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肩袖撕裂修补术后规范化康复锻炼指导的效果观察

2012-04-08王明珠赵嘉懿蒋伟亚王晔恺

护理与康复 2012年6期
关键词:外旋肩袖患侧

王明珠,赵嘉懿,蒋伟亚,王晔恺

(舟山医院,浙江舟山 316004)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包绕肱骨头前后方形成的袖套样结构,主要功能是控制肩关节运动,维持肩关节稳定性[1]。随着年龄增长肩袖可发生退行性变,肩袖损伤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2],其所造成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节镜或小切口下肩袖修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但手术只为肩关节功能恢复创造必要的条件,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是保证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骨科对25例老年肩袖撕裂修补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锻炼指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6.57岁;左肩4例,右肩21例,均为慢性损伤;患者肩关节外展、上举障碍,疼痛弧征和Neer肩撞击试验[3]阳性,关节镜检查显示完全撕裂18肩、大部撕裂7肩,均在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型、无结锚钉固定术。

1.2 康复锻炼指导 参考相关文献[4,5],为老年肩袖撕裂修补术后患者制订为期24周的康复锻炼计划,分5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康复目标、康复锻炼指导及康复注意事项。患者在院期间发放康复手册、锻炼项目教育光盘及一对一康复锻炼指导;出院后,病区康复指导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术后半年内患者及家属每2周来医院复查、评估,接受指导,半年后2~3月随访1次,对每阶段新增康复项目示范动作要领,让患者当场学会。

1.2.1 第一阶段(术后1d~3周)

1.2.1.1 康复目标 保护手术修复部位,减轻疼痛,逐渐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达到被动外旋45°、内旋45°、前屈120°。

1.2.1.2 康复锻炼指导 保护患肩:患肩穿外展支架至术后第6周;指导患者正确穿脱外展支架,白天训练之余将上肢置于肩外展45°,屈肘90°,前臂内旋,腕背伸位固定。舒适睡眠姿势: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侧卧位,用三角巾折成悬吊带固定患肩,在患侧腋下放置一个浴巾卷,使肩部呈外展45°,在肩部、上肢后方放置一个枕头。被动肩关节训练:术后第1天予肩关节向各方向的被动活动,3次/d,5~10min/次;术后第3天开始钟摆训练,患者站立,由躯干带动肩关节在不同层面做小弧度运动;被动前屈训练,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30~45°,健侧手抓住患侧前臂,在健侧上肢的辅助下被动抬高患肢,3~5次/d;被动外旋训练,患者仰卧位,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体侧,健侧手持体操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min。术后第2周起行以下锻炼:肩胛部稳定性训练,患者健侧卧位,在医护人员或家人协助下进行肩胛骨的前伸、后缩、抬高和压低运动;短力臂三角肌等长训练,患者仰卧位,患肢屈肘90°,分别进行三角肌前屈、外展、后伸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肌肉等长收缩5s,间歇休息20s,重复10次,肌力训练每天1次。

1.2.1.3 注意事项 此期训练之外,患肩关节制动固定,禁止患肢突然运动、拎重物,禁止肩关节主动或超范围活动,避免患侧手臂主动抬高过头,以防止组织再损伤或锚钉突出并发症;避免锻炼引起疼痛,术后72h内在药物镇痛基础上辅以肩部冷敷,每隔1h实施1次,10~20min/次,术后2~3周,肩部康复锻炼后局部冷敷20~30min,以减轻疼痛。

1.2.2 第二阶段(术后4~6周)

1.2.2.1 康复目标 继续保护手术修复部位;主动辅助下肩关节被动活动幅度逐渐增加,达到前屈145°、外旋50°;改善肩胛周围肌力和稳定性。

1.2.2.2 康复锻炼指导 肩外展支架固定至第6周末解除。行仰卧位健侧手持体操棒带动的前屈、内外旋锻炼,逐渐提高活动幅度。肩关节节律稳定性练习:患者仰卧位,在患肢上臂与躯干之间放置一个毛巾卷,使上臂略外展,在无痛情况下向各方向进行轻度徒手阻力运动,以训练肩袖肌群的等长收缩。

1.2.2.3 注意事项 避免主动抬高患侧手臂和肩关节超范围活动,避免训练引起疼痛。

1.2.3 第三阶段(术后7~13周)

1.2.3.1 康复目标 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提高肩袖肌力量和肩胛控制能力,进行抬臂90°以下的低强度日常生活活动。

