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应用现状及研发中应关注的问题

2012-04-13北京市药品审评中心100053马书章田晓娟佟利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窗口期内标核酸

北京市药品审评中心(100053)马书章 田晓娟 佟利家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技术作为血液筛查的一种新方法,可显著缩短检测方法的“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血源筛查的必要手段[1][2][3][4][5]。根据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按照药品管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成熟的NAT定量检测产品,但这些产品均只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临床诊断使用许可,而临床诊断和血液筛检是两个不同的应用领域,血液筛查对试剂的要求比临床诊断严格很多。现就NAT血源筛查的研究现状及企业研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1 NAT用于血筛的研究现状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筛检的酶免检测(enzyme immunoassay,EIA)技术,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灵敏度更高的发光平台的建立,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病例报道。除了方法学本身的限制,这些危险主要来自: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以及人工操作错误。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检测的“窗口期”较长,ELISA技术“窗口期”漏检是当前影响血液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因此,单纯ELISA检测已不能有效地保障血液安全。

NAT检测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其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标本中极微量的核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可大大缩短“窗口期”。免疫学检测HBsAg、抗-HIV、抗-HCV的“窗口期”分别为56天、22天、70天[6]。在理论上,NAT技术能够显著的缩短病原体检出的“窗口期”[7]。有研究表明:NAT可将HBV、HCV和HIV感染的平均“窗口期”缩短25天(缩短“窗口期”50%)、11天(缩短“窗口期”50%)和59天(缩短“窗口期”89%)[8]。此外,NAT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的高于免疫学方法。尽管NAT技术从理论上并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的“窗口期”,但通常在病毒核酸转阳之前的血液传染性很低,可以有效地预防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因此,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NAT技术的引入可使输血传播病毒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al infection,TTVI)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对血液进行HBV、HCV、HIV NAT筛检的国家,德国和荷兰从1997年起就开始NAT筛检的尝试,英国和法国的部分血站也从2000年起开始了NAT血液筛检,美国则从1999年3月开始在FDA新药审核程序下使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常规血液筛检。纵观各国运用NAT进行血液筛检的情况,日本及欧美各国多采用以罗氏公司COBAS AmpliScreen系统及Chiron公司的TMA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各国根据自身特色,正在对各种不同的技术组合进行评估,目的是寻求一种最适合的NAT技术,既可以保障血液安全,又能保证血液的及时供给,还能做到省时省力。

我国血液制品技术管理部门从2002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原料血浆核酸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和4万份取自不同地区样本的病原体筛查,并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要求拟定了相关的技术文件[9]。在血液制品原料血浆中开展NAT检测的相关法规已在酝酿和讨论之中。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3月开始在12个省市的15个血液中心进行核酸检测试点工作,结果显示:试点后血液安全性大幅提高,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给予全国68个核酸实验室投入了1.57亿元用于核酸检测的培训和相关器械购买,使得血液核酸检测在更大范围开展,卫生部于2011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血液安全工作会议上,要求有条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的省份尽量采用核酸检测方法。

2 NAT血筛试剂研发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2.1灵敏度 迄今为止正式通过美国FDA认证可用于血液筛检的试剂仅有2种,即Roche COBAS AmpliScreen HBV/HCV/HIV和Chiron Procleix TMA HIV-1/HCV检测系统。FDA评判这些试剂是否能用于血液筛检的标准之一:必须对50cp/mL的病毒核酸的检出率>95%。相当一部分国产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或许能在某些标本上获得20cp/mL的灵敏度,但一般都很难满足95%检出低病毒载量标本的要求。2002年美国AABB年会上甚至有学者提出血液筛检试剂的灵敏度应该达到(5~6)cp/mL,才能保证不至于因为混合检测而造成的漏检,这无疑对血液筛检NAT试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酸筛查多为混样方式,由于在“窗口期”血液中HIV和HCV RNA的浓度比较高,这种混合检测的方法曾经,甚至是目前仍然被认为是提高血液安全的可接受的方案。但如果需要进行HBV DNA检测,为防止低拷贝的HBV病毒阳性血液漏检,混合样本数则不宜过大,应尽可能采用小样本数混合检测,甚至单人份检测。NAT检测最初在欧洲普遍流行96人份样本混合检测,随后逐渐更换成48人份、24人份混合[10]。Roche、Chiron新一代NAT检测系统的标准检测模式分别为6人份混合检测和单检。

2.2特异性 血液筛查对试剂的特异性要求较高,尽管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有些国产NAT试剂特异性已经很高,但考虑到血液筛查样本量大,容易因样本交叉污染、人工操作失误等因素导致假阳性出现,加上国产试剂、检测仪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差,也难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目前,除了提高国产试剂的特异性之外,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检测程序。

2.3内标物 目前,我国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生产的核酸检测试剂,多采用外对照作为PCR的质控,鲜有采用内对照的产品。但作为血源筛查的HIV、HCV RNA检测试剂,NAT检测试剂应有内标物。每个检测管都应有内标以保证阴性结果的可靠性,内标最好是在样品处理时即加入,这样能对样品处理至核酸扩增检测全过程进行监控;内标最好为RNA,便于对检测过程中是否出现模板RNA降解问题进行监控。

2.4全自动化操作 NAT操作步骤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能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便于质控,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大样本量的筛查。Roche新一代检测系统COBAS S201 MPX System实现了在同一反应管中进行HIV/HCV/HBV 3项联合检测,实现了混样/加样、核酸提取、PCR扩增/检测的模块自动化;Chiron公司新一代检测体系PROCLEIX TIGRIS ULTRIO System在对单个标本进行筛查时,可以在单一的全自动设备(TIGRIS)上进行,此设备能完成样品抽提、扩增和检测全部工作。目前,我国核酸提取设备多为半自动化操作,提取效率较差,尚未在国内采供血机构广泛应用。因此,应该对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的整个流程进行优化,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血液核酸自动化提取、扩增检测系统。

我国现阶段除了引进成熟的NAT血筛技术外,还应提高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的质量和自动化,完善国产血液NAT检测系统。这样不但可降低相应的检测费用,同时还更有利于新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血液安全水平。总之,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工作条件等相差较大,以何种具体形式开展血液NAT检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窗口期内标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内标法的研究
核酸检测
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
GC内标法同时测定青刺果油中4种脂肪酸
把握窗口期乘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