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经合胃经取穴针刺治疗高脂血症72例临床观察

2012-06-01吴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脾经胃经高脂血症

吴艳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1],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尤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人群血脂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其升高幅度却很惊人。据有关调查显示,健康体检人群的高脂血症患病率在80年代为17%,而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已上升至46.2%。因此,积极检查、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成为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西医均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2],但西医的治疗副作用较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研究,结合近几年的临床观察,认为脾经和胃经的穴位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就我院近3年来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梳理,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高脂血症患者均为我院针灸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9.24±7.13)岁。21例合并有冠心病,14例合并有糖尿病,1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例合并有肾病综合征。高血脂类型中,Ⅱa为1例,Ⅱb为27例,Ⅳ为44例。临床研究前停用对血脂有影响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选穴[3,4]:天枢、水道、大横、滑肉门、梁丘、足三里、商丘、三阴交、阴陵泉。另可根据中医痰、热、湿、滞辨证,辅以丰隆、公孙、水分、髀关。腹部的穴位左右分两组对称可配合电针治疗,以疏密波为宜,针刺手法根据虚实补泻兼施,留针30 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学处理,进行疗效判定,治疗期间禁烟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期患者保持日常饮食,抽血前1 d晚餐禁吃高脂饮食,空腹12 h,于次日晨取上肢静脉血,分别于针刺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8周采血,观察患者血清TC、TG、HDL-C、LDL-C。实验室血脂测定方法:TC采用(CHOPPAP)法。TG采用(GPO-PAP)法。LDL-C采用聚乙烯硫酸(PVS)一步沉淀法。HDL-C采用直接法检测。监测肝功、肾功、血糖、血压、心电图,于治疗前后各测1次,同时询问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①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②有效:达到以下任何一项,TC下降10% ~20%,TG下降20% ~40%,HDL-C上升0.10~0.26 mmol/L,LDL-C下降≥10% ~20%。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④恶化,达到以下任一项,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0.1 mmol/L,LDL-C升高≥10%。

1.5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所测各项指标分别进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仅有1例针刺15 min后有轻度心慌不适感,无大汗淋漓,考虑与晨起未进食有关,立即予以起针、卧床休息、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72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9%。

表1 用药前后TC、TG、HDL-C、LDL-C水平变化及比较()

表1 用药前后TC、TG、HDL-C、LDL-C水平变化及比较()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5.98±1.07 2.88±1.32 0.76±0.14 3.92±1.02针刺后1周 5.50±0.83* 1.92±0.55* 0.93±0.19* 3.51±0.72▲针刺后8周 5.06±0.74* 1.50±0.44* 1.07±0.27* 3.31±0.51针刺前*

3 讨论

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病。查阅文献研究显示:血脂升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5]。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防止LDL氧化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针对中老年人群应加大高脂血症的筛查,大力提倡降脂治疗,降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目标。

祖国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经的公孙穴、商丘穴有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的作用。针刺三阴交能够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6]。阴陵泉的功效是健脾利湿,调补肝肾,通利三焦。大横穴可以调理肠胃,行气通腑。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天枢、水道穴可以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大量研究证实,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血中的脂类来自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血中脂类升高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故选取脾经、胃经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使清者升,浊者降,双向调节血脂水平。

本研究资料显示,采用针刺进行干预后,72例高血脂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显著升高。针灸脾经和胃经穴位不仅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作用,而且能够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对许多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疾病也产生诸多有益作用。

[1] 李旭,王兵,秦惠基.降脂药临床用药评价.医药导报,1996,15(5):253.

[2] 赵冰清,张为,周源,等.瑶药白首乌的研究进程.时珍国医国药杂志,2006,17(12):6882.

[3] 周喜燕.李滨.针灸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50例.吉林中医药杂志,2005,25(6):39.

[4] 陈平,徐永刚,许志良,等.针灸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4972-4973.

[5] 胡大一.关注高血压,重视胆同醇应对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 次.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1):1.

[6] 康凤河.针刺治疗高脂血症32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65.

猜你喜欢

脾经胃经高脂血症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调好脾经身体棒
常推脾经孩子不挑食
最方便的健身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