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骨转移引起骨髓坏死1例临床分析

2012-07-02于远军权城于箭

当代医学 2012年27期
关键词:涂片骨髓疗程

于远军 权城 于箭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骨髓造血组织及基质细胞因白血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放疗损伤而发生的坏死。骨髓坏死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变化[1],一般预后较差。由于临床患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往往对出现的病例不能及时做出判断,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将2011年8月我院肿瘤内科发现的1例因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髓坏死病例予以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8岁,2011年8月15日,出现无明确诱因后背疼痛,进行性体重减轻5kg,无咳嗽、咳血,活动后气短。在我院门诊行CT检查,右肺门占位性病变,考虑纵隔型肺癌伴纵隔多发性淋巴结转移,为进一步治疗入院。8月23日入院查体:神清,双肺呼吸音清,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右颈部触及1.0cm×1.5cm淋巴结,质硬,固定,无触痛,颈静脉怒张。皮肤无黄染、出血。8月25日午后发热,体温38℃,不伴寒战,不咳嗽,无明显咽痛。8月28日,体温37.9℃,患者主述两边髂骨,骶骨疼痛。

1.2 外周血检查。见表1。

表1 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

1.3 生化指标检测 8月23日,患者谷丙转氨酶(ALT)83U/L,谷草转氨酶(AST)76U/L,碱性磷酸酶(AKP)147U/L,乳酸脱氢酶(LDH)1442U/L(参考范围:ALT1~41U/L,AST1~37U/L,AKP 26~117U/L,LDH114~240U/L)。

图1 58岁男性肺癌患者,入院时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细胞呈溶解状态结构无法辨认。Wright 10×100。

1.4 肿瘤标记物检测 8月23日,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00μg/L,癌胚抗原(CEA)3.6μg/L,甲胎蛋白(AFP)4.2μg/L,糖类抗原50(CA50)3U/L(参考范围:NSE 0.1~24.5μg/L,CEA 0.1~10μg/L,AFP 0.1~10μg/L,CA50 1~30 U/L)。

1.5 病理及骨髓细胞学检查 8月29日,病理结果,骨髓穿刺涂片:查到肿瘤细胞,考虑上皮来源(因细胞变性肿瘤细胞数少不宜分类)。

8月29日骨髓细胞学检查,左髂前行骨髓穿刺,骨髓外观呈果冻状,淡红色,骨髓中大部分有核细胞形态结构模糊不清,无法分类计数,考虑骨髓坏死,见图1。8月30日,左、右髂后行骨髓穿刺复查,其中右侧髂骨髓外观呈淡红色果冻状,左侧多次干抽,后勉强抽出少量淡黄色果冻状液体,涂片检查均为有核细胞形态结构模糊不清,考虑骨髓坏死。9月23日,右髂后行骨髓穿刺复查,骨髓外观呈淡红色,骨髓颗粒较少。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多,部分成熟粒细胞和红细胞形态可辨,提示骨髓坏死。

10月25日,右髂后行骨髓穿刺复查,骨髓外观红色,骨髓颗粒可见仍不多,涂片提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红两系尚增生,巨系增生低下,血小板散在可见。髓片中可见散在或成团分布转移癌细胞,提示骨髓坏死恢复可见转移癌细胞,见图2。11月16日,左髂后行骨髓穿刺复查,骨髓外观红色,骨髓小粒中等,涂片示,骨髓增生低下,粒系尚增生,红巨两系增生低下,血小板散在可见,髓片中未见转移癌细胞。

1.6 影像学检查 8月23日CT结果:纵隔型肺癌侵犯周围大血管,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癌。8月25日上腹增强CT结果:肝内多发转移癌,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左肋骨转移。

1.7 临床诊断 右肺癌骨髓转移、肋骨转移、肝转移。

2 治疗方法与效果

考虑该患者多处转移无手术指征,化疗可控制病情,经家属同意9月5日采用EP方案进行化疗:VP16 0.1g第1~3天,DDP 30mg第1~3天。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辅以抗感染、抗贫血等支持疗法。9月23日骨髓涂片示:骨髓仍坏死。9月26日EP方案第2个疗程,10月25日骨髓涂片示:骨髓坏死已恢复,但仍可见转移癌细胞。10月28日进行第3个疗程。11月16日骨髓涂片示骨髓坏死恢复且未见转移癌细胞,但骨髓增生低下,外周血幼稚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偏低。11月17日进行第4个疗程。12月16日进行第5个疗程,目前该患者仍在治疗中。

