采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国内外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比较薄弱。就此而言,后续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多数研究者仅将目光集中于自主创新的内涵特征(并且没有较为统一的界定)、重要意义和对策建议上,而很少关注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相对准确且全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研究均针对微观的企业或宏观的国家(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问题展开,而欠缺对产业这一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问题的研究。

然而,在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地区都倡导开展自主创新的背景下,研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评价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明确产业优势和劣势,确定各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产业重点。

[1]黄少波.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06.

[2]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5).

[3]陆立军,朱海就,陈愉瑜.区域创新— —基于浙江的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温瑞珺,龚建立,王黎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9).

[5]郝永平,张国举.建构自主性创新场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求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 (6).

[6]王忠辉,苏永明,李志强.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22).

[7]支军,王忠辉.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理论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管理世界,2007(5).

[8]鄢涛,解敦亮,张纯.景德镇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研究[J].企业经济,2006(12).

[9]江用文,陈宗懋.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5).

[10]杨沿平,方海峰等.关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汽车工程,2007(10).

[11]科技部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2]梁剑.我国铁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3]孙浩.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14]李冶.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5]高闯,韩亮亮,王振鑫.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6).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