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配伍应用

2012-04-13汤小虎胡璘媛业乾玥朱虹江杨柏枫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局方肝阳防风

汤小虎,李 波,胡璘媛,业乾玥,朱虹江,杨柏枫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和祛风通络的功效[1]。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以下简称《局方》)中天麻出现41次,见于40首方剂中,所治病证大都与“风”有关,而在治疗不同的“风证”时,由于天麻的功效发挥方向不同,与其配伍的药物也有区别。现对天麻在《局方》中的药物配伍做一归纳总结,以期能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将《局方》中40首含有天麻的方剂,按方名、组成、功用、主治、剂量、剂型、用法、炮制等条目,分别输入Excel表格。依主治推断天麻在该方剂中的功用,在确定功用的基础上,观察天麻功效与配伍环境(配伍药物)的关系,以明确天麻各功效在复方中的发挥方向及其配伍药物的关联性。

在《局方》含有天麻的40首方剂中,天麻所治疗的疾病大多与“风证”有关,含风证的方剂占37首(92.50%)。外风、内风均可用天麻。

1 天麻治疗“内风”的药物配伍

《局方》谓之“一切风”、“诸风”,属于现代中医学肝风内动的范畴,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等。用天麻配伍取其平抑肝阳和息风止痉的功效。

1.1 平抑肝阳的配伍

肝阳化风以肝阳亢甚,阳甚风动为特点,可见头痛目眩,咽膈烦闷,神思恍惚,心怔面赤,口干多渴,睡卧不安,小便赤涩,大便多秘等症。在《局方》中常用天麻与朱砂、牛黄、犀角、龙脑、雄黄、羚羊角等矿物和动物角类药物配伍,起到平抑肝阳的功用,如牛黄生犀丸、八风丹、娄金丸等。

1.2 息风止痉的配伍

热极生风,或热甚风动,出现抽搐,目睛上视,口眼相引,牙关紧急,背脊强直,精神昏塞,连日不省;或小儿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在《局方》中,常见天麻配伍麝香、白僵蚕、全蝎、朱砂、牛黄、白附子、天南星等清息之品,如至圣保命丹、八珍丹、虎睛丸。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或肾经不足,不能屈伸,脚弱少力,不能踏地,脚心隐痛,行步喘乏,筋脉拘急,腰膝不利,在《局方》中,天麻常配伍牛膝、木瓜、肉苁蓉、地黄、首乌等滋润之品,如鹿茸四斤丸、四斤丸、木瓜丸等。

血虚生风,手足不仁,言语謇涩,或健忘多嗔,肉色干瘦,四肢羸瘦,妇人诸虚等,在《局方》中,天麻常配伍甘草、当归、人参、茯苓、黄芪等益气养血之品,如术香散、苁蓉大补丸。

2 天麻治疗“外风”的药物配伍

在《局方》中外风涵盖了风邪袭表、风邪袭肺、风寒湿痹和风毒侵袭,天麻配伍所治,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包括祛风散邪、祛风化痰、祛风宣痹和祛风解毒四个方面。

2.1 祛风散邪的配伍

外感风邪,侵袭肌表,头痛鼻塞,项强筋急,当以祛风散邪为先,在《局方》中常见天麻配伍防风、羌独活、白芷、麻黄、藁本、细辛等疏风解表药物,如天麻防风丸、防风丸、拒风丹、追风散。

2.2 祛风化痰的配伍

风邪袭肺,肺气失宣,咳嗽痰盛,呕吐涎沫,或小儿惊风,呕吐痰涎,惊悸恍惚,或发瘛疭,目睛上视,《局方》中常用天麻配伍半夏、胆南星、天竺黄、木香、厚朴,如化痰玉壶丸、人参羌活散等。

2.3 祛风宣痹的配伍

风、寒、湿邪痹阻,出现肌肉顽痹,遍身疼痛,转侧不利,筋脉拘挛,不得屈伸等,在《局方》中,常见天麻配伍防风、羌活、附子、川芎、肉桂、白花蛇、川乌、虎骨、萆薢、草乌等祛风散寒除湿之品,如麝香天麻丸、秘方换腿丸、养肾散等。

2.4 祛风解毒的配伍

风湿热毒邪侵袭,热毒内蕴,发于肌肤,则皮肤瘙痒,或风寒湿毒内攻,与气相搏,筋骨缓弱,四肢酸疼痒痹,在《局方》中常见天麻配伍硫磺、白蒺藜、五加皮等,如灵宝丹、四斤丸、大通圣白花蛇散、龙虎丹、追风散。

