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培训在护理人员在职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2012-04-08沈国丽

护理与康复 2012年6期
关键词:专科分层护士

孙 婷,沈国丽,来 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指在医疗机构内与护理工作职责有关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1]。随着全国卫生系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及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施,分层培训在医院护理人员在职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为了解医院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实践现状及进展,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的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

分层培训教育是按不同年龄、等级、能力等进行划分的培训教育方式[2]。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是根据护理管理学的管理理论,依据“能级对应原则”,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岗位履行不同职责时所需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培训[3-5]。

2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的实践

2.1 护理人员分层实施原则及标准

2.1.1 国外护理人员分层的原则 Nona[6]于1991年描述了对护理人员分层的原则主要是职业态度、胜任力、尊重、种族、社会地位等。由于国外护理人员无职称,学历也相对整齐,因此多按照科室、年资不同,通过能级体系进行培训需求研究结果进行分层[3]。美国护理人员分5个等级,主要按其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及担任不同级别的职务分级,每一级别都有各自的名称及职责,自上而下分别是护理行政管理者、开业护士、注册护士、职业护士和助理护士[7]。美国医院在职教育针对不同级别护士开设专门的教学活动项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保证了护理教育的连续性,保证了各级护士的培训质量,造就了良好的护理人才梯队[8]。新加坡根据不同的培训基础及能力测试后将护理人员分为3个等级,即注册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员,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与其职务息息相关,针对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及考核方法达到逐级提升[9]。

2.1.2 国内护理人员分层标准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层次的划分尚没有统一标准。相关文献报道依据职称、年龄、工作时间、专业岗位、学历、培训需求、综合能力等不同分层标准进行各个类型的分层,以提高培训效率。

2.1.2.1 按技术职称分层 依据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的护理技术职称进行分层。蔡鹏[10]针对医院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方法,激发了护理人力资源潜能,完善了培训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兰贞和王侠[11]对原有的5级职称分类再细化为12层,即将主任护师分为A1、A2、A3三层,副主任护师分为B1、B2、B3三层,主管护师分为C1、C2两层,护师分为D1、D2两层,护士分为E1、E2两层,突破了各层级中比例、年龄、身份、资历的限制,并成立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对各级护理人员培训,建立人才培训长效机制。

2.1.2.2 按年龄段分层 肖爱军等[12]将护理人员年龄分为20~25岁、26~30岁、31~40岁、>40岁4个年龄段,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变化、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呈现等不同特点,按年龄段制订教育培训内容,以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2.1.2.3 按岗位分层 肖岷[13]提出按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门诊医技岗位和专科护士4个岗位进行分层培训教育,以应对社会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现代化管理策略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1.2.4 按培训内容分层 依据专业技能知识的特殊性进行分层。黄丽等[14]根据当前护理人员同理心状况设计了分层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内容,先对护士长进行培训,继而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再在医院进行护理人员的全员培训,以最大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同理心水平。章晓军等[15]对宁波二甲及以上医院低年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调查后建议将在职护理人员培训内容设置成模块的形式,分共性部分与个性部分,共性部分为各级医院低年资护理人员必修课程,个性部分由各医院根据工作性质与服务层面进行选择。

2.1.2.5 按能级体系分层 成守珍等[16]关于ICU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将护理人员按照能级分为辅助护士、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组长、护士长,各能级护士对专业培训需求存在差异,辅助护士的培训需求最高,组长培训需求最低,为实行能级对应分层次培训提供了依据。叶红芳和陈湘玉[17]依据国内护理现状将护理人员按不同能力等级分为4级,I级,主要执行基础护理和基本治疗工作;II级,全面负责对患者的护理治疗;Ⅲ级,负责护理质量监控和疑难护理,或者某些专科护理;Ⅳ级,主要从事咨询指导、培训、科研,从而从理论上提出了能级进阶模式的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能级体系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指明了道路。近年来,本院护理部按综合能力与职称、工作时间将护理人员分为N0~N4 5个级别,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要求,为实现分层定级培训考核奠定基础。

2.2 分层培训方法 依据不同的分层标准和原则,通过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培训方法。目前,常见的培训方法有集中理论授课、操作技能训练、反思日记、晨间提问等。

2.2.1 集中理论授课 为国内最普遍实施的培训方法,集中授课多以院内讲座或业务学习的形式实施,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授课、护理查房、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具体内容主要依据不同层级的需求及目标设置培训课程。

2.2.2 操作技能训练 多采用传、帮、带、教的方式实施操作技能培训。本院操作技能培训首先在医院专门成立的技能培训中心进行,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按照培训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技能训练。

2.2.3 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18],在对护士进行分层培训的实践中,让年轻护理人员记录每周反思日记、上岗前反思日记,并由专科护士进行批阅指导、不定期检查等互动培训形式[19],帮助年轻护理人员整理思维和及时澄清问题。

