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翻译大家促成的中国海洋思想的转变

2011-11-03盖广生

海洋世界 2011年6期
关键词:船政海权严复

一个翻译大家促成的中国海洋思想的转变

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西方列强动用海上军事手段强行打开了中国门户,也迫使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化,一批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在西方海洋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中国人的海洋思想,其中以魏源《海国图志》为代表。

到了世纪之交,发展中的西方海洋文化纷纷进入中国,涤荡着百年前的中国精神精英,促使中国海洋思想由近代走向现代。对中国海洋思想转变影响最大的,当属西方海权理论创始人马汉。而翻译马汉著作的中国学者,就是倡导西学的翻译家、提出现代海洋思想的严复。

严复在历史上是个有趣的大知识分子,也是国歌歌词的撰写人,不过当时中国政府是清朝,国歌是应朝廷之命而写的: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大清国歌上面的歌词,而这段生僻的文字正是由当时的西学大师严复所撰写,并于1911年10月4日公布天下。就在大清国歌公布后的第6天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大清王朝崩溃,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因此,严复后来笑称自己所写的国歌成了两百多年大清帝国的“挽歌”。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12岁开始就接受西方文化熏陶,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1877年,23岁的严复等人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后就读普茨茅斯大学、格林威治海军学院。2年后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堂任教习,1880年调任位于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此后在教育界、出版界任要职。

《天演论》是严复最有名的译作之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他是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的译作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启蒙影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树立了令人信服的崇高地位。

严复的海洋思想与他在福州船政学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业有关,也和他回国后从事的教学生涯有关。1880年,严复一直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就毕业于这里。严复给北洋水师学堂带来了西方现代海洋思想、现代海军管理方式和教学理论。

严复最早接触到马汉的著作并将之传播到中国,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海权思想。严复认为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的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中国的制海权应当建立在哪里呢?他的构想是建立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在这些地方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可见,严复的海权思想和国防观已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习近平副主席对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评价甚高,认为其译著和评论“在当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清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思想界,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至今仍不过时。公元1921年10月27日,严复去世,终年68岁。也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开始朝着几代人的建立强大海洋国家的梦想迈进!

严复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大知识分子,清末民初影响颇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提出现代中国海洋思想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格林威治海军学院,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先后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1912年任北大第一任校长。代表作品以翻译西方名著为主:《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等。

猜你喜欢

船政海权严复
严复的遗嘱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新海权时代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