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与民主
——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批评隐喻分析

2011-11-09郜丽娜高鸿雁

关键词:美式表达式旅程

郜丽娜,高鸿雁

(1.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淮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自由与民主
——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批评隐喻分析

郜丽娜1,高鸿雁2

(1.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淮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以批评隐喻分析为框架,对二战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自由民主价值观政治主题下的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分析每位总统在描述该主题时的隐喻使用情况以及隐喻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及权利关系。研究表明:隐喻是美国总统推行美式自由民主的重要语言策略;隐喻使用背后暗含着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主义思想。

批评隐喻分析;自由;民主;就职演说

引言

作为就职典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总统借此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体。国内有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从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研究,其中也有不少学者从隐喻和批评话语分析角度进行研究。他们主要研究总统就职演说中的概念隐喻、隐喻的语篇功能或隐喻的劝谏性;他们或者利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进而揭示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众所周知,美国常大张旗鼓地谈论“民主”、“自由”、“人权”,并把它们作为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几乎每一任新总统在就职演说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谈论美国的“自由”、“民主”。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出于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等的需要,试图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标准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1]“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是美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这一意识形态被具体化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因此,本文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为文本,以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二战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自由民主主题下的隐喻使用情况来挖掘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一、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

2004年,Charteris-Black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模式,该模式是在前人从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分析的一种新的隐喻分析模式。[2]他进一步从社会、批评和意识形态角度分析隐喻。言语交际、意识形态和其它社会因素共同决定概念隐喻的选择,因此隐喻使用不可避免的具有评价性和隐含意识形态,没有隐喻是中立的。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在理论构建和具体的应用分析上分别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批评隐喻分析模式在很多方面弥补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不足。本文认为,隐喻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可以互相成为对方的分析工具,在对隐喻进行批评分析的同时,隐喻也可以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有效文本分析工具,就像系统功能语法一样。在多维度研究隐喻的过程中,发现批评隐喻分析是一种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我们现有的思考和感受人类行为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二、语料中隐喻性话语分析

(一)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实证研究的对象是1945年以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共计17篇,总字数约32122。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美国总统上任后与民众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总统第一次正式全面展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自由民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政治工具,分析该主题有利于提高我们关注并反对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意识。本文首先使用词汇检索软件Antconc3.1.302对“自由”和“民主”及其语义成分进行关键词定位检索,结果发现:两个关键词下共存在149个语言表达式。然后细读文本对描述自由民主政治主题的隐喻进行辨认、分类,重点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人工对隐喻进行定量统计,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类的认知经验,同时考虑当时的宏观社会语境,来对隐喻进行定性分析。本文依据Ortony判定隐喻的三条标准鉴定隐喻表达式。[3]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概念系统中跨领域映射,属于概念层面的概括,故称之概念隐喻 (conceptual metaphor);隐喻表达式(metaphorical expressions)则指跨领域投射的表层体,也就是语言层面上的个别表达式。[4]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均为本文研究对象。

(二)社会历史语境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由于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便产生了称霸世界的念头。此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美国开始经常打着“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到处干涉别国或地区的事务,大肆推广美式民主。其中苏联是美国称霸的最大阻力,美苏争霸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实力对比的差异,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态势。苏联解体后,虽然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是遏制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但仍然没有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能与美国相比。

(三)概念隐喻分析

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社会历史语境分析,使用上文所描述的隐喻辨认方法在语料中自由民主政治主题下判定出70个隐喻表达式,并分析出根隐喻。我们发现语料中自由民主主题下主要存在六大类概念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光和火隐喻、商品隐喻;从1945年开始,隐喻一直出现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描述自由民主主题的语言中,从未间断。6类概念隐喻种出现频率较高;隐喻性表达多达70个。可见,隐喻是美国总统推广美式民主的一个重要工具。下面对主要的概念隐喻及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1.战争隐喻

