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方教授治疗小儿病临证经验撷析

2012-04-1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天津300052

陕西中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咳喘运化脾胃

胡 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 (天津300052)

唐方教授是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首批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尤擅长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疾患,临床用药以古方为依托,注重灵活化裁,糅合相济,灵活应用经典原方;遣方用药不求多但求精,倡导用药剂量小、处方药味简,方证相对。现将唐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呼吸系统疾病 因呼吸道与外界自然环境相通,气候冷热变化常能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引发呼吸系统疾患。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难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更易感邪而发病,常见病有感冒、肺炎、发热、咳喘等。

1.1 治疗外感病密切关注气候变化 外感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季节,如遇气温骤降,寒邪客于腠理而致发热,必用汗法,正如《幼科释谜》所说:“当其感冒,浅在肌肤,表之则散,发之则祛,病斯痊矣。”

对于发热、恶寒、无汗的表实证治以麻黄汤,处方:麻黄6~9g,桂枝9g,杏仁6~9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高热(T>38.5℃)加生石膏。而汗出热不解的表虚证则给予桂枝汤,药用: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伴周身关节疼痛者加羌活,项背不舒者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夏季暑湿之邪为患,人体腠理开泄,如因贪凉饮冷、不避风露而致寒邪束表,麻、桂恐过于温热,易致发汗太过,耗气伤津,故宜以新加香薷饮外解表寒、内清暑热、兼以化湿,药用:香薷、厚朴、银花、连翘各10g,白扁豆15g。

但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肺气卫外不固,每易感受风寒;且脾常不足,易致饮食停滞不化。对于内有食积复感风寒的小儿,使用汗法的目的是发越郁闭之阳气,取“火郁发之”之意,故发汗不可过强,对于未曾使用汗法或发汗不透者,方用汗法。

1.2 治疗咳喘侧重分经辨证 《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唐教授临床将小儿咳喘主要归于肺、肝、脾经。

在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首当其冲,致使宣降失常发为咳喘。证见咳嗽阵作,甚至喘息,音哑、恶寒、鼻塞、咽痛、口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伴发热,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三拗汤宣肺解表,处方:炙麻黄6~9g,杏仁6~9g,甘草6~9g,黄芩6~9g,瓜蒌15~30g,大贝母6~9g,前胡6~9g,热甚加生石膏,喘甚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或三子养亲汤。

在肝:小儿处于成长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故为“纯阳之体”。肝在五行属木,亦具有生长、升发之特性,故《丹溪心法》有小儿“肝常有余”之说。肝木过旺则易反侮肺金,肝火犯肺发为咳喘。证见:顿咳频发,咳甚则呕吐,尤以子时至丑时咳剧、夜寐受扰,夹痰,咽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数。唐教授提出,肝木过旺,上逆阻肺,肝病为本,肺咳为标的病机学说。以《通俗伤寒论》之柴芩枳桔汤加减,通过清泄肝经有余之火,改善少阳枢机,助肺气宣达以止咳,处方:柴胡9~15g,黄芩15~20g,枳壳、马勃、桔梗各9g,夏枯草15g,瓜蒌20g,大贝母10g,生蛤壳20g。

在脾:小儿脾胃薄弱,易被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发为咳喘。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理。证见:咳喘,晨起或活动后加重,痰多色白或黄,胸闷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治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处方:陈皮、大贝母、清水半夏各9g,茯苓、冬瓜皮、瓜蒌各15g,甘草6g,苏梗12g,痰热加胆南星。

上述各型痰多加鱼腥草、冬瓜皮,咽痛加射干、皂刺,口渴加芦根,鼻塞重加苍耳子、辛夷。

另外,如对粉尘、温度等过敏而导致的咳喘、鼻炎,则以《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化裁,另文详述[1]。

2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脾胃薄弱,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若饮食不节,恣食无度,则脾胃运化无权,轻则呕吐泄泻、厌食腹痛,重则为疳为积,影响生长发育。《育婴家秘》所言小儿“脾常不足”即是古代医家对小儿易患脾胃疾病这一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唐教授认为,健运脾胃并非单纯补脾。健脾意在恢复脾气以升为健、主湿、喜燥恶湿的特性,恢复脾胃正常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所以凡能祛除影响胃肠运化之邪,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的治疗法则均可称之为健脾,包括消积、芳香、清热、疏肝、补益、温中、涩敛等。临床常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药物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达到醒脾、助脾运化的目的。

3 典型病例 崇某,男,4岁,主因“厌食、消瘦3年余”就诊于2010年4月。患儿平素食欲不振,饥饱无常,形体瘦弱,身材矮小,头发干枯、稀疏,面色萎黄,阵发脐周疼痛,夜寐不宁,大便4~5日一行,成矢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小儿疳积。治法:芳香醒脾、理气消积、佐以驱虫通便。处方:藿香、苏梗各12g,木香6~9g,陈皮6~10g,地骨皮10g,胡黄连6g,使君子、槟榔各9g,瓜蒌仁、莱菔子各20g。上方加减化裁,用药2月,食欲改善,面色红润,形体较前丰满,大便调畅。

按:对于小儿疳积的治疗,唐教授采用自拟消疳方,虫积加使君子、槟榔,便秘加瓜蒌仁、莱菔子,食积加鸡内金,痰盛加半夏,盗汗加生牡蛎,脾虚明显合枳术丸。每周服用5剂,每月服药3周,2月为1疗程。通过醒脾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常取得满意疗效。

赵某,女,6岁,主因“呕吐、腹泻3d”就诊于2009年7月。患儿因饮食过饱出现呕吐,3~5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腹泻6~7次/d,大便气味酸腐、夹不消化食物,纳差,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滑。诊断:呕吐、腹泻。治法:芳香化湿、理气和胃。处方:藿香12g,厚朴、草豆蔻、佩兰各10g,清水半夏、扁豆各15g,茯苓、鸡内金、焦三仙各20g,服药5剂,诸症缓解,治愈。

按:对于食积导致的吐泻,每用《医原》藿朴夏苓汤加减化裁,该方具有芳香辛散、除湿运脾之功,原为湿温初起而设,唐教授用其治疗中焦运化无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气滞湿阻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常获得满意疗效。食积甚加鸡内金、焦三仙,胃热重加连翘、黄连,腹痛甚合芍甘汤,泛酸合乌贝散,暑湿季节加佩兰。

[1]胡 瑞,唐 方.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疾患举隅[J].陕西中医,2010,31(6):745.

猜你喜欢

咳喘运化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