1.2.3.2 康复锻炼指导 继续进行健侧手持体操棒带动的前屈、内外旋锻炼,加强肩外展90°位的外旋锻炼,3次/d,10~15min/次。功能性活动度锻炼:在健侧肢体帮助下患肢向背部内旋递毛巾;用患侧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脸、刷牙、梳头、系带、穿上衣、洗澡、如厕等。功能性力量训练:手臂主动上举至90°锻炼,先从仰卧位开始上举,逐渐进展到站立位主动上举;肩带等张肌力训练,先双上肢低于肩水平位支撑在治疗球上,逐步过渡到患肢单侧支撑,并提高到肩水平位支撑。肩袖等张肌力锻炼:作抗阻内、外旋锻炼,术后第12周开始,可在家中墙壁上安装一条拉力器,高度与患者站立位时的肘关节水平一致,抗阻内旋锻炼时,患者站在墙边,患肢靠近墙,屈肘90°并紧贴身体,健肢远离墙,患手用力拉拉力器,使患侧前臂旋向体前,1次/d,每次15~20下;抗阻外旋锻炼时,健肢靠近墙,患肢远离墙,患肢屈肘90°并紧贴身体,患手用力拉拉力器,使患侧前臂旋向身体外侧,1次/d,每次15~20下。

1.2.3.3 注意事项 限制患肢过头动作,在活动时避免耸肩,避免猛力运动和提重物。

1.2.4 第四阶段(术后14~20周)

1.2.4.1 康复目标 使肌力和肩关节柔韧性达到正常,为重返正常日常生活做准备。

1.2.4.2 康复锻炼指导 继续抗阻内外旋锻炼。上举牵拉锻炼:患者面对墙站立,患肢抬高,患侧手扶在墙上,使身体尽量贴近墙面,手尽力伸向上方,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1min。外旋牵拉锻炼:找一个门框,将两臂抬平,肘关节屈曲,双侧前臂扶在门框上,使身体尽量向前倾,达最大程度时保持1min。日常生活中肩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锻炼。

1.2.4.3 注意事项 训练时避免疼痛,注意锻炼质量。

1.2.5 第五阶段 (术后21~24周)

1.2.5.1 康复目标 最大限度提高肩关节柔韧性和肌力。

1.2.5.2 康复锻炼指导 继续第四阶段的康复项目锻炼,增加日常活动锻炼,适当参加老年健身活动。

1.2.5.3 注意事项 在训练时仍需避免疼痛。

1.3 效果评定方法 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3]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肩关节疼痛、功能、主动前屈角度、肌力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35分,34~35分为优,29~33分为良,<29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用百分率表示。

2 结 果

25例患者均随访1年。患者术前肩关节评分6~17分、平均(10.68±3.25)分,术后25~34分、平均(29.36±2.81)分,其中优4例、良14例,优良率72%。

3 讨 论

3.1 老年人肩关节组织特点及康复要求 老年人肩袖组织呈退行性变,肌腱脆性大,弹性差,肩袖撕裂程度严重,组织愈合慢,修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老年人多伴骨质疏松,锚钉固定在疏松的大结节上其牢固程度较差,若康复不当易造成锚钉脱出。鉴于上述特点,结合老年人体力弱、日常劳作强度低,故激进强化式的康复训练对老年不适宜,而需要较为保守、稳妥的康复程序,康复目标以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即可。在为老年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时,与手术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损伤情况、术前关节活动范围、骨的质量,并与手术医生共同制订患者的康复计划,以确保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并与医生交流,及时调整康复锻炼内容及强度,保障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3.2 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肩袖修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术后康复目标依次是手术部位组织修复、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肩关节活动相关肌肉肌力恢复、患肩功能恢复。给予系统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这对保持肩关节正常生理状态、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保证了患者锻炼的质量与安全。本组患者均能按康复计划与要求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锻炼,康复阶段未出现切口感染、锚钉脱出、修补肌腱断裂、肩关节不稳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关节评分较术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达到肩关节损伤前水平。

[1]张亚非,黄庆森.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127-130.

[2]靳嘉昌,唐刚建,黄东,等.肩袖损伤研究概况[J].中国骨伤,2003,16(8):510-512.

[3]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7,119.

[4]JeMe Cioppa-Mosca,Janet BC,John TC.骨科术后康复指南[M].陆芸,周谋望,李世民,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484-496.

[5]鲁建丽,姜香云,陈中.肩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602-604.

[6]刘长虹.肩关节受损患者的康复训练[J].护理与康复,2004,3(4):260-261.

猜你喜欢

外旋肩袖患侧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Remplissage手术对肩关节Bankart损伤合并Hill-Sachs损伤患者肩关节外旋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类解剖重建外旋肌群技术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