3 结果

天麻所治病证主要为风证,在《局方》40首含有天麻的方剂中有37首,占92.50%,内外风均可应用。治疗内风主要取其息风止痉和平抑肝阳的功效,平抑肝阳的方剂有17首,占42.50%;息风止痉方剂有29首,占72.50%。治疗外风主要取其祛风通络的功效,有32首,占80%(有一方中天麻具有多个功效)。

3.1 与天麻配伍频次最多的药物

与天麻配伍的药物频次依次为:朱砂17/40、防风15/40、天南星 14/40、麝香 14/40、川芎 12/40、羌活 12/40、全蝎11/40、甘草 11/40、牛膝 10/40、僵蚕 10/40、白附子 10/40、当归 10/40、白芷 10/40、附子 9/40、龙齿 9/40、白花蛇 9/40、人参 9/40、牛黄 8/40、雄黄 8/40、桂枝 8/40、川乌 8/40、木香 8/40、半夏 7/40、茯苓 7/40、犀角 7/40、虎骨 6/40、麻黄 6/40、肉苁蓉 5/40、木瓜 5/40、天竺黄 5/40、萆薢 5/40、藁本 4/40、细辛 4/40、羚羊角 3/40、草乌 3/40。

3.2 天麻平抑肝阳功效配伍用药

天麻平抑肝阳常配伍朱砂、牛黄、犀角、龙脑、雄黄、羚羊角等矿物质和动物角类药物。

3.3 天麻息风止痉功效配伍用药

热极生风常配伍麝香、白僵蚕、全蝎、朱砂、牛黄、白附子、天南星等清息之品;阴虚风动常配伍牛膝、木瓜、肉苁蓉、地黄、首乌等滋润之品;血虚生风常配伍甘草、当归、人参、茯苓、黄芪等益气养血之品。

3.4 天麻祛风通络功效配伍用药

治疗外风若取祛风散邪常配伍防风、羌独活、白芷、麻黄、藁本、细辛等疏风解表药物;祛风化痰常配伍半夏、胆南星、天竺黄、木香、厚朴等化痰理气之品;祛风宣痹常配伍防风、羌活、附子、川芎、肉桂、白花蛇、川乌、虎骨、萆薢、草乌等祛风散寒除湿之品;祛风解毒除常配伍前述药物外,也加入硫磺、白蒺藜、五加皮等。

4 讨论

清代名医徐灵胎指出“用药有利有弊,用方有利无弊”,中药具有其各自的功效,若单独运用,功效的发挥有其局限性,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容易显现。若根据药物功效发挥方向,通过与某些药物的合理配伍组合,形成中药复方,则所用药物的功效可以加强,而毒副作用可以降低,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药物的功效在复方中的发挥方向,除受其配伍环境影响外,还与剂量、剂型、炮制、用法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研究以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中的天麻为研究对象,探讨天麻功效与配伍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显示天麻主要适应证是各种“风证”,内外风皆治,盖天麻历代医家谓之“治风神药”,“定风草”(《药性论》、《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草部》),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和祛风通络的多重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天麻主要化学成分有天麻素、天麻醚苷、对羟基苯甲醇、派立辛、对羟苄基乙基醚、柠檬酸、琥珀酸和谷甾醇以及多糖类成分。其中天麻素含量达0.33%~0.67%,具有镇惊、抗癫痫、镇静、安眠等作用,可治疗惊风、抽搐、肢麻、手足不遂、口眼歪斜、头痛、眩晕、失眠、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痴呆症、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

《本草衍义》云:“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研究发现,天麻在儿科风证中应用尤其广泛。盖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气血不充,易化热动风,用天麻有两层含义,其一起预防作用,防治患儿肝阳上亢,出现动风之兆,常加用天麻以平抑肝阳;其二起治疗作用,以息风止痉,也常加用天麻。此外,天麻尚有补虚的功效,用于肾虚和气血亏虚的病证,如木瓜丸、四斤丸、换腿丸等,正如北宋翰林博物学家沈括所云:“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天麻)为第一,此神仙补理、养生上药。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梦溪笔谈·药议》)总之,药物的功效通过配伍可以张扬其性,配伍是否对多功效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有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所研究的仅仅是《局方》一书中天麻的配伍,也许有挂一漏万之嫌,为此,已开展对历代医籍较大样本的资料收集,目前已收集近一千五百首含天麻的方剂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1]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8-409.

[2]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3]肖永庆,李丽,游小琳.天麻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35-36.

[4]王绍柏,余昌俊,周富君.天麻规范化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2.

猜你喜欢

局方肝阳防风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春天要防风防湿,避免湿热伤身
大楼的防风攻略
C919机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签发大型客机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
四十感怀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Y12F飞机噪声局方并行试飞适航审定技术
《日本藏西夏文文献》收录汉文刻本《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残片考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ZTGC-TD-2011D便携式色谱仪防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