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2012-03-29郑东艳郭凤志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列宁经济

郑东艳,郭凤志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海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郑东艳1,2,郭凤志1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海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受到文化条件落后的制约:军事共产主义的实施遇到了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制约,凭借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英勇精神的应对无力完成这个任务。新经济政策虽然初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上的障碍,但同样遇到了文化困境。这使列宁重新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文化建设问题,最终提出了把文化放在首要位置的“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列宁;文化建设;文化革命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一直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在经历了军事共产主义遇到文化条件阙如、新经济政策遇到文化困境之后,对文化建设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提出了把文化放在首要位置的“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

一、军事共产主义制度设计所遇到的文化制约与文化应对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最初设想是:“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的工厂。”[1]40-41根据这样的设想,列宁在《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中提出:“全国公民都必须参加当地的消费合作社。……每个消费合作社除采购和分配产品以外,还要主持当地产品的销售。”[2]212《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又进一步规定:“宣布全部土地连同一切建筑物、农具和其他农业生产用具均为全体劳动人民的财产”;“工厂、矿山、铁路及其他生产资料和运输工具完全为工农国家所有”;“将一切银行收归工农国家所有”;“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224-227。

显然,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制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取消商品、货币,实行统一的产品计划分配;提倡并强制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管理。即“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3]176——军事共产主义。

革命后不久,人民群众在旧社会形成的“陈规陋习、守旧心理、奴才习气”等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内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又死灰复燃,很快成为新制度设计实现的制约:许多劳动人民“用被迫劳动者的眼光来看待劳动量,看待生产资料,即尽量躲避加重的担子,只求从资产阶级那里捞一把,……先进的有觉悟的工人已经开始了这场斗争,坚决反击有些新进厂的人(这样的人在战争时期特别多),因为他们现在对待人民的工厂,对待已经变成人民财产的工厂,还像从前那样,一心想‘多捞一把,然后溜之大吉’。”[2]207这些观念和态度与共产主义社会在文化上的要求是完全背离的,同时也证明当时俄国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遭遇了文化制约。

面对这种情况,列宁及俄共所做的文化应对是:希望能够凭借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英勇精神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第一,用自己在反对资本的革命斗争中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吸引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吸引他们,组织他们,领导他们去推翻资产阶级和彻底镇压资产阶级的一切反抗;第二,把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所有阶层引上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劳动纪律、新的劳动组织的道路”[4]。

这种文化应对虽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事共产主义的制度设计需要以“人们已经十分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能够自愿地尽其所能来劳动”的思想文化水平为前提[1]36-37。这种应对策略根本无法改变“提出的任务之不仅与物质贫困,而且与文化贫困之间的脱节”[5]404的现实,最终导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畅。列宁曾指出:“起初试图为农民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和分配,后来由于文化条件所限无力完成这个任务,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5]114-115

二、新经济政策所遭遇的文化困境及文化建设问题的重新认识

出于对军事共产主义制度设计失误的认识,列宁开始重新思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权衡利弊得失,列宁果断地做出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176,即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要建立起一个与当时俄国文化水平相一致的经济制度。列宁曾指出:“由于我国文化落后,我们不能用正面攻击来消灭资本主义。”[3]193还需要“中间的途径、方法、手段和辅助办法,才能使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6]216。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初步解决了俄国经济发展的思想路线和制度、体制上的障碍,但它同样遇到了文化困境:

(一)共产党员和工作人员科学文化水平的缺失

一方面,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缺失,致使制定出来的经济计划“空话连篇”、“舞文弄墨”、“超出实际”,列宁说,这样的经济计划“文人气官僚气兼而有之,就是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1]185。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缺失,常常在直接生产方面大吃苦头。列宁对此的分析是深刻的:共产党人“有足够的、绰绰有余的政治权力,我们还拥有足够的经济手段”,“又有各种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但是,被推举出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却没有足够的本领去直接进行管理”[1]325,其根源是“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1]334。

(二)人民群众的文化传统障碍

“新经济政策就是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3]184-185。这种经济政策是要“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6]327。

