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味七附汤治疗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2012-06-21柴燕萍王继琨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多形性房性主要症状

柴燕萍 王继琨

1.云南省个旧市中医院,云南个旧 661400;2.云南省个旧市传染病医院,云南个旧 661000

多形性(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甚为复杂,鉴于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理想药物的情况下,对参味七附汤治疗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除外房室传导阻滞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8例均符合自律增加性、心房内起源点增多的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除外房室传导阻滞者)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中医辩证参照1980年全国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座谈会制定的考核标准[2]的要求。病人就诊时即随机分为参味七附汤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以下称对照组)。

2007年7月—2012年7月在我市中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共同治疗的治疗组104例中,住院治疗86例,门诊观察18例;男性36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5±15.4)岁;病程在1年内者8例,1~5年 10例,5±7年 74例。10±20年 8例,20年以上者 3例,不详者1例。病因均归属于冠心病。中医辩证属偏阳虚者78例(夹瘀13例,夹痰湿4例),偏阴虚者13例(内夹瘀 3例,夹痰 1例),难于辩证者13例。

对照组54例,均为同期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 18例;平均年龄(54.1±8.2)岁;病程在 1年内者 8例;1~5年13例,5±10年5例,10年以上者3例,不详者1例,均归属于冠心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均以参味七附汤为主加减治疗。该方组成 (人参50 g、五味子 20 g、三七 50 g、附子 50 g),1 剂/d,水煎 3 次,取汁 350 mL温服,病情较重者高位高压保留灌肠,2次/d,150 mL/次,连用20 d为1个疗程,部分病例服2~3个疗程,服药期间未使用其它抗心律失常之药物。但个别病人视病情临时对症采用西医常规处理。

兼淤血加用桃仁、红花、川芎或丹参针20 mL加入10%葡萄糖150 mL静脉滴注,1~2次/d。

兼痰湿者加用陈皮、薏仁等。

对照组分别用异搏听、奎尼丁、心律平、极化液、APA方案[3]治疗,肺部感染者加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V、拖布拉治疗。

2.2 观察方法

该资料在服药前均经心电图确诊,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登记,记录自觉症状:心悸、胸闷、气急、头晕、乏力,并按光景计分法打分,填写1次/d,3 d复查心电图1次。

3 结果

3.1 参味七附汤对幸福内异位起源点的作用

治疗组104例治疗前心电图长描记心房率平均为124.8次/min,治疗后心房率平均为 90.4次/min,平均减慢(34.4±2.15)次/min(均差值±标准误,下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

3.2 参味七附汤对自觉症状的改善

治疗组104例主要症状的统计,心悸98例,胸闷69例,气急80例,头晕57例,乏力63例。经本方治疗后,主要症状全部消失71例,占68.3%;显著改善(主要症状消失≥80%)9例,占8.6%;有效(主要症状消失>60%)20例,占19.4%;无效(主要症状消失<60%或加剧)4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1%。该方对冠心病所致的多形性心动过速的自觉症状改善有良好效果。见表1。

表1 104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值比较

3.3 该方与中医辨证的情况

治疗组分阳虚和阴虚两证,其中阳虚者治愈率经率差异显著性υ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虚患者疗效远不如阳虚者。

3.4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的综合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率减慢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6.5%,治疗组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86.1%。由此可见该方在减慢心率方面两者差别不大,而在改善自觉症状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级心率的自身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级心率的自身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前均值 治后均值 治疗前后(±s)治疗组对照组104 54 124.8 126.1 90.4 92.3 34.4±2.15 33.8±1.98

4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简称冠心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突然死亡(猝死)。由于心肌短暂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的发作,通常有冠状动脉血流绝对减少或心肌耗氧量突然增加两种情况,在休息时可以发生,但更多的是在心脏因各种原因负担加重,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脏需要时发生。当心绞痛发作时,通常伴有心率加快、高血压,治疗心绞痛主要在于减少心肌的耗氧量,降低血管阻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终止心绞痛发作。

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引起冠心病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机理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由于心房内有多个起搏点交替释放冲动所致,或房内传导系统缺血,心房肌不应期长短不一,激动在房内结间束内折返并互相干扰融合而导致MAT。近年来发现在MAT发作时.常有血浆儿茶酚胺增高,促使心肌细胞内Ca2积贮,形成Ca2+负荷过度,导致触发活动形成而产生MAT,现认为系肌袖性紊乱性心房律所致,可诱发心房颤动。

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因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有赖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主水等功能正常。其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尤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浊多见。但虚实两方面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病机关键。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血瘀、痰浊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心阳虚最为常见。以上病因病机可同时并存,交互为患,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下述病变: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甚至脉微欲绝;心肾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而为咳喘、水肿,多为病情深重的表现,要注意结合有关病种相互参照,辨证论治。

虚劳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瘀血、痰浊、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寒冷、饱餐、劳累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在安静时或无明显诱因发病。

冠心病所致的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且又是极顽固的病症之一,其中医常归之于虚劳(心、肺、肾皆虚),舌多偏淡,脉常为极、脱、浮合,釜沸脉。此病病位在心、肺、肾。以肺气虚弱,心阳不足,而至心脉淤阻,肾失所温为主要病因病机。但是,肺“主起、司呼吸”、心“主血脉”,然“心本乎肾”,肾“主水、纳气”,三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在治疗中,我们发现,重治心、肺、兼治其肾,辅以活血化瘀,方能收到良好效果,此治法与中医辨证论治之精要不期而合。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体会到,以温阳补肾、摄心、活血为组方原则的参味七附汤在抑制心房内异位起源点(有效率87.5%),改善冠心病所致的多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自觉症状 (有效96.1%)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在中医辨证治疗方面偏阳虚者显效率优于偏阴虚者。该方尚且在病人出院后巩固疗效,降低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延长寿命方面展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1]黄苑,等.临床心电图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9-303.

[2]冠心病辩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辩证试行标准[J].中医标准,1980(8):606.

[3]江洪,刘和棠,魏捷,等.PSVT急诊复律的药物方案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1991,11(6):26-27.

猜你喜欢

多形性房性主要症状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稳心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心律失常45例
吕培文辨证论治多形性红斑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