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尴尬

2012-01-28叶剑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4期
关键词:剑峰用工劳动者

● 叶剑峰

(作者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本刊副主编)

● 叶剑峰

龙年春节过后,各地 “用工荒”的消息此起彼伏。过去局部性的用工荒有扩大化趋势,阶段性用工荒向常态化发展,尤其是熟练技工和普工“双紧缺”,随着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尚未改观。2011年大学毕业生高达660余万人,较2010年增加30余万人,而2012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20万。显然,我们面对的是“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尴尬。

“农民工紧缺”与“大学生就业难”两件事的成因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但两者并存,凸显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和就业人口结构的矛盾。调研显示,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普工需求依然很强烈,但是供应数量却在下降。随着教育的普及,愿意从事普工岗位劳动者的数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希望从事相对体面的工作,但相应的岗位有限,必然形成就业难。

这两类群体共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是就业需求强烈的人群,他们中大多数是代表未来的年轻人,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国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年龄、知识、价值观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更新的生活观念、更多的权利意识和创业选择;而大学生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知识素质、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更容易成长为高素质的和创新带头的人才。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于这两类群体的成长和发展问题,都肩负着重担,都不能掉以轻心;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尴尬,是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从全社会的角度城乡协调,统筹兼顾。第一、要将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加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统一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和网上人力资源市场。第二、完善统筹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约率和社会保险参保率。第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教育体制、就业观念、中介服务等方面入手,大力提高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第四、企业要积极作为,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薪酬待遇和就业培训机会,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第五、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逐步而有效地解决有碍于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问题,使每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

猜你喜欢

剑峰用工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屏山县:念好“三字诀”助企破解用工难题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一杯清茶换儿媳
一道连接体物理题引出的重要结论
一杯清茶换儿媳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