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2012-04-12黄朝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海南省海南

黄朝阳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 海口 570203)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4年,海南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农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9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59.15亿元,增长近3.4倍,形成了极具热带高效农业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但海南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农业生产方式还很大程度停留在资源消耗型的状态,极大制约了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海南农业发展模式改革,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是解决海南省农业发展中问题的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当前海南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这具体表现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热量与光照资源几个方面:其一,水资源。海南省水资源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等3大类构成。由于海南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降雨量相当充沛,年平均的降雨量值可达1639mm。但又因岛屿地理环境的特点,少雨季和多雨季差别十分明显,其中多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总雨量可达1500mm,占到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昌化江、南渡江、万泉河是海南省的三大河,全省拥有松涛、大广坝、万宁、长茅、石碌、牛路岭等大型水库,其中松涛水库是目前海南省的最大水库,总库存水量达33.4亿m3,灌溉面积大约为14.5万hm2。另外,据有关地质勘探部门勘测,全省可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约为25.3亿m3。总体上看,海南省的水资源一方面总量较为丰富,另一方面功能性缺水现象仍然存在。

其二,土地资源。海南省有中国最大“热带宝地”之称,全省陆地总面积为353.54万hm2,全省耕地面积约为43.84万hm2,占总面积的12.4%,其中:旱田面积约为5.07万hm2;水田面积约为18.10万hm2;旱地面积约为20.67万hm2。由于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海南省农业可终年种植,很多作物可年收2~3次。目前,海南全省未被开发的土地约有26万hm2,后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90%左右示开发土地都直接用于发展农业,可利用潜力大,这就为海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三,热量、光照资源。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因而气候资源非常优越,被称为“天然大温室”,是培育难繁育种的理想宝地。海南岛终年长夏无冬,总光照辐射量可到585.76kj/cm2,而年平均的气温值也有22—26℃,就连最冷的1和2月份的温度都有16到21度左右。年光照值在1750到2650小时之间,光温异常充足,光合潜力大。海南岛全年无霜冻,冬季依然温暖,因而作物大多可以年种三次,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宝地。

(二)环境资源的优势。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具有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加之海南工业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环境污染少,全省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全国一流水平,被人誉为“天然氧吧”、“天然温室”。可以说,海南独特的而质量良好的气候条件,在当前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其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十分明显,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前景也颇为乐观。另外,海南岛四面被海环绕,这就使其环境可以甚少受到影响,更有利于其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从而成为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优势。

(三)生态立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良好。海南省是全国提出要建设生态省的最早的省份之一。1999年7月,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创建海南特色、增速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建设的决定。经过近13年的生态省建设发展战略实施,海南省建立了较为完善法规保障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在以绿色GDP和生态产业发展等研究与实践领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海南省还加大实施天然林保护、海防林、速生丰产林、退耕还林、百万亩椰林等工程的,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把高效的生态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较好地遵循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双重规律,从而为海南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初具规模。自海南生态立省决定出台以来,其严格遵照“生态优先、生态效益最大化”,立足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发展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无公害绿色农业,让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明确,基础扎实。

一是将沼气作为纽带,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生态立省确立以来,海南将农村的沼气设置为科学发展观落实的重要举措,因而大力推动沼气利用建设,按“猪—沼—鱼”、“猪—沼—果”、“猪—沼—热作”、“猪—沼—瓜菜”等生态模式,创建“省、市、乡、村”四级分立的技术服务网络,使得海南全省农村的沼气建设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到2009年4月,全省总计沼气用户27.4万户,集中供气的有1.2万户,而利用沼气的发电工程也有28处之多,总装机的容量高达2100kw,服务点665处。海南全省因此而节约的林木约19.07万hm2,相当于增收3亿多元。

二是海南还在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利用上下了功夫,将椰子作为再生能源回收利用和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的重头,欲将椰果肉制成椰蓉椰干、将椰果汁制成饮料、将椰果油加工成人造奶油、将椰果壳加工成餐具、将椰果纤维加工成床垫等等建成一条生态绿色生产产业链,充分的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扩大椰子在各个领域中“循环型经济”的典型性,以使得环境、企业、社会达到“三赢”的良好局面。

