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志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响

2012-01-23张勉雷蕾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肝气肺气情志

张勉 雷蕾

1 概述

中医历来重视情志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早在《内经》时期就对情志病证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有初步的认识。现代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就有精神因素,如果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经明确,由于情志失调引起的心身疾病已经达到了数量多、范围广的程度,涉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发生关系,五脏精气的消耗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和范围,就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而五官是五脏之外候,因此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和等都可造成耳鼻咽喉疾病。现就情志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影响做以下概述。

五行、脏腑、五官、情志的对应关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脏腑:肺、大肠、肝、胆、肾、膀胱、心、小肠、脾、胃

五官:鼻、目、耳、舌、口

情志:悲伤肺(忧伤肺)、怒伤肝、恐伤肾喜伤心、思伤脾

2 耳科疾病

《医学心悟》:“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又肝气假肾通于耳。如《辨证录》:“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气未尝不可相通者,子随母之象也。”肝藏血,主疏泄,司听觉、主平衡之功能有赖于肝血之奉养与肝气条达。既肝气通于耳,若肝火亢盛或肝气郁结,可致耳窍不通,功能失常。

1.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或耳聋、眩晕、口眼喎斜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肝胆热盛而发病。治以清泻肝胆,解毒利湿。

2.耳疖(耳疮)——是指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主要临床表现;耳疮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肝胆热盛而发病。治以清泻肝胆,解毒消肿。

3.暴聋(突发性耳聋)——是指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急性耳病。因情志过极,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火上扰耳窍,发为暴聋。治以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4.耳鸣耳聋——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的疾病。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耳为宗脉之所聚”,若长期持久的情志抑郁不舒,造成三焦受阻,耳窍的气机被闭住,气机不畅,无力帅血运行,血脉瘀阻,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耳窍失养,渐渐失其司聪之功,出现双侧听力下降、耳鸣。治以为疏肝理气,活血通窍。

5.耳眩晕——是指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耳为肾的外窍,胆及三焦等的经脉会于耳中。若情志不畅,忧郁恼怒,肝疏泄失常,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耳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以平肝潜阳,熄风止晕。若思伤脾,思虑过度,耗伤脾气,气血生化乏源,上气不充,清阳不升,头目耳窍失养则可引起耳眩晕。所谓“无虚不作眩”即谓之此。治以健脾益气,安神止晕。若思虑过度,脾失运化,聚湿成痰,痰浊上扰清窍,导致耳眩晕。治以健脾化湿,除痰止晕。

3 鼻科疾病

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之精气上注清窍,鼻窍得养则窍道自利,嗅觉灵敏。肺脏功能失调,可致多种鼻病。

1.鼻衄——是指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人颃颡之窍,究于畜门,故肝气郁结化火,可循经上逆于鼻窍,或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迫血妄行,发为鼻衄。《医醇聩义》曰:“鼻衄之证,其平时肺气来伤,只因一时肝火蕴结,骤犯肺穴,火性炎上,迫血妄行,故血从鼻出。”症见郁怒之后,鼻衄量多势猛,血色深红。治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2.鼻鼽——是指阵发性鼻痒、喷嚏连作、流清涕、鼻塞,发作过后诸症消失。中医认为:思虑无穷,情志失调,激动恚怒;心肝蕴热,心神不宁,上蒸鼻窍,郁滞肌膜,迫津外泄而病。鼻鼽与先天禀质有关,但非必然发作。若由长期过度悲忧,造成肺脏虚损,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营卫失调,易感受风寒异气,宣降失调,为鼽为涕;气虚不摄津,聚于鼻窍,则流清涕如水。治以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3.鼻槁——是指以鼻内干燥,甚或黏膜萎缩、鼻腔宽大为特征的疾病。肺主一身之气,若严重的焦虑,精神压力过大、心情郁闷,使气机壅滞不通,鼻失荣润,肌膜枯槁,从而发为本病。治以滋养肺肾,健脾益气。

4 咽喉科疾病

咽为肝之使,肝之经脉循喉咙,入颃额。肝主疏泄,咽喉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肝气条达。喉为肺系所属,为肺之苗,下通于肺,乃气息出入之道和发声之器官。《仁斋直指方论》曰:“声由气而发,无气则无声。”可知气为声之奉,喉内声带必须依靠肺气的鼓动方能出声,张介宾云:“肺气充则声音彰著。”《素问》认为,情志对于肺脏的影响是“忧伤肺”,对气机的影响是“怨则气消”。 故情志不遂可使咽喉发生疾病。

