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2012-03-30文进春

当代医学 2012年36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造影

文进春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hemorr 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一经发现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开颅直接夹闭动脉瘤手术风险较大,目前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共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现对其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以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收住入院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CT扫描为SAH表现,随后行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8~74岁,平均53.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Hunt-Hess分级:I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2例,V级1例。

所有患者共发现动脉瘤33个,其中单发动脉瘤27例,多发动脉瘤3例,直径2.5~21mm不等,最小者2mm×2.5mm,最大者17mm×21mm。动脉瘤体颈比≥1.5的15个,1.2~1.4的14个,1.0~1.1的2个,<1.0的2个。所在部位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17个,后交通动脉瘤3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个,小脑后下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

1.2 栓塞方法 (1)患者均气管插管全麻,同时持续心电监护;术中患者全身肝素化,栓塞过程中指引导管与微导管间持续加压滴注0.9%氯化钠溶液。(2)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或者左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导管鞘,在常规DSA造影所示动脉瘤部位后进行造影,以明确瘤体及瘤颈大小、形态、成角等特点,选择适宜工作角度。(3)将微导管前端塑形,在路径引导下将微导管缓慢、平稳送入动脉瘤内,微导管头端放置于瘤颈处后平缓撤出微导丝。(4)根据瘤体大小和形态选择适宜弹簧圈,沿微导管缓慢送入,将首枚弹簧圈编成“篮状”,然后根据残腔大小依次放入合适规格的弹簧圈,直至填塞致密或不能再放入弹簧圈为止[1]。每枚弹簧圈解脱前均要行造影明确载瘤动脉及重要分支是否通畅,以及观察动脉瘤栓塞情况。(5)本组有2例宽颈动脉瘤使用了血管内支架辅助技术来配合动脉瘤栓塞,以保证动脉瘤完全栓塞。(6)术后继续使用尼莫同扩容,给予肝素抗凝1~3d,并根据情况继续用肠溶阿司匹林2~3个月。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无患者死亡,依据DSA影像判断标准[2],可将栓塞程度分为:100%填塞27个;95%填塞5个,90%填塞1个。其中有1例于术后第3d出现左侧肢体偏瘫表现,行MRI检查证实为额颞叶脑梗死,经过相应治疗后恢复尚可。另1例患者术后1周发生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内均无再次出血发生,6个月后患者复查CTA或DSA,发现动脉瘤局部复发、再生长2例,再次手术后完全栓塞,12个月后复查未在复发;另有1例后交通动脉瘤弹簧圈轻度移位,DSA造影显示未对远程血供造成影响。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和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的应用和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认可[3]。动脉栓塞治疗基本不受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影响,可以早期进行治疗,而且此时脑血管痉挛尚不严重,微导管操作相对容易而且并发症较少。根据ISAT的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1年后的临床效果好于外科手术治疗。

在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d内手术,在栓塞的动脉瘤中,27例被100%闭塞,完全闭塞率达81.8%,5例95%闭塞,1例90%闭塞,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术后随访中,仅2例有部分复发,与文献报道吻合。

为避免动脉瘤术后复发,栓塞时必须尽可能达到致密填塞。而动脉瘤的形状、弹簧圈的性能、术者的技术差异均可影响填塞效果[4-5]。少数患者由于个体差异难以达到填塞致密,尤其是巨大动脉瘤以及宽颈动脉瘤,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加大对血流轴心冲击区域的栓塞程度,或者配合血管内支架以达到完全栓塞。本组中2例颈内动脉瘤在栓塞后6个月时行造影随访发现局部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后12个月时随访未见再复发。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血管痉挛、斑块脱落、血栓形成、脑积水等[6-7]。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严重的并发症,常可危及生命,据报道,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2%~3.2%,这主要与导管、导丝和弹簧圈的操作以及过度填塞等有关[8],严格选择手术时机和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目前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时机尚有争议,但动脉瘤一经诊断就应及早治疗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9]。本组患者均遵循早期处理动脉瘤的原则,均于发病后7d内行栓塞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组病例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无死亡,术后有肺部感染1例(占3.3%),脑梗死1例(占3.3%),随访发现弹簧圈移位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一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经积极雾化吸痰,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后痊愈出院;本组1例老年女性患者术后第3d出现左侧肢体偏瘫,检查MRI提示额颞叶脑梗死,这可能与患者年龄大、术后灌注不足有关系,经过治疗后随访得知患者恢复尚可。

[1]宋锦宁,刘守勋,王茂德,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1):675-678.

[2]王大明,凌锋,李萌,等.颅内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影像学判断标准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44-846.

[3]Sluzewksi M,Bosch JA,Van Rooij WJ,et al.Ru-pture of intracr anial aneurysms during treatment with Guglielmi detach able coils:inc idence,outcome and risk factors [J].Neurosurgery,2001,94(2):238-240.

[4]Muraya MY,Nien YL,Duckwiler G,et al.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s:ll years experience[J].J Neurosurg,2003,98(5):959-966.

[5]Thornton J,Debrun GM,Aletich VA,et al.Fonow—up angiograph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placement of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Is[J].Neurosurgery,2002,50(2):239-250.

[6]宋锦宁,刘守勋,鲍刚,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6,5(6):510-514.

[7]朱培欣,卢占兴,夏国强,等.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当代医学,2010,16(5):6-8.

[8]李真保,徐善水,方兴根,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1):37-39.

[9]Laidlaw JD,Siu KH.Ultr8early surgery for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 outcomes for a con8ecutive series of 391 patient8 n ot seIected grade and age[J].J Neurosurg,2002,97(12):2508-2513.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大弹簧圈技术与传统方式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