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

2012-06-19党伟曹阳张宪赵晓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氟伐他汀调脂高脂血症

党伟,曹阳,张宪,赵晓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48)

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影响糖代谢,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对于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降脂药可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高血脂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5.1±5.6)岁。所有患者均依据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3]。所有患者均为原发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关于高脂血症诊断标准[4]。病例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者;②既往行支架置入术者;③伴有严重感染、酗酒、骨骼肌疾病、器官移植术者;④正在接受贝特类、利福平、红霉素等药物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 mg组(43例)和40 mg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治疗,并于服药前2周停用其他调脂药物和影响血脂代谢药物。20 mg组给予氟伐他汀20 mg,每日1次;40 mg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d,连续用药12周。分别于治疗前、4周、8周和12周测定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胆固醇(TC)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并于患者入院前及治疗12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

1.3 疗效评价 冠心病疗效判断依据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冠心病近期疗效评定[5]:显效、有效和无效。根据显效与有效例数计算临床总有效率。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进行高脂血症疗效判定:TC和LDL-C是否达标,即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治疗目标值为TC小于4.68 mmol/L,LDL-C 小于2.60 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的比较 20 mg组总有效率81.40%,40 mg组总有效率88.37%。40 mg组总有效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2.2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调脂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TC、LDL-C和TG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40 mg组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的疗效优于2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TG上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血清hs-CRP含量的比较

经12周治疗血清hs-CRP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 mg组hs-CRP含量较20 mg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动能损害,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无改变。20 mg组1例出现轻度上腹疼痛,恶心,未予特殊处理,服药1周后症状自行消失。40 mg组2例出现轻度腹胀、腹泻,1例出现厌食,症状均在服药1周后消失。

3 讨论

目前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2]。据报道,患者血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的患病率或病死率就升高2%。高脂血症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膜,改变膜通透性、膜酶和受体功能,导致脂质浸润,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最终诱发冠心病[2]。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可有效预防、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调脂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活性,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甚至可使粥样硬化病灶缩小或者消退[5];②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③保护神经和预防血栓形成[6-7]。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有无冠心病或有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均可使冠状动脉事件初发或复发的危险性降低30%~40%。氟伐他汀是一个全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为水溶性调脂药,其代谢90%由肝脏排泄,6%由肾排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很少引起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

表2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调脂疗效比较(,mmol/L)

表2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调脂疗效比较(,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20 mg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氟伐他汀 例数周后20 mg 43 6.67 ±0.73 5.68 ±0.44a 4.72 ±0.32a 4.66 ±0.51 3.49 ±0.28a 2.73 ±0.17 TC治疗前 4周后 8周后LDL-C治疗前 4周后 8 a 40 mg 43 6.59 ±0.68 5.12 ±0.29ab 4.20 ±0.14ab 4.54 ±0.46 3.12 ±0.23ab 2.28 ±0.14ab氟伐他汀 周后20 mg 2.87 ±0.19 2.53 ±0.36a 2.48 ±0.29a 0.91 ±0.27 1.02 ±0.42a 1.17 ±0.43 TG治疗前 4周后 8周后HDL-C治疗前 4周后 8 a 40 mg 2.91 ±0.22 2.48 ±0.31a 2.46 ±0.23a 0.88 ±0.31 1.25 ±0.46ab 1.73 ±0.55ab

表3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血清hs-CRP含量的比较(,μg/L)

表3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血清hs-CRP含量的比较(,μg/L)

注: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

氟伐他汀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0 mg 43 4.76 ±1.02 2.42 ±0.96 40 mg 43 4.82 ±0.99 1.43 ±0.56 t值>0.05 <0.01 0.85 7.18 P值

本研究,通过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发现,20 mg/d和40 mg/d两个剂量组均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疗效,40 mg/d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略优于20 mg/d剂量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能降低血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40 mg/d剂量组疗效优于20 mg/d剂量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氟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而尤以40 mg/d剂量为佳。

hs-CRP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炎性反应标志物[9]。据报道,hs-CRP可使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促进泡沫细胞的生成,激活粥样斑块内膜和缺血心肌中的补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其血浓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hs-CRP水平检测可作为心血管事件良好预测示指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40 mg/d剂量组降低hs-CRP疗效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氟伐他汀可通过调脂作用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近期疗效,其机制还可能与其调节血清hs-CRP水平,减轻内皮炎症状态,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有关,而40 mg/d剂量总体疗效优于20 mg/d剂量组,但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崔璐璐,王敏,黄青阳,等.脂蛋白酯酶基因PvuⅡ多态与中国人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Meta分析[J].遗传,2010,32(10):1031-1036.

[2]周吉利,钟江华,陈宇辉,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96-1698.

[3] WHO.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643-646.

[5]刘扬,李招兵,沈严严,等.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6):587-589.

[6]张云,郝明泽,李莉,等.强化调脂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6):543-545.

[7]梁伟,杨晖,吴春芳,等.不同调脂方案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CD40配体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4):285-288.

[8]管静芝,玉泽直树.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抗氧化作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2):133-134.

[9] 童海.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9):746-750.

[10]荀靖琼,苏珂,龙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2):168-170.

[11]陈科奇.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822-823.

猜你喜欢

氟伐他汀调脂高脂血症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分析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