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2012-06-21张建玲

中外医疗 2012年32期
关键词:桑白皮胸膜炎胸水

任 伟 张建玲

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胸腔积液的半数以上,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干咳、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全国第三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结核性胸膜炎占结核病总数的2.5%[1]。对40岁以上胸腔积液病因分析显示,40岁至59岁结核性为61%,60岁以上为18%[2],因此60岁以下患者胸腔积液常见原因为结核性。目前内科治疗普遍采用胸腔抽液及全身抗结核治疗,但个别患者疗效差,病程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及经济负担。笔者对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18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2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18例患者为收治的胸膜炎患者,均符合《内科学》[3]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恶性、细菌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及活动性肺结核、心肝肾等系统慢性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其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19~65岁,平均33.6岁。均为单侧胸腔积液,胸水量少到中量(超声显示积液量为20~60 mm),其中包裹性积液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所有病例均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应用2HRZE/4HR 方案,具体剂量为异菸肼(H)0.3 g/d、利福平(R)0.45~0.6 g/d、乙胺丁醇(E)0.75~1 g/d均为空腹顿服,吡嗪酰胺(Z)1.5 g/d,可分次服。

1.2.2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4]。方剂均以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1.2.2.1 邪犯胸肺型 证见: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肋刺痛时,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治以和解宣利,方以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 10 g,黄芩 10 g,枳壳 10 g,半夏 10 g,桔梗10 g,瓜蒌 15 g,赤芍药 10 g,桑白皮 10 g,甘草 6 g。 胸肋痛加延胡索 15 g,桃仁 10 g。

1.2.2.2 饮停胸肋型 证见:咳嗽,胸肋胀闷,咳唾引痛,呼吸甚则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治以逐水祛饮,方以椒目瓜蒌汤加减,川椒目10 g,瓜蒌10 g,桑白皮10 g,葶苈子 10 g,苏子 10 g,茯苓 15 g,陈皮 10 g,半夏 10 g,半夏10 g,丹参 10 g,赤芍 10 g。水胀严重加白术 15 g,桂枝 10 g,赤小豆15 g。

1.2.2.3 络气不和型 证见:胸肋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治以理气和络,方以相符旋覆花汤加减,香附10 g,旋覆花10 g,杏仁 10 g,陈皮 6 g,半夏 10 g,茯苓 10 g,丹参 15 g,当归 10 g。久痛不已加桃仁10 g,赤芍10 g,红花6 g。

1.2.2.4 阴虚内热型 证见:呛咳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肋闷痛,痛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治以滋阴清热,方以泻白散加减,桑白皮 10 g,地骨皮 10 g,百部 10 g,沙参 10 g,天花粉15 g,川贝母 5 g,鳖甲 20 g,甘草 6 g。气虚血瘀加太子参 30 g,赤芍15 g。

1.2.3 试验周期12周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如胸水吸收不佳予口服强的松20 mg/d顿服,逐渐减量,4周后停药。试验组:常规治疗+中医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胸部X片或超声显示胸水完全吸收。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减轻,胸部X片或超声显示胸水明显减少。③好转:临床症状、体征较前改善,胸部X片或超声显示胸水减少。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胸部X片或超声显示胸水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于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胸膜出现的充血、渗出、坏死、增生和纤维化等炎性病变,是难治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病变在早期时大多数患者胸腔积液可吸收痊愈,如果早期未及时诊治,大量纤维蛋白就会沉积在胸膜脏壁层形成纤维粘连带,导致胸膜肥厚的形成。

该病属于中医“悬饮”范畴,发病机理主要责之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盛,水饮内停。饮停胸类,阻碍气机,痰浊瘀滞,暗耗阴液为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故治疗时应辨证论治,分清标本虚实。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将入选患者辨证为四型而分治;邪犯胸肺型药以柴胡、黄芩和解清热,半夏、瓜蒌化痰开结,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枳壳、桔梗、赤芍药理气和络;饮停胸肋型药以桑白皮、葶苈子泻肺逐饮,苏子、陈皮、半夏降气化痰,川椒目、茯苓利水导引,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络气不和型药以旋覆花、杏仁、半夏理气化痰,陈皮理气解郁,丹参、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化瘀通络;阴虚内热型药以桑白皮、地骨皮清肺降火,沙参、天花粉养阴生津,百部、川贝母润肺止咳。本组研究中,两组疗效均比较好,但观察联用中药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明显,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采取中医辨证、分型分治,见效快、疗效好,不仅能防止抗痨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能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缩短疗程,有效的提高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愈率,是一种较好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

[1]马玙,竹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246.

[2]黎勇,段世芳,肖秋元,等.40岁以上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流行病学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9,27:74-75.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桑白皮胸膜炎胸水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胸水癌细胞以及胸水cfDNA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
“内外兼修”的桑白皮
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
羊传染性胸膜炎的治疗策略研究
羊传染性胸膜炎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