商品经济要求人们克服思维或思想认识中根深蒂固的封闭性与狭隘性,要求具有独立、自觉的精神和开阔的视野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理念。但当时的俄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多数群众仍然轻视市场,鄙弃商品,当然也就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到处都是宗法制度、奥勃洛摩夫精神和半野蛮状态占优势”[5]216。

(三)经商的“亚洲方式”

经商的“亚洲方式”是指前资本主义的方式,即不讲成本核算、不考虑负亏盈余,始终固守传统技术和生产经营的小商品经济方式;而“欧洲方式”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增长为目标,遵循价值原则和市场规律,严格经济核算,不断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适应经济社会变革[7]。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体现在文化层面上。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到:强烈的财富欲望、竞争意识以及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等,是现代经济成长的重要基础。当时的俄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文化要素,那就只有向欧洲人学习,做文明商人。列宁指出:俄国人“离有本领做个文明商人还远得很。他现在是按亚洲方式做买卖,但是要能成为一个商人,就得按欧洲方式做买卖。”[5]364

新经济政策实施所出现的文化困境,使列宁以整体性的视野重新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宁认为,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提高。文化贫困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发动一次“文化革命”,彻底改变苏俄文化落后的状况。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升华——“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三、列宁关于“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在无论生产关系如何变换调整都会遭遇文化困难的情况下,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文化建设,特别是落后的文化状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苏维埃政权的困境就在于无产阶级“几乎没有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提出了把文化放在首要位置的“文化、政治、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

列宁指出:“只就国内经济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8]773具体的办法是:一方面要进行“文化革命”,另一方面“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9]

列宁文化革命的内容,首先是在大众中进行文化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社会的。”[8]357又提出:“我们需要大大提高文化水平。必须使每个人能够实际运用他的读写本领,……用读和写的本领来提高文化水平,……来改进自己的经营和改善自己国家的状况”[8]587。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更主要的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建设所遭遇的一切困难,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与人的素质相关。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列宁曾说:“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创造的,同时又创造着这个制度的新人正在成长”[10]。这里的“新人”就是克服原来受文化传统影响而形成的野蛮、愚昧、无知、封闭等思想观念,成为新型社会文明的创造者。

“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一是利用资产阶级专家;二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经济组织形式。

首先,必须团结和使用旧社会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和专家。在列宁看来,知识分子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劳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是真正掌握旧社会所创造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文化的前提。列宁指出:“应该学会尊重科学,应该摒弃门外汉和官僚主义者的‘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那些虽然是资产阶级的但是精通业务的‘科学和技术专家’,要比狂妄自大的共产党员宝贵十倍”[8]439-442。

列宁强调向资产阶级学习的第二个内容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列宁提出,苏维埃共和国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起来。列宁指出,“泰罗制”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但它“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苏维埃共和国无论如何都要采用这方面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我们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罗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1]98。

现代意义上的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列宁提出:“合作社是一笔极大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珍视和利用。”[11]“社会主义如果不学会利用资产阶级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所建立的技术、文化和结构,它就不可能实现。合作社也在这些机构之列……”[12]

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虽然不能在短时期内完成,但却已表明列宁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阙如,并对此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但为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扫除了文化上的障碍,也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

[1]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

[5]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韦定广.后革命时代的文化主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8.

[8]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8.

[10]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6.

[11]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8

[1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1.

Lenin's socialism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ic thinking on the undeveloped countries

ZHENG Dong-yan1,2,GUO Feng-zhi1
(1.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the Soviet Russia socialism construction was always influenced by culture conditions backward:military communism encountered in implementing the history of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negative factors.The people's enthusiasm and heroic spirit could not complete this task.The new economic policy that coped with socialist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barriers encountered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This enabled Lenin to reconsider the issu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of economic cultural lag,finally put forward a culture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cultural,political,and economic coordination”of the overall conception of development.

Lenin;Culture construction;Cultural revolution

A82

A

1001-6201(2012)03-0019-03

2012-02-05

郑东艳(1967-),女,辽宁建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郭凤志(1962-),女,黑龙江双鸭山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秦卫波]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列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抉择
人民出版社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