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乐府诗《长干行》中评价资源的英汉对比分析

2011-12-09张亚敏

关键词:译诗级差原诗

张亚敏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李白乐府诗《长干行》中评价资源的英汉对比分析

张亚敏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李白的五言古诗《长干行》是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英译中国古诗中颇负盛名的一首,被纳入美国诗歌经典系列。这首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细致地抒写出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马丁和洛斯(Martin&Rose)的评价理论为我们分析原诗及译诗中对评价资源的不同实现方式及其原因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评价理论;《长干行》;实现方式;差异原因

李白的乐府诗《长干行》是诗史上一首复古通变的杰作,也是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英译中国古诗中颇负盛名的一首,被纳入美国诗歌经典系列。这首诗以女子自述的口吻,细致地抒写出对远行经商丈夫的怀念和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原诗和译诗均使用了丰富的评价资源以展现女子的情思。本文采用描述性和解释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长干行》的原诗与译诗置于Martin和Rose评价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考察评价资源在两个文本中的分布情况和体现方式,揭示汉诗英译中评价意义实现手段的异同,以展示评价理论在汉诗英译对比研究中的解释力。

一、相关理论研究

作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扩展,Martin等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评价理论。它是以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为主旨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关注的是作者及说话者对人物、地点、事件、现象等的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以及如何协商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评价理论的建立使得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更为全面和系统。

评价理论把评价性资源分为三大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它们又分别次系统化。态度系统可以分为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介入系统可以分为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ogloss)两个子系统。级差系统可以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两个子系统。

二、研究设计

第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评价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是如何分布的?2.评价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诗歌中评价资源翻译的不一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研究步骤。本研究首先对原诗和译诗中所出现的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逐一标注,每出现一次记为一项。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布频率进行统计,进而对其体现方式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讨论

(一)《长干行》原诗与译诗中的评价资源分布

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全诗使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表达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全诗存在着丰富的评价资源,它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态度、介入及级差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的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各评价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的使用频率有很大相似性。无论在原诗中还是译诗中,态度资源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接近总评价资源的一半,级差资源次之,介入资源最少。但与原诗相比,态度资源和级差资源在译诗中的使用频率都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

这说明在表达评价意义时,英汉两种语言既有相同也有差异。相同是因为译者选择了与诗人类似的评价资源,但是翻译的主观性使译者对原诗评价意义的理解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倾向。此外,英语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也导致评价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的“偏离”。

表2 态度子系统在原诗和译诗中的分布

1.态度资源的分布

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主要指语言使用者在某种情感反应或文化价值体系制约下对参与者的行为、文本、过程以及现象所做出的评价。态度资源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情感主要用于表达人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反应,判断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鉴赏则是对事物所拥有的特性的评价。原诗和译诗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情感和判断资源在译诗中使用频率较原诗有所减少,鉴赏资源使用频率却略有增加。这表明译者认同原诗所表达的感情,但在具体词汇、语法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介入资源的分布

介入指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的协商方式。它与态度的来源有关,包括自言和借言。自言指所做出的评价只来源于说话者,借言则表明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作者通过不同的声音来源使读者与自己的论断相一致。诗中女主人公的态度既通过自言又通过借言表达出来。原诗和译诗均采用自言来描写女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了一个从天真活泼的女孩到忧愁苦闷的少妇形象。原诗对借言的使用体现在五个典故的引用。诗人把典故中的人、物、内容、寓意巧妙地融进诗文中,使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显得更为客观。它们分别是“长干里”、“抱柱信”、“望夫台”、“瞿塘滟预堆”和“长风沙”。而译诗只对其中的“长干里”、“瞿塘”和“长风沙”做了地名直译,没有把典故与诗的态度意义揉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典故的翻译既要考虑情节,又要符合原诗的内容和形式,还要使目的语读者理解,是极为不易的。

3.级差资源的分布

级差系统是横跨整个评价系统的资源,评价系统的大多数价值都可根据强度分级,形成高与低的连续体。其中语势指的是作者对语篇话语的力量进行分级,可分为强势和弱势两种;而聚焦的作用则是使人或事物的范畴变得明显或模糊。原诗和译诗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均选择了能够加强语势的加强词(intensifier),凸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温柔、细腻、痴情的性格特征。

(二)评价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的体现方式

1.译诗中的评价资源与原诗体现方式保持一致

第一,态度资源

根据 White,态度意义可以由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在评价系统中主要是通过“评价词汇”(evaluative lexis)来评价语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1]

例1:…两小无嫌猜。.…愿同尘与灰。

…two small people,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

这两句诗描写了女主人公回忆与丈夫共同长大,表达了女主人公沉浸在爱情中的幸福心态。原诗采用了关系过程及心理过程表达这种积极的情感,译诗采用了伴随状语及相应的心理过程。