图2 肺癌骨转移引起骨髓坏死患者,进行两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细胞形态清晰,可见转移癌细胞。Wright 10×100。

3 讨论

从1924年Graham在镰状细胞贫血的患者首次发现骨髓坏死以来,临床上已经有不少的病例报道,其中以白血病骨髓坏死临床上报道较多[2-3],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感染均可导致,由于骨髓坏死常由隐匿的恶性疾病引起,起初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骨髓坏死的临床症状中首先有全身骨痛并伴有局部触痛且有发热[4],体温常高于38.5℃,还伴有乏力、黄疸、白细胞增高、进行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生化指标中血清LDH、AKP、AST等升高,由于组织中LDH浓度比血浆高很多,所以骨髓坏死时LDH升高明显,还可见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是骨髓坏死诊断的主要依据,骨髓穿刺时常见干抽或抽出来呈果酱样,粉红色或淡黄色骨髓液,瑞氏染色后可见骨髓细胞的轮廓特征消失,边缘不规则,细胞周围常有无定形嗜酸性物质填充。由于骨髓坏死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Dunn等[5]报道在骨穿和活检的10270例患者中,发现骨髓坏死38例,总发生率为0.37%,临床偶尔出现时会误认为是涂片不当所致,怀疑此病时应多部位采集骨髓以避免漏诊。

本例患者首先以后背疼痛就诊,影像学提示肺门部肿瘤入院,经病理及增强CT诊断为右肺癌伴骨转移,肝转移。该患者入院后就出现发热及两边髂骨、骶骨疼痛,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小板数量逐渐减少。生化指标中ALT、AST、AKP均升高,LDH升高明显,肿瘤标记物中NSE升高明显。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病理提示查到肿瘤细胞(考虑上皮来源),骨髓涂片检查时,骨髓液外观呈果冻样淡红色,经瑞氏染色显示有核细胞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周围被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所填充,考虑肿瘤骨转移引起骨髓坏死。后经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均提示骨髓坏死。由于血小板逐渐降低到47×1012/L,随时可能出现出血的可能,临床采用EP方案进行抢救性化疗,辅以激素和抗生素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白细胞下降到正常范围,血小板开始回升,说明治疗有效,随后依次进行以后疗程的治疗,并跟踪检查骨髓坏死状况,第3个疗程后骨髓检查时骨髓细胞形态已经正常且未见肿瘤细胞转移,治疗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将治疗持续下去。

临床上导致骨髓坏死的病因报道比较多见,本例报道中不仅从患者的发病初始症状、临床诊断而且从治疗方面对骨髓坏死进行探讨。骨髓坏死的治疗,关键是对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由于肿瘤骨髓转移所造成的坏死,主要为肿瘤细胞侵犯骨髓,阻塞骨髓微血管及对氧的过量需求所致[6],所以对原发病的治疗是关键。化疗是杀伤肿瘤的有效手段,国内也有ALL引起骨髓坏死予以DVP化疗骨髓坏死消失的报道[7],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赵国军等[8]报道:在肿瘤患者中强化疗也可以出现骨髓坏死现象,化疗药物的剂量的使用很关键,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总之,对于肿瘤患者应常规进行骨髓涂片检查,能及时发现骨髓癌转移所致骨髓坏死,并有针对性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肿瘤转移引起的骨髓坏死预后都很差,多数患者会在确诊后短期内死亡[9],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需要进一步探讨此类疾病的综合治疗。

[1]何争春,曾云,杨绵本.骨髓坏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0,21(3):84.

[2]金波,曲晓静,刘云朋.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骨髓坏死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2):719.

[3]林聪猛,叶宝国,郭孟贤,等.血液肿瘤致骨髓坏死26例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3,12(5):296.

[4]赵安成.骨髓坏死的实验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17(6):45.

[5]Dunn P,shin LY,Liaw SJ,et al.Bone marrow necrosis in 38 adult cancer patients [J].J Formos Med Assco,1993,92(12):1107-1110.

[6]张景茹,吕颖贇,刘莉.骨髓坏死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66.

[7]郭笑如,林芳,傅吉春,等.骨髓坏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99-300.

[8]赵国军,李俊梅,粟占学,等.骨髓坏死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16(12):1526.

[9]杨熙,林赠华,刘红,等.以骨髓坏死起病的肺部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交通医学,2011,25(2):186.

猜你喜欢

涂片骨髓疗程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18F-FDG PET/CT诊断骨髓纤维化1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