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

2012-04-13麦凤香

陕西中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曲池神经性

2007~2011 年,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40例,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均确诊为神经性皮炎。

治疗方法 取穴:皮损部位,大椎,若发于腰以上或上肢部者加配双侧曲池,若发于腰以下或下肢部者加配双侧血海。

操作:用注线法。局部碘伏消毒3遍后,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在皮损周围作等距离局麻皮丘2~6个,左手绷紧皮损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右手拿持带可吸收缝线的专用一次性埋线针,从皮丘向皮损中心以45度角刺入其基底部后,边推针芯边退针,将肠线完全埋于皮下组织中,各根线相距1~2cm,呈环状围刺皮损部,若皮损面积较大者,可在其中心部位再埋入一根。埋线材料选用PGLA医用可吸收缝线,经穴部位按常规埋法直刺2cm深后,放入肠线。所有穴位埋线后均挤捏其两侧皮肤,使出血2~3滴,消毒后以创可贴贴敷针孔。20d埋线1次,下一次皮损部埋线点宜在上一次埋线点各之间空隙选择。埋线3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在埋线期间,患者停用任何内服及外涂之剂。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皮损全退,恢复正常,随访1年以后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恢复在70%以上,瘙痒已止,或已消除,但半年内复发;有效:皮损范围缩小30%以上,瘙痒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未改善或未达有效标准。

治疗结果 本组40例,治愈3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 薛某,女,58岁。腰背部皮肤瘙痒已20余年,右肩背部皮肤瘙痒2年余,痒甚,抓破流水,四季均发,范围由小至大,缠绵不愈,屡用中西药物未能奏效,痛苦异常。查证见:腰骶局部约当第三四腰椎体处皮肤呈苔癣样变,表面粗糙,有淡红色丘疹群,范围15cm×15cm。右肩胛内上角处皮损部范围约3cm×5cm。在腰骶部皮损周围边缘向中心埋线8根,中心部埋线5根,一根垂直于皮下组织,余四根向上、下、左、右与皮肤呈45度夹角向皮损周围斜刺入皮下组织;右肩胛部皮损周围埋线3根,中心埋线1根,双侧曲池各埋线1根。术后各埋线点均挤血数滴。术后当晚伤口疼痛,2日后见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1周后恢复正常。患处皮肤在术后12d逐渐止痒脱屑,皮肤颜色由红变黯紫,逐渐恢复成正常肤色,数月后皮肤光滑平整,与正常无异。瘙痒亦未曾发作。随访2年未复发。

讨 论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由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因本病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命名为“牛皮癣”、“顽癣”、“松皮癣”,好发于颈项部,又称为“摄领疮”。是一种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的皮肤病。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系大脑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紊乱所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局部刺激如摩擦、日晒、多汗以及饮酒或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临床上治法虽多,但多易复发。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操作简单,且疗效巩固。本法通过羊肠线对局部皮肤的持久柔和刺激的作用,一方面将这种非特异性刺激冲动经传入神经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了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调整皮质紊乱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等免疫功能的调节,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并在针眼处挤出较多血液以祛其瘀血,泄其表邪,从而纠正了局部生化反应的紊乱,以利皮损的恢复。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曲池神经性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小穴位 大健康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保留部分筋膜皮下组织穿支蒂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