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治慢性肾炎的几点体会

2012-01-26崔淑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4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

崔淑红

吉林省双辽市中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始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中医总称为水肿病。临证有阴水、阳水之别,慢性肾炎多为阴水证。

临床所见该病多具有反复浮肿,长期蛋白尿、尿中红细胞、管型反复出现,面色晄白,纳差,形神倦怠,腰膝酸楚,小便不利,脉弱,舌淡等脾肾两虚征象。特别是本病尿中蛋白长期不降,不仅影响疾病的康复,还可因蛋白大量丢失而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蛋白尿,对于防治低蛋白血症,预防肾炎的复发和恶化有一定意义。为此,应着重培补脾肾二脏,使脾有散精输布之能,肾有开阖存精泄浊之功。

但临症务必注意的是:本病因病程长久,迁延不愈,抵抗力下降,易招外邪或感寒湿或受风邪湿热交蒸或湿郁络阻,在治疗标邪的过程中,仍须重视保护阳气,如不注意固本,恣意攻伐,可能取快一时,但阳气一衰,则百药莫医,变证丛生。

另外,关于临床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往往带来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该病属于湿热蕴结型阶段的病人和慢性肾炎反复多见的血尿、管型尿或该病合并有顽固高血压或晚期形成危重的尿毒症时,更不易治愈。本人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对上述病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积累了一部分不够成熟的经验。现就中医临床诊治此病所遇到的几种情况谈谈个人的体会。

1 如何治疗肾炎蛋白尿症

蛋白尿在中医方面没有恰当的病名,因而无法从古代文献中借鉴。多数医家认为蛋白尿的出现属于人体精微物质的丢失,因“肾藏精”,“脾升清”,故可从“肾不藏精、脾不升清”的病机方面进行探讨。因此,治疗持续性蛋白尿的慢性肾炎,应遵从两条,一是健脾摄精,重在益气升提;二是补肾固精,务须阴阳互调。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机虽然与脾肾不固,精微下泄有关,但影响脾肾不固的因素很多,故治疗上绝非单纯健脾固肾所能奏效,还要根据证情的变化辨证论治。要着眼于治理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立足改变蛋白尿的丢失,此即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一点的具体体现。

现根据一些有志于研究肾病的中西医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本人多年的临床体会,谈谈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分型。

1.1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型 本型除尿蛋白不断增高外,还伴见面目及周身浮肿,腰部及下肢尤甚,腰部酸痛,形寒畏冷,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健脾、利水。浮肿显著者,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肿消则用健脾、补肾、固涩法,选方参苓白术散、无比山药丸、金锁固精丸、补中益气汤等加减。经筛选自拟:涩精固肾分清饮 (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山萸肉、泽泻、茯苓、赤小豆、黄芪、山药、党参)加味治疗,收效明显。若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湿浊蕴酿化热,症见尿中蛋白增多,面浮足肿,腰酸神疲,小便短涩,色黄质浑,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本型单补不泻,则愈补愈浊,邪不得去,正不得安;单泻不补,则愈泻愈虚,正气不固,邪毒羁留。故拟方固涩利水并用。治宜温补脾肾,兼清化湿热。临证常用益智仁、芡实、乌梅炭、五味子、薏苡仁、木灵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等清利之品,效果就比较满意。

1.2 脾气虚衰,水湿停骤型 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脾虚,则“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精微下泄,而为尿中蛋白。其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脘闷纳呆、下肢浮肿、大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用参苓白术散或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能补气、升阳、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及整个机体功能,为本病正虚期良药。

1.3 真阴亏损、虚阳上扰型 长期蛋白尿使精微物质进一步减少,又加重了肾阴不足。本型临床病机分类颇多,有表现为纯属肾阴虚者,有表现为肝肾阴虚者,也表现为阴虚阳亢者。此类常见病症是:眼睑、下肢浮肿不明显、长期出现蛋白尿,伴面色潮红、头痛眩晕、夜寐不宁、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养肝肾、佐以平阴潜阳。常选六种地黄汤加减,阴虚阳亢用知柏地黄汤加龟板、龙骨、牡蛎,或选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

1.4 气虚血瘀,水湿阻遇型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虚则血运受碍,水湿不化,故见血瘀及水湿停骤现象。本型常见症状:浮肿、气短、纳少、面色晄白或晦暗,肌肤甲错,舌质淡胖或暗紫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涩。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方用党参、黄芪、桃仁、红花、赤芍、怀牛膝、车前草、地龙、益母草、丹参,其中重用党参、黄芪有利于消除蛋白尿,再配合活血化瘀之品可提高疗效。