战争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占隐喻表达式总数27%。政治家们使用概念隐喻“政治是战争”来强调:为了实现某些政治和社会目的,武装冲突和个人牺牲是必要的。美国总统采用概念隐喻“推广传播自由民主是一场战争”来说明:为了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和实现意识形态霸权,武装冲突和个人牺牲是必要的。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政府是指挥者,美国人民是战士,推行和传播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是敌人(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等),能够在全世界实行美式民主就是打赢了这场战争。

通过具体分析各个隐喻表达式不难发现美国不仅要保卫自己本国的自由和民主,还要捍卫其它国家人民甚至全世界的自由民主价值观,这表明了美国要实现并通过意识形态霸权来维护其霸主地位。具体如以下隐喻性话语所示:

For a half century,America defended our own freedom by standing watch on distant borders.[1]

2.旅程隐喻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自由民主主题下旅程隐喻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共计12次。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旅程隐喻引入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并提出了隐喻“爱情是旅程”来解释解释隐喻性表达“我们的关系处于十字路口”。后来,Lakoff和Turne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普遍概念隐喻“生命是旅程”。1993年,Lakoff把旅程隐喻概括成“有目的的行为是沿着道路向目的地前进的旅程”。Charteris-Black认为社会目标也可以看作是目的地,同时提出一个政治概念隐喻“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沿着道路向目的地前进的旅程”。

美国总统使用旅程隐喻来概念化他们推广和传播美式自由和民主的过程和经验。根据隐喻源域和目的域的相似性,美国总统突显推广和传播自由民主的过程、目标和结果,鼓励世界各国人民接受美国的意识形态。源域和目的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1:旅程隐喻的映射结构

在旅程隐喻表达式中,美国总统把自身和美国政府框定为世界人民的领导者,他们为全人类的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念指定发展目标和途径,而且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这种霸权思想在以下隐喻性话语中也有所体现:

Our goal instead is to help others find their own voice,attain their own freedom,and make their own way.[2]

3.人类隐喻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自由民主主题下人类隐喻出现11次,频率相对较高。我们可以把人类隐喻看作是“拟人”修辞手法,我们使用在其它语境中用来描述人类的词汇短语来描写一些抽象的无生命的实体。Charteris-Black指出,隐喻能够唤起关于人的态度、情感和信念并把这些应用于有关抽象政治实体的态度、感情和信念上,因为隐喻具有劝说性;拟人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引起对获得积极评价的社会群体、意识形态和信仰的移情作用。美国总统利用人类隐喻的意识形态基础来刺激和唤起别人对美式民主的向往。[5]

美国总统把抽象的无生命的自由和民主概念化为人类。通过把人类的一些特点映射到目的域(自由和民主),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国所宣传和推崇的意识形态的渴望。这些隐喻表达式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主义思想,美国把自己的自由民主思想标榜为世界上最好的、最有发展前途的,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其他国家人民向往、接受美式民主。源域和目的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以下隐喻性表达能够反映人类隐喻的映射结构:

表2:人类隐喻的映射结构

表3:建筑隐喻的映射结构

We must keep our old democracy forever young.[3]

4.建筑隐喻

通过对建筑隐喻进行批评隐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建筑隐喻非常普遍,在英国政党宣言语料中占隐喻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建筑隐喻包含两个次范畴隐喻:社会是建筑物和有意义的活动是建设;再次,建筑隐喻突显逼近长期社会目标的进步,具有强烈的积极评价,并且能够唤起人们的努力和耐心;最后,建筑隐喻的否定方面在政治话语中通常被隐藏。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自由民主主题下建筑隐喻表达式共计9个,占隐喻总量的12.9%。美国总统把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念看作是一座房屋或建筑物,他们尽力去建设、修复它,然后居住在这座建筑物里。同时,美国总统提到了这座房屋的入口、结构等。建筑隐喻源域和目的域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建筑隐喻表达式中,美国总统同样把美国框定为世界领袖,带领并指导世界人民共同建设美式民主,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尤其是要谋取意识形态霸权的政治主张。如下列隐喻性表达所示:

Our hopes,our hearts,our hands,are with those on every continent who are building democracy and freedom.[4]