二、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不强。海南地处于热带海洋季风带,常年都有热带风暴侵袭,使得岛内农业生产经常遭受严重的损失。如2007年,海南岛先后受到“桃芝”、“帕布”、“范斯高”、“利奇马”肆虐,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1.2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9亿元。另外,2005年的“达维”和2008年的“浣熊”台风,分别给海南农业造成了80.26亿元、2.5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以说,海南农业抗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

(二)水资源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海南省虽地处岛屿,水资源也相对丰富,但却呈现出时空不均。首先,岛上降水时间不均,干湿季节非常明显。每年的5~10月,降水量占了全年降水量70~90%,而其他时间降水较少。其次,岛上降水也随地域变化而有较大差异,降水量多集中在偏东山区,而东部的平均降水量也较之西南部高出很多,这边造成了海南岛空间降水量东多西少的现状。这样的不均分布,便造成了冬春干旱的发生,也使得岛内西南部乐东等地长年干旱缺水。

此外,海南省的水利工程多已年久失修,许多坝体出现断裂、渗漏、堵塞、闸门不灵等老化现象,使得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目前,农业用水占海南全省用水的81%,而实际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加之工业浪费,节水设备落后,重复利用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三)耕地资源的短缺。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元素。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二、三次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足且分布不均,全省耕地总量无法保持动态平衡。据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耕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086hm2,较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0.006hm2,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排序靠后。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养”的农业耕作方式,使得很多耕地因为土地涵养不到位,氮磷钾缺失严重,全省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直接影响了单亩产量与产能。

(四)农业资源污染严重。首先,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农业部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到2008年海南省的化肥使用量增幅达126%,而此期间全省的耕地面积却只增幅了2.48%。长期不合理的过量使用化肥,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的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

其次,农药使用量增多,污染现象严重。由于海南省地处热带,气候高温高湿,农业病虫害严重,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喷洒农药,导致了较严重的农药化学试剂污染。2001年到2008年,全省农药使用量从1.1万吨长到了3.24万吨,短短3年增长了3倍。加之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病虫害防护知识,乱用、混用农药和使用禁止农药情况比较严重,加剧了农业资源污染。

再次,水产及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海南省的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随之而来的养殖废弃物和废水污染也日益加剧。据统计,海南省养殖业CO年排放量是工业排放量的8~10倍,成为全省CO排放的主要来源。

三、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农业可持续发展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和农民的广泛和积极的参与,更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是一项全面而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但要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和社会的运行机制、政府及企业的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改进创新,更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为海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创建优良环境。

(一)科学规划,有序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向。应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对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纳入。根据本省特点和资源状况,深入调查探讨,着重编制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发展规划,为影响到本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及关键因素寻找和确立主攻方向及发展目标。海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尚在初始阶段,当前首要的任务便是制定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全省为一盘棋”统一布局海南农业产业发展,来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全省各市县还要根据自身地理特点和经济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发展各自特色的农业,形成“一地一产业,一业一特色”的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二)政策支持,建立长效的机制和政策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建立起的长效机制是必不可少重要发展条件。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政府的激励引导机制,对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的重要技术和重大项目开发,政府加大投资和资金补贴的扶持力度,引导生态农业逐步代替传统农业,最终成为海南农业的主要产业支柱。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通过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从而调动起社会各类资本加速投入到生态农业,从而建立起由政府来引导、市场来运作、投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夯实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一是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通过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海南农业优势资源和生产条件,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投资兴办规模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运销等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自我滚动发展能力,且污染较小的大规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产—加工—销”一体的完整生态农业产业链。三是要通过带动地区农业由分散的小户经营向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带各环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四)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宣传,达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模式上的新理念,是一场产业发展战略性的大变革。只有加大对生态农业知识与理念的宣传力度,才能切实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海南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杂志、报刊、培训班、宣传栏、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和多个渠道,大力的宣传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使海南的百姓认识生态农业,掌握生态农业耕种技术,了解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景与经济效益,最终真正支持和投入到海南的生态农业建设之中。同时,通过宣传将“资源—产品—废物—回收再利用”这一循环型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出共同支持、关心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海南省统计局.2009年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刘卫国.海南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08 (9).

[3]王芳,栾乔林,过建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8(24).

[4]陈飞星,王华东.海南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2010,18(1)

[5]向晓明.海南岛水资源基本特点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 (1)

[6]邓建华,陈岚桦.罕见台风对农业造成损失大“达维”惊醒海南农业险[N].海南日报,2005-12-17.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海南省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海南省肿瘤医院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