2.2.4 晨间提问 在晨间交接班完毕后,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专业性提问,在提问、回答、讨论、反思中相互促进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的提高。

2.3 分层培训效果评价 有关培训效果的评价,文献检索在国内外研究中尚无建立统一有效的评价工具或体系。笔者结合培训目标及培训对象,总结以下相关效果评价。

2.3.1 理论和操作考核 各种形式的理论、操作考核为效果评价最直观、最普遍的评价方式,被广泛用于各类培训中,程云霞和赵玲玲[19]在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中通过培训前后参加护理部考核的成绩合格率来评价培训效果。

2.3.2 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是衡量护理人员工作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21],通过制定规范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客观反映各层护理培训的效果。

2.3.3 专科认证 专科认证评价方式在国外发展较快,相关研究较多。日本专科认证工作于1987年开始筹备,1994年正式启动。认证工作包括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和临床护理管理专家3方面内容。2005年,日本在12个护理领域中认证专科护士1 741名,护理专家102名[22]。由于不同国家护理教育水平不同,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在国际上未见有统一报道[23]。

3 分层培训教育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3.1 满足护理人员知识需求 王贵梅等[24]对护理人员就分层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显示,94% 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接受培训是必要的,且不同年限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既有急救技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护理与法等共同部分,也有对人际沟通技巧、危重症监护知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知识等不同要求。

3.2 促进护理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国在职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教育初见成效。孙玉娥等[25]通过对分层培训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层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沟通技巧,从而减轻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陈凤英和董洁[26]在对民营医院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中,发现通过培训能为护理人员创造学习和晋升的机会,提高知识层次,使护理人员感受到了职业归属感,有利于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黄津芳[27]在探讨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研究方向中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级护理人力资源研究应分层次进行,并应紧紧围绕教育、培训、考核、认证等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建立临床护理专家制度既是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又是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重要课题。多项研究[19,28]表明,分层培训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本院通过护理人员能级分层培训考核,有效地促进了专科护士队伍建设,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从而降低护理成本,体现护理人员价值,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29],保证护理质量。

4 结 语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是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基础,是适合护理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护理专业的科学性、专业性得到体现[3]。随着我国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从“平台式”向“能级体系”模式的转换,培训重点正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分层培训[17],但全面、科学、系统的分层培训整体系统尚未建立,完整的分层培训课程体系及有效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医院护理在职教育管理与实践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610-613.

[2]Little A.Muhigrade teaching: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1,21(6):481-497.

[3]尹姣,张会君,刘涛.护理人员分层培训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3576-3578.

[4]柳春波,盛芝仁.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20-21.

[5]张颖.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9):697-698.

[6]Nona Y.Glazer.“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Iace”:Women’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in nursing and class,racial,and ethnic inequalities[J].Gender and Society,1991,5(3):351-372.

[7]曹洁,叶文琴.国内外护理人员等级现状及我国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设想[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6):44-46.

[8]秦薇.美国医院护理在职教育的情况及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78-79.

[9]宫玉花,董丽娟,赵粤.新加坡医院内护士职业生涯规划[J].护理管理杂志,2009,9(4):59-60.

[10]蔡鹏.我院对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9-1081.

[11]于兰贞,王侠.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21-22.

[12]肖爱军,徐宏,马玉桂.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报,2006,13(4):80-81.

[13]肖岷.大庆油田总医院护理人员分层次规范化培训体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30.

[14]黄丽,王惠琴,王松韬,等.护理人员同理心培训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05-307.

[15]章晓军,夏佳芬,楼赛娟,等.宁波市二甲及以上医院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8,7(3):220-222.

[16]成守珍,陈霭玲,彭刚艺,等.我国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不同层次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7):2462-2464.

[17]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5.

[18]张永爱,刘晓英,桑美丽.护理本科生反思日记的分析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1):90-91.

[19]程云霞,赵玲玲.采用多种形式对ICU护士进行分层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7(2):72-74.

[20]王立英,杨莲荣,陈文峰.医院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23-24.

[21]冯怡,张燕敏,王秀华,等.住院患者对满意度测评的认知态度与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0,9(8):654-655.

[22]宋江莉.日本护理教育介绍(一):专科认证制度[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34.

[23]姜晓丽,朱京慈.临床护理专家认证现状与趋势[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33-134.

[24]王贵梅,秦玉霞,崔静萍,等.护士分层次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3.

[25]孙玉娥,孙学斌,赵宝兰,等.分层次培训对护士工作压力源影响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25.

[26]陈凤英,董洁.民营医院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62-63.

[27]黄津芳.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36-837.

[28]梅静,郑玲,郭小平.心内科护士多元化分层培训和目标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1):101-103.

[29]姚娟,张春梅.国内外护士分层级管理现状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8-50.

猜你喜欢

专科分层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