5.光和火隐喻

1980年,Lakoff和Johnson首先提出有关“光”的三个概念隐喻:理解是看见;思想是光源;话语是光的媒介。[6]同时,他们通过一些规约表达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解就是看见”。1989年,Lakoff和Turner再次用公式“认识是看见”来表示该概念隐喻。[7]由于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存在都离不开光,认知语言学家关注光和生命之间的联系。光源在远处即可被发现,能够为迷失的人指引方向,光隐喻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向导。文化知识在决定“光”所传递的评价类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政治话语中,以“光明”和“黑暗”为源域的隐喻通过挖掘对立面的潜力而进行评价。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自由民主主题下以“光”和“火”为源域的隐喻表达式共计6个,占隐喻表达式总量的8.6%。之所以把火隐喻和光隐喻归为一组是因为:首先,火是光的一个来源,没有不发光的火;其次,火和光通常都用来表达积极的含义。可以从语料中所鉴定的6个隐喻表达式归纳出三个隐喻:自由是光;自由是火;自由是太阳。这三个隐喻都来源于能够传递积极评价的概念隐喻“希望是光”。美国总统通过把“自由”概念化为“光”、“火”和“太阳”,对美式自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此向世界人民灌输观念“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是世界上最理想的价值观念”。以下隐喻性表达中有所体现:

...with America's bright flame of freedom spreading throughout all the world.[5]

6.商品隐喻

钱是非常有价值的实体,能够构成积极精神评价的基础,在该假设的基础上形成了隐喻“自由是商品”。军事和国际关系战略家使用了成本-利润分析隐喻,也暗示着另外一个隐喻:政治是商业。可见,有效的政治操作类似于有效的商业经营。隐喻“自由是商品”可以看作是概念隐喻“政治是商业”的次范畴。

通过这一隐喻性思维,“自由”被概念化为“商品”,美国是最大的生产商和卖家。为了推销美式自由,美国可能会做出一些牺牲并付出高昂的代价。商品隐喻源域和目的域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4:商品隐喻的映射结构

本语料中出现3个商品隐喻表达式,表明了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向全世界兜售他们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实现美式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渗透着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如以下隐喻性表达所示:

The price for this freedom at times has been high,but we have never been unwilling to pay that price.[5]

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自由民主主题下的概念隐喻使用情况进行批评分析发现:本文所分析的6类概念隐喻在隐喻总量中约占86%,而且从罗斯福到奥巴马,这三种隐喻几乎一直出现,可见美国总统主要是使用这几种根隐喻来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试图输出美式民主,进而推行全球战略;概念隐喻本身和隐喻表达式基本上都隐含着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主义思想,即美国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霸权来实现全面的霸主地位。

结论

本文以批评隐喻分析为分析工具,解读了二战后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自由民主价值观主题下的隐喻性话语。分析结果显示总统在描述自由民主主题时使用了丰富的隐喻性表达,其中战争、人类和旅行等概念隐喻贯穿始终,而且出现频率较高;美国总统的隐喻性话语高度渗透着其霸权主义思想和行为。分析实践同时表明:批评隐喻分析不仅是研究隐喻的新方法,而且也是解读政治话语的重要有效工具。此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关注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受滁州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1]夏禹,夏百玲.战后美国全球民主输出战略透视[J].理论探讨,2009(3).

[2] Charteris-Black, J.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4.

[3]Ortony,Andrew(ed.).Metaphor and Though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4]任绍曾.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5]Charteris-Black,J.Politician and Rhetoric: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Basingstoke& New York:Palgrave-Macmillan,2005.

[6]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Lakoff,G.&Turner,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s[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9.

H030

A

2095-0683(2011)06-0146-04

2011-09-24

郜丽娜(1982-),女,安徽濉溪人,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高鸿雁(1981-),女,安徽桐城人,淮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 秋晨

猜你喜欢

美式表达式旅程
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
一个混合核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范数表达式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表达式转换及求值探析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大气稳健的美式之风Polk Audio Signature系列
美式复古
2016,无忧旅程再出发!
海参崴的旅程
花样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