例2:…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

…I never laughed,being bashful.Lowering my head,I looked at the wall.…

这两句是对常态的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矜持性格和淳厚品质,原诗采用了“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而译诗选用外位结构把两处判断资源与主句分离,强调了女主人公的娇羞神态。

例3:十六君远行,…门前迟行迹,…苔深不能扫,…

YouwentintofarKu-to-en,…Youdraggedyour feet…Too deep to clear them away!…

在描述远行的距离及凄凉的意境时,原诗和译诗均没有采用具体的鉴赏性词汇,仅仅用了一个模糊词“远”(far),译诗采用物质过程“dragged”和鉴赏形容词“deep”,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可以看出,态度资源在原诗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词汇层。这些词汇资源的运用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恋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译诗采取了类似的情感以达到与原诗相同的效果。但是,评价是个具有比较性、主观性和附有价值的概念,[2]而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译者的主观性创造,再加上英语和汉语不同的语言结构,译者往往会对原作的评价意义进行灵活的处理。

第二,介入资源

例4:同居长干里,…瞿塘滟滪堆。…直至长风沙。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You went into far Ku-to-en,…As far as Cho-fu-sa.

“长干里”是船民集居之地,暗含了整首诗的基调,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滟滪堆指位于瞿塘峡口的巨大礁石,显示了女主人公担心丈夫安危的不安心情。“长风沙”也是地名,反映了女主人公盼夫早归的焦急心理。在译诗中,由于失去了原诗存在的文化环境和情景语境,译者仅对这三个典故做了地名翻译。

第三,级差资源

根据Martin,级差指的是一些区分强度的量值,作者通过这些值来加强或减低话语的人际影响、语势或言语篇幅,同时也使得语义类型得以模糊化或清晰化。

例5:…羞颜未尝开。…千唤不一回。

…I never laughed,…Called to,a thousand times,I never looked back.

原诗中三个加强词及译诗中否定副词和不定量词的使用均形成强语势,强调了女主人公新婚时的娇羞。

例6:常存抱柱信,…直至长风沙。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As far as Cho-fu-sa.

原诗使用频率副词传达了女主人公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丈夫的真情呼唤。译诗选择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加强语气词“forever”,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同时也创造了一种音韵美。“as far as”结构的采用,虽给人一种匆忙的感觉,但又与女主人公殷切的心情相吻合。

2.译诗中的评价资源与原诗体现方式不一致

第一,态度资源

虽然态度资源在原诗和译诗中的使用有很大相似,但译诗仍然修改了部分评价性成分。因为译者首先是读者,他从读者的角度按照自己所确立的认知世界的价值标准对其做出了判断,从而做了这样的解读和翻译。[3]

例7: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They hurt me.…I grow older.

原诗用“伤妾心”和“愁”反衬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不能见的孤单,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侧重的是其心理变化,译诗将之译为一个物质过程:“它们(蝴蝶)伤了我的心”,容易给人这样的错觉:女主人公是因为蝴蝶而日渐憔悴。这样的翻译过于简单,没有能够表达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第二,介入资源

例8: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

原诗中两个典故的引用,含蓄而又充分地表达出了女主人公的幸福心态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译诗则完全脱离了典故,“浅化”了原诗中带有古典韵味的传情方式,重点描绘了诗歌的意境和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这也就再次证明了翻译的实质是译者的再创造,译者需要根据英语读者的理解修饰甚至改变原诗中的某些细节,因此,难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理解的典故就有可能被删掉。

第三,级差资源

例9:…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thedifferentmosses,Toodeeptoclearthem away!…

原诗从对以往的回忆转向对现实的描绘,“一一”在这里衬托了女主人公因丈夫久去未归而产生的忧愁伤感。而译诗在这里用“different”将原诗中的级差资源转化为鉴赏资源,显得过于简单。但随后加强语势结构“too…to”的使用,又加强了凄凉的景象,凝练地突出了女主人公哀怨的相思。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译诗对原诗部分态度资源和介入资源采取了“浅化”的翻译方式,即减去了原诗部分评价意义;而对级差资源则采取了“加强”的译法,即增加了原诗没有的评价意义。

(三)评价意义出现“偏离”的原因

1.语言表达的差异

节奏是诗歌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对于表达诗中的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诗为五言,采用多个韵脚混合使用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创造出幽思情长的氛围。此外,原诗还通过语法和语义等方式来形成节奏,“形容词+名词”结构的使用以及语义场之间的转换使原诗散发着浓浓的诗情画意。译诗却采用了大量的外位结构,即在一个完整的句子前、中或后部单独出现一个或几个词汇或短语,并且常常不含谓语动词,这种结构语言简洁,句式工整,但有可能因为译者的刻意追求而导致评价意义的偏差。

