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多区格局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研究

2012-04-1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校区党校

丁 纯

(华南师范大党委学组织部,广东 广州 510631)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许多学校都建有几个分校区。新校区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高校旧有校园的硬件建设的不足,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诸如分校区存在着党建工作难、资源整合难、行政管理难、学科建设难,人才引进难等“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摆在学校管理者的面前,可以说又是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更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现实性,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1]新校区的出现为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发展的新契机。在实践中,当然也会出现了上述的“几大难”的问题。但是,问题的出现,对管理上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多校区管理体制下,总结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差异性。分校区之间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相比较而言,新校区党建的基础比较薄弱、滞后,缺少相应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保障;而老校区由于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建设的方法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就使得不同校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差异性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分校区之间的党建发展的不均衡。

(二)互补性。分校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可以进行良性互补,比如,新校区在创新观念、创新机制上,比老校区容易得多。因为新校区人才、管理、制度上,没有旧有问题的束缚。老校区的经验可以借鉴给新校区,新校区试点成功的经验也可以逐步推广到老校区。高校新校区建时间短,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与老校区,共建特色党支部,开展特色党支部活动,结合先进性教育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很好地促进地校际的党建交流。

(三)统一性。找出差距,有效互补,主要在于高校党建工作的统一、协调的发展。学校在党委统一的领导下,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统一的思想,可以整合学校人才、信息、专业等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整合后,不同校区,在组织、干部等各个方面体现优势组合,优化配置,真正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高校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一校多区”中的重要性,也明晰多校区管理体制下,党建工作的特点,认识差异性,利用互补性,提高统一性。全校党建工作一盘棋,以创新为着力点,大力提高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思想理论武装到”到“创新发展模式”这个途径可以给予多校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的制度保障。[2]

二、加强管理,创新多校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

在多校区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要毫不动摇地围绕“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清学校抓党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观念、制度、机制、方法、载体,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学校健康、快速地发展。

在认识到多校区的“差异性、互补性、统一性”的基础上,坚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加强党委的统一部署、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的力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严格规范职责,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高校创新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显得更加科学、民主,在机制、制度、方法、载体上做了探索和研究。

(一)创新观念。当前,中央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目标促发展,凝人心,建和谐。领导班子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形象工程,各级党组织重点抓实际工作,做实际事情,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

(二)创新制度。制度建设对于多校区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度应该彰显公平,并能够使基层党组织提高执政水平。高校在多个校区规范了《院系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办法》《院系领导班子届中考核办法》等。以制度管理学校,更能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高校在制度建设中,抓好落实、监督、宣传等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管理。

(三)创新机制。高校在多个校区分别构建“党风促学风”、“党风促师德”等机制。学校充分发挥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事实证明,高校涌现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对全校师生的良好的观念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学校的师德建设、学风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的师德建设、学风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并且形成了长效机制。

(四)创新方法。好的工作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学校的党组织建设中,道理依然。在新校区刚刚起步阶段,全校区往往只有一个年级,新生尚没有条件成立党支部,我们探索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鼓励党员专业教师兼任学生的支部书记。现在条件成熟之后,我们把支部建在班上,由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实践经验证明,专业教师和专职政工干部的交叉使用,对于学校党建是非常有利的。相对而言,专业教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而政工干部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可谓相得益彰。

(五)创新载体。在多校区的体制管理体制下,消除空间的距离,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现代化的载体。高校一校多区利用闭路电视进行毕业生党员教育、党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新老校区距离相隔甚远,但是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高校将尝试开设网络党校课程、实现网络学习和网上答疑。

三、强化措施,加大多校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

创新是灵魂,制度是保障,措施是关键。高校园“一校多区”党基层组织建设,最后还是落在措施上,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制度、创新到头来都是一句空话。做好各个校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理论指导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干部考核、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证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和思想和关键。多校区管理体制下,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而院系党委(总支)是高校党建的支撑,加强领导的关键,也就是加强对院系党组织管理、监督、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使多校区管理的力度加大,不会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造成偏失。

(二)理顺关系。各个校区基层党组织要注意处理好党班之间关系和校区之间的关系。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支持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本单位贯彻执行。党组织与行政班子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由于各个校区发展不平衡,校区之间也要理顺关系,高校“一校多区”中,新老校区发展不平衡,差距甚大,需要相互协调。

(三)抓好教育。认真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

“十五”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的共同奋斗,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国家和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重心下移。高校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下移,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在二级党组织中,又重视党支部的建设。探索将支部建在教研室或者实验室的新路子,提高党支部在二级党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在学校的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下移党校管理权限,在新校区成立一个分党校,其它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分党校,分党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由二级党组织具体负责管理,学校党校只负责教员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工作,党校下移之后,扩大了的学生党校教育的人次,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党员发展中,扩大二级党组织的审批权,学校党委只负责审核、盖章。我们可以做到,组织发展不出本校区,组织发展工作快捷、高效。

[1]辛中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方友喜.浅析福州大学“紫金模式”的党建信息化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校区党校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