1.急喉痹——是指以发病急骤,咽痛,咽黏膜肿胀为特征的疾病。 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火上炎,灼烁喉部肌膜,而发为急喉痹。治以泻火解毒,消肿利咽。

2.急喉瘖——是指以起病急骤,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若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火上炎,灼烁喉部肌膜。治以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开音。

3.暴瘖——是指患者突然的失音,但哭、笑、咳嗽声音正常。检查见声带形态、颜色正常,活动好,闭合有缝隙,哭、笑、咳嗽时声带能向中线靠拢。属西医的癔病性暂时性发声障碍。《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瘖,如以忧思积虑久而致瘖者心之病也;惊恐愤郁猝然致瘖,肝之病也。”此类患者多在发病前或发病时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到强烈刺激。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或暴怒伤肝,气逆于上,声门开合不利而猝然失音。治以疏肝解郁,安神开窍。

4.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宋《仁斋直指方论》指出,“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咯不下,吐不出”,并首次以“梅核气”命名。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相关。若患者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气横逆犯脾,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津液不得输布,聚湿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间,成为梅核气。其病机关键为气郁痰凝。治宜疏肝理气,散结除痰。

5.慢喉瘖——是指以长期或反复发作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弱症、声带麻痹、喉癌前病变等疾病,人在长期过度忧悲的情况下,意志消沉,肺气耗伤,导致肺气不足。《景岳全书》认为:“声出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肺气虚无力鼓动声门,发为慢喉瘖。可见声音嘶哑日久,语声低怯,讲话费力,不能持久,为“金破不鸣”。治以补益肺气,利喉开音。若思虑过度引起,致脾气虚损,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肺失所养,发展为肺脾气虚,治以补益肺脾,利喉开音。

6.慢喉痹——是指长期咽部不适,咽黏膜肥厚或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治以消肿利咽,祛痰化瘀。

7.口疮——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黄白色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疼痛流涎,或伴发热。本病是由于情志不遂,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肝郁气滞,郁热化火熏蒸于口而患病,治以清泻郁热,疏肝健脾。

8.颃颡岩(鼻咽癌)——是指以发生在鼻咽部的癌肿。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多种发病因素所致,一般认为:情志不遂,气机不畅,疏泄失常,使肝气郁结,肝藏血失职,而气滞血瘀,或情志不遂,肝木乘脾,脾土受伤,运化失健,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滞脉结,气血凝聚,痰浊困结,积结成块而发颃颡岩病。若常有脏腑功能失健,肝、脾、肾素虚,元气不足,“体虚”之本,且患者受情志损伤,更易出现气血凝滞或痰浊结聚,经络受阻而病颃颡岩。早期治以活血行气,祛瘀散结。晚期以调和营血,扶正驱邪。

5 结语

情志可以导致疾病,这已被医学界所公认。祖国医学宗典《黄帝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也”。这个气字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病理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暴怒伤肝,暴喜伤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说明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相当密切。“官窍脏腑相关学说”认为耳鼻咽喉各官窍与各脏腑相联系,各官窍分属于各脏腑,并受之精气所注才能各司其职。脏腑开窍于各官窍,其病理变化可反映于相应的官窍。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互相影响,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突触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并控制着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也同样调控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也存在反向调节问题。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机体要动员身体内部的能量来应付恶劣的环境,持久过度的情绪反应可使体内能量耗竭,并可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相应的器质性病变。紧张情绪可通过下丘脑及其它控制 内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和致敏物质的抵抗力而致病。由于情志因素与耳鼻咽喉科疾病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时要重视心理治疗,即中医所谓“欲治其疾,先治其心”。 痰、瘀、郁是情志造成脏腑内伤而造成的病理结果,我们治疗要多从痰、瘀、郁论治,并重在调畅情志,疏畅气机,和调五脏,调气化痰等;还要采用独特的情志疗法,如用中医气功疗法,“入静,意守”来加强内抑制的自控;用语言开导法,用良好的语言,使病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正如叶天士所云:“用药乃片时之效,欲得久安,以怡悦心志为要旨耳”。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这也正是祖国医学所倡导的“三分治,七分养”。

[1] 李洵,尤桂杰,李徳松.情志与耳鼻咽喉疾病[J].中国医药学报,2001,6(16):69-71.

[2] 张重华.耳鼻喉科的心理相关疾病值得重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1):3-4.

猜你喜欢

肝气肺气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