2 关于如何处理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后的慢性肾炎并发症问题

关于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不少是原为阳虚、气虚的患者,用激素后表现出阴虚及湿热的症候,在使用激素治疗时,正确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和疗程,减轻副作用,并可巩固激素治疗所得的结果。一般阴虚型的患者,要慎用激素治疗。

另有一些肾病综合症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容易灼津耗液,蛋白、红细胞又都是人体之精华,长期流失,也是肾阴亏耗的原因,因而,时时注意滋肾阴,是治疗肾病的重要原则。通过临床实践,自拟方养阴合剂能够治疗强的松所造成的慢性肾炎、阴虚状态,达到提高疗效目的。养阴合剂由生地、知母、山药、鳖甲、玄参、黄柏、麦冬、石斛、白芍、茯苓组成。诸药合用,能够达到益肾养肝,滋阴潜阳,清心安神之效果。

另外,肾病综合症中许多病人大量使用激素后,在导致肾阴亏耗的同时,配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法,能收到更好的疗效。临症常采用滋阴活血法,用药如生熟地、龟板、鳖甲、首乌、覆盆子、益母草、当归、地骨皮等。

3 慢性肾炎湿热证,治从清热化湿入手

慢性肾炎湿热蕴结型,多见于身体有感染性病灶或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湿热是一些慢性肾炎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凡慢性肾炎,一般均见有尿液的变化,其特点是尿中蛋白增多,症见下肢浮肿,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或血尿、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法。选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银翘散、五味清毒饮配四苓散加减。本人自拟清热利水之清肾汤治疗此类病证,收效显著。清肾汤组成:生地、山药、茯苓、泽泻、益母草、茅根、车前子。另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尿中沉渣增多,趋于混浊,而混浊正是湿热的显著标志。如兼见舌苔明显垢腻,同时有湿热症状者,可用芳香和中、化浊之藿朴夏苓汤加竹茹、天花粉或甘露消毒丹之类加减治疗。

4 对慢性肾炎的血尿、管型尿、高血压的认识和处理

4.1 慢性肾炎有血尿者,一般也是两种不同病机。一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一为脾肾两虚、血失固摄。前者可用知柏地黄汤、猪苓汤、小蓟饮子、无比山药丸等。亦有反复外感风热而出现血尿者,可清上治下,以疏散风热之银蒲元麦甘桔汤加减治之。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元参、麦冬、桔梗、甘草。出现血尿,必有瘀滞,因此,活血之品,如益母草、琥珀、红花、三七、刘寄奴等可选用。

4.2 慢性肾炎、镜检有管型尿者,治疗重点在加强脾气的摄取精微与肾气封闭功能,兼佐滋养阴分,用当归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酌入莲须、芡实及石清、薏苡仁等韦化湿热。

4.3 慢性肾炎之高血压亦辨证论治 该病其属肾阳虚者,应以附子、肉桂、仙茅、补骨脂、温肾为主,配以夏枯草、茺蔚子、怀牛膝、桑寄生、杜仲,标本兼顾。

若属肾阴虚者,可用生地、元参、白芍、杞果、女贞子、萸肉滋养肝肾,配以石决明、生龙牡、钩藤、菊花、天麻平肝潜阳,加川牛膝引血下行。

但慢肾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属肾阴虚或肾阳虚,其多伴有瘀血内停,故治疗时还应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赤芍、泽兰、红花、三棱、莪术之类。

此外,尚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临床是以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为特征的病证。证见:头昏、头痛、眼花、乏力、视物模糊、心悸等,脉细弦,舌红少苔、血压升高。此属肾阴虚亏,水不涵木,木失滋荣,而致虚阳上亢。治宜滋肾养阴,柔肝熄风,活血通络。用建瓴汤配合杞菊地黄汤加减。方药如杞果、菊花、制首乌、生地、白蒺藜、磁石、当归、生白芍、山药、怀牛膝、豨莶草、茯苓等。此类型病人有血气郁滞,阴虚血瘀的病理因素存在,故应重视益肾活络法的运用。可采用较大剂量的杜仲、怀牛膝、茺蔚子、益母草、桃仁、红花等药味,由于肾水涵木,瘀阻消除、气血流畅,血压往往下降较快。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炎,一定会导致尿毒症吗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