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

2012-04-08沈春蕾陶爱伟姚永琴

护理与康复 2012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腹痛胃肠

沈春蕾,陶爱伟,姚永琴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ary ileu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多由于腹部手术创伤和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极少发生绞窄情况,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普外科收治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现将保守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1~69岁,平均43.6岁;腹部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9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8例,肠黏连松解术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7例,胃癌根治术(D2)5例,宫外孕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肠梗阻症状均出现在肛门已排气、排便并已开始进食后,其中术后7d内23例、7~13d11例、14~21d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3例有恶心、呕吐,全部患者腹部均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立位平片均可见多个大小不同的气液平面,部分病例腹部CT扫描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腹腔渗液。

1.3 治疗方法 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生长抑素6mg/d微泵持续静脉注射,减少消化液分泌和肠内炎性渗出;地塞米松静脉注射10mg/d,一般用3~5d,减轻肠道炎症和水肿;使用H2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感染;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改善肠道运动及肠血流量。

1.4 结果 38例经治疗6~30d肛门恢复排气,8~32d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出院后经随访3月~1年,无1例再发肠梗阻。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患者多有焦虑、烦躁、恐惧情绪,认为手术不成功,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疏导,稳定患者情绪,使其充分认识本病,了解治疗与转归,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 腹部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常发生在术后2周内,一般不超过4周;肠蠕动已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在进食后出现梗阻症状,且症状逐步加重,腹胀为最显著症状,腹痛常较轻;腹部对称性膨隆,肠鸣音减弱或者消失,触诊有柔韧感,一般不能触及到固定包块,肠型及蠕动波少见;肠绞窄少见[3]。针对疾病特点,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发生的变化及严重程度,当出现阵发性腹痛时可予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若腹痛阵发性加剧,并有高热、脉搏加速、血压低、胃肠减压引流出暗红色液体时,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本组无1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

2.3 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可及时吸出胃液,有效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减轻肠壁水肿,改善肠道血运,有利于肠道血循环恢复,加速炎症吸收。观察胃液颜色及量的变化是判断肠梗阻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早期肠功能未恢复,胃肠减压引流量相对较多,疾病好转后胃肠减压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清;保持胃管通畅,以保证有效、持续的负压;正确记录24h胃肠减压的量,为输液补充电解质提供数据。本组患者术后持续胃肠减压5~19d。

2.4 TPN护理 由于病程长、禁食、胃肠减压,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因此TPN是唯一的营养途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且能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胃肠液分泌量减少50%~70%[4]。TPN输注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操作规程,定期更换导管口敷料及消毒周围皮肤,正确实施深静脉置管封管,严防空气栓塞、导管感染;每6h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防止发生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等并发症;注意肠外营养液中各成分的配置顺序和输注速度,并随时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5];配置好的营养混合液在室温下24h内理化性质无明显改变[6],所以,可在24h内均匀输入。TPN支持一般维持到患者能正常进食后逐渐停用。本组患者禁食期间均行TPN支持,无1例发生TPN相关并发症。

2.5 中药治疗护理 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及胃内灌注不仅可以迅速激发和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促使肠腔内陈旧性内容物得到及时排泄,促进细菌及内毒素排出,减少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并且可以直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代谢,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有效降低巨噬细胞活性,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中药基本组方为桃仁10g、大黄15g、厚朴30g、莱菔子30g、枳实9g、赤芍15g,加水浓煎至200ml,100ml用于灌肠,另100ml胃内灌注,每天1剂,煎用2次。每日观察患者排便次数、排便量及性状,注意有无伴随腹痛。本组患者均辅以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期间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

3 小 结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做好胃肠减压护理,给予TPN支持,加强中药灌肠及胃管灌注治疗的护理,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1]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发表10年感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4):283-284.

[2]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3]周昌军,宋大宇,何龙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诊治分析[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16-17.

[4]王芳,李红晨,李丽.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3-5.

[5]沈丽娟.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的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8):1078.

[6]何建群,杨丽芬.两种鼻饲营养液用于颅脑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10):861-862.

猜你喜欢

肠梗阻腹痛胃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