2.翻译的偏差

古诗英译不仅仅是对诗歌内容的翻译,诗歌中意象和典故等的翻译也是重要内容,这往往表现出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另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与否,并带有很大的不可译性。译者首先在原语中(对原文)进行阅读和翻译,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解码将源语文本翻译到目的语中去,[4]因此,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译者的创造性阐释。原诗通过“竹马”、“青梅”、“落叶”、“秋风”、“蝴蝶黄”、“红颜老”等意象烘托了女主人公童年的幸福和婚后的忧思,但在翻译中并不是每一种意象都能够找到对应物,这样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原诗评价意义的实现。此外,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诗没有能够译出原诗典故的原貌,致使很多文化因素流失,其中所包含的评价意义也没能得以传递。

3.文本的影响

在翻译中,文本被视作开放的、可被不断改写和重组的系统,译文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体验。翻译的目的应该与译者想要译本实现的功能相一致。实现文化间的交流是古诗英译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因此译者必须保证译本在实现不同语言间沟通中的作用。当原诗和译诗在实现不同的交流目的时,其中的评价意义也就难免会出现差异。Venuti曾指出:译文是永远不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多少总是有点自由发挥,它的本体从来不确定,总是存在对原文的增减。[5]为了适应语言及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读者的需求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原诗中的一些评价意义就需要进行调整。

(四)语境因素与评价资源

在语言外部,评价意义的实现要受到语域(语式、语旨和语场)、语类和意识形态等语境变量的影响和制约。[6]即在对评价资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语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读者解读原诗和译诗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环境。《长干行》整首诗描写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配合着生活图景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完整地塑造了女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变化。

例10:…猿声天上哀。…落叶秋风早。…双飞西园草。

…The monkeys 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Theleaves fallearlythis autumn,inwind.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

这些语境层层叠加,相互呼应,激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想象和感叹。译诗自由地选用文字完整地再现了原诗的语境,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体会女主人公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四、结语

评价是所有语篇意义的核心,对任何一个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7]评价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长干行》的原诗和译诗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及实现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研究发现:

第一,诗歌中的评价资源丰富,其中态度资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介入和级差资源。

第二,在态度资源中,三个子系统的使用频率大体相当。因为诗人需要用情感资源表达女主人公心理及情绪上的反应,用判断资源表达对女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评价,用鉴赏资源表达对事物所拥有的特性的评价。

第三,在介入系统中,诗歌主要采用自言的方式,借言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典故的引用上,诗人倾向于采用与所表达感情一致的介入资源,限制其他的声音。

第四,级差资源贯穿全诗,但诗人更倾向于使用表达语势加强的资源,从而强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虽然译诗与原诗在评价资源的选择上有很大相似,但由于语言的自身特点以及文化因素的制约,在评价资源的实现方式和评价意义的标度上仍然有差异,无论是评价类型的选择,评价资源的使用频率,还是评价资源的词汇、语法实现形式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长干行》原诗和译诗评价资源的对比分析表明了评价理论在诗歌英汉对比分析中的适用性,同时也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文化背景,合理地处理原诗中的评价资源,这样既可以实现原诗和译诗在评价意义上的对等,还可以保留原诗的意境和文化特色。

[1]White P R R.TellingMediaTales:TheNewsStoryas Rhetoric. 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DB/OL].University of Sydney,1998.[2010-09-21].http://www.grammatics.com/ appraisal/AppraisalKeyReferences.html.

[2]Thompson G&S.Hunston.Evaluation:AnIntroduction[M].In S.Hunston&G.Thompson(eds.).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21.

[3]王寅.认知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90.

[4]Bassnet,Susan.TranslationStudies[M].London&NewYork: Routledge,1991:57-58.

[5]Venuti,Lawrence.Rethinking 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 [M].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2:103-107.

[6]Martin JR&White P RR.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8:7-39.

[7]Thompson 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1996/2000:65.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A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ZHANG Ya-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Letter",written by thegreat poet Li Bai,isthe mostprestigiousversion among the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by Ezra Pound,and it also has been accepted as one of the classics in American literature.The poem exquisitely expresses the changes of the wife's mind at different phases.Martin and Rose's Appraisal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realizations of the sentimental resources of the poem in the original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appraisal theory;distribution and realization;causes of dissimilarities

H059

A

1674-7356(2011)04-0074-05

2011-05-14

张亚敏(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译诗级差原诗
峨眉山月歌
译诗“三美”与国学经典英译的美学问题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改诗为文三步走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描写规范理论在徐志摩译诗作品中的体现
霍克思译《红楼梦》诗词的诗学观照——从两首译诗说起
纵向渗透率级差对注水井吸水特征的影响
去车站听乡音(駅へ行ってお国なまりを闻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