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2011-09-18向智男

关键词:质量观研究生人才

向智男 李 忠 熊 玲

(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640)

研究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指标,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从1981年部分高校恢复并开始少量招收研究生,至2010年全国招收研究生53.4万人,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数量规模上的巨大发展。按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2004-20020)》我国当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正进入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期,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和主要任务。在研究生教育转型期应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质量观。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

研究生教育是在高等本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的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研究型教育体系。质量是产品和服务的内在属性,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明确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和组成要素,是制定研究生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前提,是改革招生、培养制度的依据,从而也是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基础[2]。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依据既定的社会条件,所培养的出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术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3]。这一提法较为科学地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范畴进行外延上的界定,避免了人们在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时忽视了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造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从概念层面上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注重社会要求和个人自身发展要求间的统一;第二,注重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相结合;第三,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体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第四,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特定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服务和毕业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提供的两类产品。因此,研究生教育质量既涉及能为研究生培养机构直接带来收益的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也涉及到能为研究生培养机构间接带来收益的毕业研究生质量[4]。从内容上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程度(即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二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创造的知识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术需要、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的程度(即科研成果的质量方面);三是研究生教育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的程度(即服务社会的质量方面)。研究生教育这三方面的质量构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5]。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机理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机理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和指导老师培养下,凝结在研究生个体身上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研究生自我发展需要的一组特性或特征,是研究生教育满足社会主流需求的能力特征,体现的是教育服务过程的状态,贯穿了研究生教育的所有主要功能和活动,涉及到包括招生制度、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学位标准、培养模式、师资条件、物质条件、学术氛围、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内的诸多要素。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动态性(时代性)、多样性(多元性)和社会性,即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竞争状况所决定。它不仅表现为主体的客观属性,还体现为质量的感知和受用对象的评价,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产物。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质量观是包含质量概念与评价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和教育者的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认识。质量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有现实针对性的[6]。只有树立适合时代现状和改革要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才能推动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7]。

(一)典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表1 目前学术界几种典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比较[8]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组成要素

1.发展性的质量观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体现。研究生教育发展性的质量观有以下含义:①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研究生教育质量,不能固守僵化的质量观;②坚持以研究生教育发展为核心,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③承认发展的优先性原则。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在兼顾质与量的同时,要优先考虑质量标准中的某一方面。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提高大众受教育程度,是当前须优先考虑的问题;④坚持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精英教育质量观之所以是不完全的,是因为它一方面抑制了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阻碍了通过发展来解决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限制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适应性的质量观

研究生教育适应性的质量观具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政治、经济、发科技和文化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相协调、相对应;②研究生教育还应适应受教育者的需要。研究生既是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同时又是享受研究生教育服务的“顾客”。因此,研究生教育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体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并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服务。

3.全面性的质量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它提供的服务能否全面满足社会的需求[8]。用这一理论来审视研究生教育质量,便构成其全面性质量观的基本内涵:①研究生教育系统的“质”与“量”兼顾,要求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②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③要求促进研究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生的全面素质不仅应包含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应包括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特别强调人文素养、批判与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4.整体性的质量观

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系统的质量,而不只局限于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确立整体性的质量观,从总体上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

5.特色性的质量观

当前各培养单位办学特色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妨碍培养单位办出特色的倾向性问题,如:在高度集中统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的观念仍有广泛的影响,这在无意间削弱了特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办出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对于满足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需求以及培养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各培养单位首先要从宏观上,即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和分析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再从研究生教育的全局分析实际情况,重点解决好培养单位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选定和发展核心专长,从而办出特色。

6.多样性的质量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高等教育的趋势》中指出:“多样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值得欢迎的趋势,应当全力支持。”《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中也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①人才培养建立在社会多样性的需要基础之上;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多模式趋向已成事实:生源多样化、招考方式多样化、培养类型多样化、学科不同而导致培养方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多样化、培养经费来源多样化、论文形式多样化等;③研究生个体的思维、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科研后备军,衡量其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学术水平。据此,许多大学单纯从传统学术型人才的质量标准出发制定统一、不分学科的保证质量的措施,其观念与措施双重错位,严重妨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9]。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原有精英式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其质量问题逐渐凸现(如: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导师队伍质量下降、不能形成高层次专业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等。

忽视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必然导致教育质量观的错位。在我国,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增强及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大中型企业开始向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转变,对应用型研究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成为重要的研究生需求主体。另一方面,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者所占的比重逐步减少;同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逐渐多样化,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拥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0]。因此,按学术型标准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单一质量观已不适应研究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须代之以新的、全面的、与时俱进的质量观。

五、研究生教育转型期的质量观定位

(一)转型期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横向上看,研究生教育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化背景下的新型精英教育。大众化倾向于“广种薄收”,而精英化倾向于“个个顶用”。所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区别于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表现在人才质量观上。新型的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质量精英型标准具有新内涵。

纵向上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在精英型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转型期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从传统向现代演变:①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质量坚持精英型标准,这种标准较精英阶段的质量标准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研究生教育必须要有数量的较大幅度增长,这让研究生教育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人才数量提出更高要求;③要充分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调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④多样化成为新阶段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走向,主要表现在学科结构、学位类型、管理结构、生源结构、地区分布、办学结构等的多样化,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具体质量问题的解决具有特色性。

(二)转型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L·高德格伯勒等学者指出:“质量和适切性这两个概念是结合在一起的。质量指的是一所院校完成它的目标的程度,而适切性指的是那些目标可适用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的程度。”[11]只有满足了最低限度的社会需求,才能达到最低的质量标准并取得最低限度的效益。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是质量观的精神实质。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强调满足有关各方需要的质量观,其意义在于:①表明研究生教育质量只有相对特定需求才是现实的,从而积极地认识不同主体特别是最大主体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获得科学评价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确切依据。在我国,企业正在逐步成为研究生人才最大的需求者,企业不仅需要具有知识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学术人才,同时需要具有技术革新、市场开拓、管理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这为高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②在社会需求与质量要求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选择。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低的质量比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较高的质量更可取;③有利于确立全面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多样性的研究生教育要求有多样化的质量评价标准。这里的“多样性”和“多样化”绝非取消或否定质量要求。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呈现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都有严格的质量定位。我们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系统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职能以及学位类型和层次建立起基本的质量标准,并用这样的基本标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监控[12]。

在我国,当前最紧要的是树立有时代特征的发展的、多样性、全面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目前,应主要是基于企业界与学术界双重需求的、具有社会维度且由社会评价的、针对研究生教育供给的新型学术人才质量观与应用人才质量观。

另外,研究生教育转型期的质量观有以下发展趋势:①由单一走向多样;②由封闭走向开放;③由局部走向整体;④由僵化走向发展。

六、结语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因此,研究生教育转型期应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确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诸方面取得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质量观研究生人才
人才云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